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暗黑大宋 > 第157部分

第157部分(2 / 2)

“当时殿下与子安结交时,子安只是一名举子,唱名东华门外后,子安已是臣子,不便与殿下往来了,因此这件事子安罕与人提及,知道的估计不过数人而己。”

“此子当值得信赖,”蔡挺赞道。

如换别的人,又只是一个二十不到的青年,早将这件事拿出来显摆了,但自己来到庆州那么长时间,王巨连半个字都没有吐露,就凭借这份严实的口风,也值得信赖了。

章楶默然。

这件事恐怕王巨养的那几个门客都不知道,但当初王巨为了使自己在颍王面前有一个好印象,却立即对自己说了颍王的身份。这凭这份情谊,也能结交了。

蔡挺立即说道:“质夫,速将这件喜讯写录下来,老夫立派人送往京城。如果有人对王巨群起攻讦,这份捷报,便会让他们闭上嘴巴。”

“好。”

实际蔡挺还有话没有说,韩琦有两种办法应付王巨,一种就是打压,甚至都不用他出面,朝中有的是反感交战的大臣,包括司马光。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拉拢。

韩琦是上位了,可他也要下面有几个干臣抬着,这个位子才会稳住。

然而韩琦需要,蔡挺就不需要?

他倒不相信韩琦自嘉佑元年起担任枢密使,嘉佑二年担任平章事起,然后一直是首相,整整十年之久,若包括枢密使那一年,是十一年。

就算吕夷简吧,还三起三落过么?整个宋朝能与如今韩琦相比的,只有赵普与王旦了,就是王旦也不过担任了十二年宰相。

今年韩琦还会为宰相,明年呢,后年呢?

韩琦何德何能与赵普相比,不要说赵普了,又如何与王旦相比,那是宋真宗堕落后朝堂上的一根掣天柱,生生将宋真宗晚期的宋朝撑起来的功勋大臣。韩琦撑了谁?撑了濮仪之争,算是掣手柱吗?

所以蔡挺也想上位,那么上位后,谁是自己的亲信,眼下章王二人,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因此王巨在离开华池,前去京城述职时,蔡挺还刻意将王巨喊来,两人密谈了好一会,面授机宜,这才让王巨离开。

这是蔡挺有意保全王巨。

中间的种种章楶不知道了,但李谅祚的死讯,确实让一些人尴尬了。

蔡挺之所以让章楶写这个奏子,也是代表着一种信任与拉拢。

这是官场上的常情,换王巨与章楶成长起来,同样会这么做,但区别就在不能因私废公,所以吕夷简被君子党围攻后不久,渐渐大家重新给他平反,也是此故。范仲淹反对我,可西北需要了,我立即提拨你这个政敌,这便是公私之分。国家需要,只要是人才,那就必须得用。

章楶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不管他知不知道,与王巨一样,现在没成长起来,对蔡挺伸来的手,都会欢迎。

他手起笔落,刷刷,一会写好了一篇花团簇簇的奏子,递给蔡挺:“蔡公,这样写如何?”

“写得不错,来人哪,立即用特脚递送往京城。”

大顺城之战结束后,他都未动用这个特脚递,可现在动用了。

蔡挺盖上印章,仆役用火漆封上奏子,然后这份奏子飞快地驰向京城。

…………

蔡挺只猜中了一部分,确实王巨此行,蔡挺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不仅王巨临走时,蔡挺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资料与消息,还有这次用特脚递送捷报。

但蔡挺没有猜中的便是韩琦会拉拢王巨。

其实王巨与韩琦恩怨说开了,也没什么,不就是略略反对一下三丁刺一,而且韩琦也不是傻子,当真不知道王巨那一次反对,是被司马光利用了,恐怕王巨自己都不大高兴。

后来王巨为了让韩琦同意蔡挺来庆州,刻意在奏报里说了,只有两人才能应付庆州的危机,一是韩琦,二是蔡挺,别人都不行。韩琦去庆州?笑话不成。

但这让韩琦小高兴了一回,代表着王巨对他军事才华的崇仰。

甚至韩琦有时候还真在想,若是我去了庆州,大顺城之战会不会做得更好。

若是在其他时间段,韩琦也可能不介意王巨年龄,指望王巨在下面推他不可能了,地位悬差太大,但为了国家,可以象欧阳修提拨大小苏那样提拨一下。

可是眼下马上大宋要换天了,韩琦那有这个心思提携王巨哦。况且蔡挺熟悉了,才感到王巨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可韩琦与王巨也不熟,能打仗就是人才?宋朝建国以来,会打仗的人还是有的,但没有混好的更多,比如狄青与张亢。

所以蔡挺预想中的拉拢根本就没有出现。

“瑞雪兆丰年哪,”全二长子说道。

东京仍象前年那样,人为人往,车水马龙。不过刚刚落了一场雪,高矮参次不齐、鳞次栉比的房顶上都堆着皑皑的白雪,青砖褐瓦或灰褐色木质房屋,白色的屋顶,看上去就象一幅优美雅约的中国风景画。

陆平也感慨地说道:“又来到京城了。”

王巨点点头。

不从后世来,东京在这时代可以说是这个世界最繁荣的巅峰。

所以有许多官员不愿意离开京城,不仅这里是权利的中心,也贪恋这里的繁华。

一行人慢腾腾地走,全二长子心中后悔,早知道大郎这么慢,不如将自己妻子也一道带来,让她看一看大宋的京城。当然,这只是他心中在想,不敢说。随着王巨的成长,全二长子也不敢当王巨当成昔日随他练拳的那个少年了。

一行人来到驿馆。

驿馆很庞大,它不仅招待各地来京述职的官员,也招待各国使节。但象唐朝那样万国来朝,是不可能了,甚至辽国使者来了,西夏使者来了,还要将他们当作大爷,有司马光等人,想硬也不敢硬啦。还没有硬呢,大剪刀来了。

王巨递过公文印符。

“原来是王评事哪,请进,快请进,”驿馆的兵卒立即客气地说道。

“咦,你也知道我?”

“王评事,现在京城那一个人不知道王评事,这是朝廷没有迎接,否则听闻王评事至事,同样会象狄将军那样轰动。”

“这是怎么回事?”王巨也略有些傻了,刚才在马背上还说到这件事呢,说自己不会引起轰动,话音未落,便让兵卒反驳了。

第二八二章用(求订阅月票)

“王评事,你不知道啊,官家听闻大顺城之捷,下诏将捷报颁发天下,于是京城百姓全部得知,连瓦子里的说书人都天天说大顺城的故事呢,小的时常去听,百听不厌。”然后那士卒又在前面伸手道:“请进,请进,我替王评事安排最好的房间。”

余下几名士卒也用敬佩的眼神看着王巨。

狄青长得什么样,他们没有看到了,但瓦子里的说书人也说过王巨的相貌,说王巨唇若涂朱,睛如墨漆,面似堆琼玉。又说王巨齿白唇红,剑眉入鬓,又说王巨秀气逼人,眉目如画。

所以在临阵杀敌前,诸将强烈要求王巨要象狄青与兰陵王一样,戴上面具。但王巨偏偏不肯。

这么一看,似乎离说书人所说的外貌还有一段距离,不过确实是一个秀气无比的青年,一个美男子。而且岁数也不大,咋就这么厉害呢,难道自古英雄出少年不成?

王巨被他们看得毛毛的,迅速进了房。

然后问陆平:“真真古怪。”

“是有些古怪,如果象几个兵卒胥吏所说那样,为什么我们一路所来,却没有听闻?”

这也是有内幕的,赵曙兴高采烈地要颁告天下,可大臣们顾虑重重,然而赵曙说了,便派人在京城宣传一下吧,另外随意地在邸报上简洁地讲了几句,大顺城大捷,此役毙俘敌人五万余人,然后就没有了。

因此京城里是很热闹,外面各州县百姓仍不大清楚,只是陕西百姓多听闻了此事,然而只知道大捷了,对具体的内幕不清不楚。

本来就是在京城里宣传也没有多说,更不会刻意替王巨宣传。

但还有人哪,黄公公回到宫中大肆宣传。

有的是他从其他将士哪里听来的,有的几乎就是他想像的,宫中的太监也会出宫办差事的,特别每天吃的喝的,除了各地供给外,也要派人采购一些欠缺的物资。

这些太监在采购时,便与商人七嘴八舌,也将他们从黄公公哪里听来的消息传了出去。

除了黄公公外,还有人,一些重伤的禁兵。

这些人打得很勇敢,最后重伤退役,心中当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