看书本 > > 暗黑大宋 > 第107部分

第107部分(2 / 2)

“那个小知县也是好心。”

“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本来两战胜得很光彩,可好大喜功,他画蛇添足出兵杂里寨。山那边可是一个雄主,十几岁便杀死了权相没藏讹庞。想一想他吃了这个亏,能不报复吗?一旦大兵压境,庆州百姓将会生灵涂炭。”

这岂不是歪理吗?难道坐看着西夏一次次虐,一个小反击都错了吗?

但可能就会有市场,至少李家二郎听了,认为很有道理。

“唉,原来是这样。”

“夫正,你我还是安心读书,好考取一个功名,这些事不是你我所以过问的。”

“为何不能过问。”

“人家一个新科二甲进士,一个国家老臣,如何过问。”

“不然,我倒听闻了一件事,孙公本来就因为贪污,从而被逼着致仕,是欧阳公硬将他抬出来的。朝中有许多大臣不满,特别是知谏院司马公不满。并且官家想追赠濮王为皇考,欧阳公支持官家,司马公则不同意,两人势同水火。如果听闻了这些内幕,他必然会弹劾孙公。况且这是严重的私罪,朝廷也痛恨之。”

“难道孙公与你有仇乎?”

“没有。”

“有恨乎?”

“没有。”

“那你用什么理由去面见司马公?”

那个字夫正的青年语塞了。

不过李家二郎眼睛一亮,孙沔与你们没仇,可与我家有仇。而且那青年说的办法真不错。至少自己就听说了孙沔好几起受贿事件。一个私罪就足以让孙沔贬官了。

孙沔离开庆州,王巨就没办法与孙沔沆瀣一气,说不定新知州来了,自家再打点一下,能将父兄冤案审清楚,也能将胡谦再度送到大牢。

李家二郎想继续听下去,可两人离开了雅间,李家二郎也追了出来。不过两人走得很快,肥胖的李二郎在后面追之不及,只好喊:“前面二位高人请留步。”

但两人未想到李家二郎是喊他们的,走得反而更快了,不知道办什么事去。几拐之下,看不到人影。

李二郎只好回去与母亲商议。

他母亲担心地说:“孙公可是国家重臣哪。”

“我知道,但我可以先到京城打听一下。”

“你能听到什么内幕?”

“别的听不到,但那个皇考儿子总能听到吧。只要司马公不同意官家立濮王为皇考,儿子就去找他。若是司马公不反对,儿子就回来。”

“司马公与孙公那个官大?”

“不知道,应当司马公官更大吧,而且他连官家都不怕,还会怕孙公。”

似乎有理,李母犹豫良久才说道:“那你要打听好了再去拜见司马公,不能冒失。”

“儿子知道,我也会央求司马公替儿子保守秘密。并且司马公都敢得罪官家,一定是一个好官员。”

那他就想错了,在赵念奴事上,司马光使了十分力,赵祯好欺负啊。在三丁刺一事上,司马光只使了八分力。韩琦不大好欺负了。在濮仪之争上,司马光只使了三分力。赵曙是滚肉刀,有理说不清楚,不如不说。不过他是知谏院,一点不说也不大好。所以略略说了一说,后面索性连写三道辞呈,安心编《通志》了。俺开始著书,世事不问。

但现在司马光仍在担任着知谏院之职。

于是让王巨利用起来。

王巨与孙沔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但孙沔能继续呆在庆州么?大顺城胜负功劳不提了,一旦大顺城失败,到时候大家追究起责任,说不定就会给他安上好大喜功,引来强敌之罪。

将孙沔弄走是第一步,如何将蔡挺弄过来是第二步,这个就与那两匹马有着极大的关系……

第二〇四章空头支票

第十更,求订阅,求月票

全二长子说道:“李家二郎离开庆州去了京城。”

“好!”王巨击掌说道。

葛少华在边上有些忧郁:“子安,阴谋之术终是见不得光。”

这不是救胡谦,而是扳倒一个堂堂的庆州一把手,后面还涉及到司马光与欧阳修,葛少华真有些担心。

“子深兄,我明白,所以兵家说奇正相辅,以正为主,以奇为辅。剑走偏锋,兵走诡道,固然能以小博大,可是太过危险。一旦暴露,将会全军覆没。但子深兄,就象我率领官兵作战,为何也是奇正相辅?”

那三战中用了很多计谋,鸡儿寨埋伏战,诱敌战,包抄后路战,东涧桥有埋伏战,诱敌战,分割战,杂里寨有埋伏战,有围点打援战术。不过最终还是以正面抗衡为主。

所以王巨说是奇正相辅,也是以正为主,以奇为辅的打法。

“子深兄,这是兵力相差不大,才那样打的。但是兵力悬差大了,我能不能这样打?那只能冒险以诡道用兵,如赤壁之战的火攻,如淝水之战的朱序喊败,官渡之战的焚烧粮草。”

“可是子安,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朝廷换了新知州还不如孙公呢?”

“无妨,为什么我让你送两匹马。”王巨说道。

孙沔必须要走,蔡挺必须要来。

看似很难,说出来别人也不会相信,一个小知县如何让若大的执掌环庆路军政大权的知州下,还换上他想要的知州。

不过王巨努力地在实现这一目标。

所以说必须以奇为主,没办法,不走一些偏锋,他凭什么能实现这两条?

听到这个消息,王巨很高兴,回到家中,对李妃儿说道:“妃儿,我们出去走一走。”

“好呢。”李妃儿轻声说。

终是未成亲的,虽然与王巨走出来,李妃儿脸上不时地浮现出红晕。

王巨带着李妃儿在街上转,还替李妃儿买了一些首饰。

小婢香儿说:“娘子,好多乡亲在看你们呢。”

“那是当然,他们在看我长得俊,比狄青还要俊。”

据传狄青美得不象话,他到京城述职时,几乎全城女子一起夹道观看,无数女子象狄青挥香帕示爱。

王巨长得也清秀,但离传说中狄青的那个境界好象差得很远。

但他的自恋,让李妃儿卟哧乐了起来。

香儿嘟咙道:“才不是呢,他们都说知县家的小娘子长得好漂亮。”

“啊,不是说我长得俊哪。”

当然,这是开一个小小的玩笑,其实在香儿心中,未来自家这个姑爷真的不错,长得好看,文武双全,还未及冠,便得到全县百姓爱戴,似乎他的恩师张载恐怕也不及。

那能这样比喻呢,张载做事喜欢清静无为,与王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事风格,况且张载又那来那么多钱来折腾。

一家人正逛着,李三狗走来了,王巨道:“你们先走走。”

然后他与李三狗来到一边,李三狗说道:“已招满了九百五十人。”

“那就好。”

这也不能再招了,再招那是超超级满员,也不象话了。

“王知县,要么将荔原堡那一营也招满,或者招成五百人。”

“不行,那样太招人眼。不过若有可能,倒是能将保捷军招成五百骑。”

“这有何区别,难道你也岐视蕃人?”

“三狗叔,说话得凭良心哪。”

“我说错了。”李三狗道,真不能说王巨岐视蕃人,相反的,对蕃人还十分看重,因此李三狗主动认错,又问:“那为什么?”

“为什么你们蕃人喜欢结族而居?我们也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就比如这些扩编,不仅在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