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臣有误。”欧阳修说道。
实际他在心中大骂孙沔。
很简单,王巨都打成那样了,干嘛还不出兵?
即便出兵引起西夏的疯狂报复,也不是你开的头,到时候尽管将责任往王巨身上推就是了。可是西夏不报复,岂不是一场大大捷?
都做了一辈子大臣,为什么想不到?不敢出兵,那就不要贪功吧。现在好了。
想得轻巧,人人事后诸葛亮,关健在局中,能不能想到?
欧阳修又说道:“不过孙沔七十高龄,远赴塞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既然他要求致仕,那就准他致仕吧。”
赵曙额首。
都致仕了,也就不用追究了,再说自己也将诏书与嘉奖颁发天下,现在重新将真相翻开,朝廷也没有脸面。
于是他换了话题:“诸卿,横山羌酋轻泥怀侧欲投奔我朝,你们可否清楚?”
当时文彦博、吕公弼、陈旭不在京城,但其他几人都知道这件事。韩琦答道:“是有此事,程勘上书后,因遭到台谏言臣的反对,先帝没有同意收留。”
“朕却听闻有人却将这条消息泄露给了西夏人,西夏那个小国主立即招抚轻泥怀侧,导致西夏那次危机被他们从容化解。”
“竟有此事?”
“有没有此事也过去了,朕也不想追问,不过下面的一件事未必会发生,但朕不想任何人泄露,否则朕一定追究其责任。”
“陛下,臣等一定会守口如瓶。”
“你们就看看吧。”赵曙将王巨写的那个问对奏呈先递给了韩琦。
那天问对时,王巨曾说过一句话,只有两人能胜任庆州,以一州之力打退西夏人可能到来的入侵。一是韩琦,二是蔡挺。这不是将韩琦拉下水,而是对韩琦能力的认可。不过韩琦看到了这一句,脸色也没有变好。
韩琦看后,递给了文彦博,文彦博递给了曾公亮,曾公亮递给了欧阳修……
可是不管那一人看了,脸色都有些沉重。
王巨说的危言耸听倒也罢了,如果让他说中了,可能就会变成庆历那样的鏖战。
其他的就不说了,只说一件事,一旦象庆历那样打起来,不用增兵二十万,只要增兵十万,增兵就得增粮。
一个士兵少打算一点,一年吃五十几斗粮食,实际想让士兵吃饱,一年一个士兵不是五十几斗,而是七十斗!一斗粮食从后方运到西北,那怕是粟,都变成了五百文。增兵十万,仅是粮食一项一年就会增加两千多万贯的支出。
它只是开支的一部分。
人要吃,马也要吃。帐蓬、士兵过冬的衣服,铠甲武器,菜蔬荤腥,以及其他物资与供给,并且再加上浪费,那个开支将无法计算。
更不要说士兵作战时的各种损耗,以及奖励与抚恤。
实际也不要打了,只要僵持一年下来,以现在宋朝的财政底子,整个宋朝经济将彻底崩溃。
可能后人看来,不会那么严重。
但韩琦他们也同样身在局中,参照的不是宋朝后面的一连患胜负,而是只能参照庆历年间的战事与结果。
这时候欧阳修也不说他那个上中下三策了。
赵曙问道:“诸卿,你们以为西夏会不会在秋后入侵庆州?”
然而所有人都不说话。
可能大家想法有些不大一样,但怎么好说呢?说不会,万一入侵又怎么办?说会,万一不入侵,举国上下兴师动众,这个后果自己能不能担负得起?
…………
“王知县,为什么这些佛经卖得那么便宜?”朱清问。
杭州那些佛经印好了,也运到了庆州,不过王巨将价格定得很低。这让朱清十分不解,虽然竹纸出现,让书籍成本下降,可从杭州到庆州有着不菲的运费,还好,这是佛经,一路上很少有场务征收商税,否则成本会进一步提高。但王巨订的这个价格,基本无利可图了。
“朱管事,这个你就不懂了,我朝眼下头号大敌就是西夏,西夏那边信仰佛教,但佛法宏扬得还不够。”
“我懂了,佛教大兴,它是教导百姓向善的,若是西夏有更多百姓信佛,就不会有百姓入侵宋朝了。”
“那倒未必,”王巨说这话时眼睛飞向东方,东方是一片海,一片海那边有几个岛,那岛上的百姓就信佛,但那岛上的百姓却是这世界上生性最残忍的民族。
“不要说百姓信佛就会向善,就是真正向善的大尚也未必有几个。用意不在此,朱管事,你看到有几个大尚耕种的?”
“有,很少。”
“就是,这些和尚之所以得活,乃是靠百姓的香火钱,以及国家免税的耕地,然后用来征租子,和尚越多,国家负担越重。实际佛教在我朝也渐渐成了一个弊病,况且山那边那么贫困的国家。”
“这倒是有道理。”
“还有呢,张元吴昊劝李元昊立国,实际立不立国,山那边早就独立了。不过了有国号,各部族就有了凝聚力,而且李元昊又创造党项文字。还好,汉字仍是西夏主流。一旦那种党项文字成为主流,那就等于有了灵魂。一旦山那边有了凝聚力,有了民族的灵魂,那就真难办了。所以我故意将这些佛经价格订得很低,这个价格会有很多人买得起。但它是汉字,为了看懂佛经,就会有更多的人学习汉字,而非是西夏文字,这将对西夏文字进行变相的打压。若是利益不大,那么就要赚钱。如果利益足够大,这个钱不赚也罢。”
“是这样啊。”
“岂止是这样,这些低价的佛经会进一步造成那边佛教昌隆,信佛的人越多,佛教影响就越大,这些僧侣就会建造更多的寺院,占有更多的良田。这又进一步拖垮了西夏的力量。”
“这佛……”
“佛是好的,刀也是好的,关健是拿刀的人。”
朱清瞠目结舌。
“妃儿,二妹,三弟,你们也随朱管事回延州。”
三人随着朱清回延州。
葛少华说道:“子安,算算时间,那两个中使回到京城了吧。”
“差不多了。”
“我想朝堂上几个宰相一定头痛了。”
“哈哈哈,”王巨大笑。
“不过蔡公若是不来,我朝岂不是很危险?”
“错也,即便蔡公不来,我朝也不会危险。此一时,彼一时,虽然这种笨拙的堡砦战术,无时无刻地不在吸附着大宋百姓的民脂民膏,无时无刻地不在削弱着大宋的财力,让大宋进一步地积贫积弱。但它们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澶渊之战时,如果不是王超将十几万精兵压在定州不动,而是南下包抄,萧燕燕恐怕连辽国都休想回去了。现在西北形势依然如此。如果李谅祚率领十万大军,盲目地攻向庆州城,但在庆州城下受阻,前线诸堡砦再出动大军将他后路堵住,西夏十万大军危矣。”
“所以他必须先攻大顺城。”
“不错,拿下大顺城,可进可退。我朝若是派大军而来,他只要派军队守住大顺城就行了。然而我朝大军一退,他控制着庆州两大门户,又可以发起进攻。如果我朝不派大军而来,他控制着两大门户,不怕后路被切断,就可以从容地攻打庆州。拿下庆州后,生生将缘边四路一切两半,并且剑指长安。”
“好厉害的一步棋。”
“子深兄,你也错也,是好臭的一步棋。看看李元昊四战,府麟路没有成功,也是李元昊唯一想占领的地方,为何,多是党项人,隔着一道黄河便是河东,府麟路水草丰美,相对于我朝,又是孤悬于海外。然而他最想拿下的地方,却遭到了重创。然后余下三路呢?三川口,击败刘平,攻延州遭遇大雪退军,但本身他对延州欲望不强烈,真正那一战的用意还是李士彬金明三十六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