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暗黑大宋 > 第191部分

第191部分(2 / 2)

“这小子一定会有狠手,否则赵员外请他回城,他都不回城,还说什么送神容易请神难,他以为他是什么,神!神个鬼啊!”

“李员外,你都是说一句话,当初让李群撵他出城的,可不是你的主意?”

“我当时只是想逼他一逼,那曾想他立即出城,反弄巧成拙了。不过就不逼他出城,他能屈服吗?”

这句话听起来很奇怪,一群地主商人居然逼迫堂堂的官员屈服,但别说,还真有,包括泾阳知县,有好几个知县“屈服”过。

“我倒是向我侄儿打听过,他说这个郑白渠朝廷很慎重,官家与韩公对其十分重视。”彭员外说道。

“他还说了什么?”

“他不在朝堂上,哪里知道那么多。”

“那还不等于没说,”几人抱怨道,关中这么大的水利工程,边境有西夏之压,朝廷能不重视吗?

李员外走了几步,说道:“我倒是有一个主意。”

“这回不是馊主意吧?”

“不馊,但各位保证不能对外泄露,参与时大家一起参与。”

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才能保密!

“我们发誓。”

“这个主意分为两个策略,一个是公开去做,我们联合起来,去问侯知县,问他如何处理诸位的耕田。侯知县肯定支吾不说,我们再带着下人,重新去县衙询问,然后一股作气,闯入账房,将那小子收集上来的田册一起烧掉。”

现在王巨图穷匕现了,为什么到现在稳如泰山,就是手中有那些田册。

我只认田册说话,不认实际耕田说话。

惨就惨在这个田册上,田册一烧,王巨没有凭证,只有翻白眼的份。

“不妥,为什么他能猖獗,修水利的是以保捷军为主,他打了一场胜仗,保捷军军士对他崇拜,水利分田,他们也会得到实际好处,因此听从他指挥,一旦我们这样做,保不准各位的项上人头会掉下一半。”

“那我们就采用第二策,明处烧不成,暗处烧,我们各家派出机灵的人手,下半夜潜入到县衙账房处,一把火将这些账册全部烧光。”

其实古代还真有官员将豪强激怒了,豪强烧县衙的故事。

并且古代与后世不同,各个官员为了表示清廉,多不喜修县衙,往往县衙都能因年久不修,破烂不堪,包括泾阳县衙,以及旁边贮放账册的账房。

大家细细一想,不一会儿,一个个面露喜色,干这活不需要太多人,一家派出一个人,就能做得漂漂亮亮了。那一家找不到一个可靠的人?

第三三一章宽厚

王巨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他先将几十名指使一起喊来,即便保捷军,也有贪墨克扣现象,不过这次渠工中,这些指使表现得都还不错。

当然,那也要看什么人带头了。

王巨吩咐军士宰杀了几只肥羊,然后抱来烧酒,说道:“它就是烧酒,但不是擦伤口的那种烧酒,那个要特制,也不能喝。不要小看了它哦,据说在阻卜那边,一头肥羊只有换来两三斤烧酒。”

“这么贵啊?”有的指使说道。

实际就象侯可喝真正的炒茶一样,有的人习惯,有的人不习惯。

然而王巨这么一说,都觉得是好东西了。

大家喝着烧酒,吃着烤羊肉,不过王巨换成了小杯,也限制各人喝多。

喝酒吃肉是聚会,但这个聚会上要有重要的事交待。

那就是量田分田。

如果只是量田分田那么简单,又容易了,但接下来的麻烦会有很多。所以王巨这次出动了大手笔,由他与程昉各带二十营官兵,分成二十大队,每一大队又以都为单位,分成五个小队,然后再次那一营专门看押战俘与学习丈量田亩的官兵打散,每一营分配四五个人手。

王巨教了他们阿拉伯数字,可能对于读书识字的人,一时半会难以接受,但对于这些不识字的大兵来说,反而更容易学习。即便计算时也不会太难,不过是简单的加减乘,除都罕用到。

其实主要的就是各种形状的面积公式计算,但也是简单的面积公式。真有一些犬牙交错奇形怪状的田,那就折叠吧。

实际若不是纠纷,虽然田很多,王巨实际等于是派出了四十一营官兵丈量,有点牛刀宰鸡了。

但现实就是这么多人去丈量,可能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王巨必须提前交待。

这么广大的一片地区,必须要分配好各个大队丈量的区域,就着他们原来修渠附近分配,以便他们熟悉。

还有王巨的那个补偿,这个也得要说清楚,头痛的就是有人地很多,不在一块,不过与各大队无关,王巨带着黄良、陶青誊抄好了,按照王巨所吩咐去补偿就可以了。

另外就是各个修渠民夫,这才是真正的补偿,用劳力换耕地,那必须要写得更清楚。

为了将各个指使手中的小账册写得清楚,王巨还刻意从各营军中挑选出几十个会识字算账的军士,过来协助。

别看这一本本小册子,同样将王巨坑苦了,这半年多来,他那个中等数学书一个字没有写,每天晚上就捣鼓它了。

还要尽量挪出一片片集中的区域,做为军士未来的永业田,这些军士厢兵很少,主要是保捷军,战时调动,闲时训练,因此每一营都不能打散,也要建设一些仓库与训练的校场,这一条现在不处理好了,以后弄不好就会出现能耕到几十里外的地方,也不要训练了。

最后就是丈量分配时遇到一些突发情况的处理。

侯可喝着酒,喃喃道:“两万人分田哪。”

实际普通百姓的田都好分,军士内部的同样好分,毕竟他们还有朝廷缗钱的补贴。

一些中小主户未隐田的,那更没问题了,即便隐田的,只要隐得不过份,这一回王巨也没有真正打算在他们头上扣克多少,估计会有些麻烦,但问题不大。

那些内定好的各大主户,同样问题不大。

难就难在少数人身上,几个县,多者如泾阳,今年泾阳受益最多,当然也最多,大约可能会有八九十户,其中特难缠的有二十几户,少者只有二十来户,不过加起来不过两百余户左右,但他们手中的地不少,能达到两千多顷,而且隐田隐得很厉害。

但就是到现在,王巨仍没有泄露如何出手对付这些难缠户。

王巨交待完了,让诸指使吃酒聊天,然后将侯可喊到一边,两人联名写了一道奏子。

那就是灌溉区域内,一旦耕田分配好了,一律不准买卖。

为什么呢,且看韩琦的三丁刺一,针对的对象就是主户,许多劳役也是主户,而且赋税也是按家中的耕地数量来征的。

所以许多贫困户带田入佃,也就是私下与主户谈判好,一年给主户少量租子,然后将田亩划在主户的名下,至于主户隐田好,还是漏税好,与他们不相干了。

因此朝廷最后无法完成抓差抓丁,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是丁就抓,导致一些八九等赤贫户也被抓去做义勇,或者当差。

还有的主户贪婪,直接将这些带佃的耕地吃掉,惹起官司。

实际宋朝隐田再不整顿的话,也有很大危机了,不是两百多万顷耕地,这些在册的耕地当中,还包括学田屯田职田这些官田,此外女户(家无男丁)、烈士、寺观、官户的耕地也不用纳赋税,将这些耕地除去,还有多少纳税的耕地在册?

而且这种制度也同样引起了无数耕地的官司,比如彭员外,如果将他的耕地放在他侄子的名下,则不用纳税了,但为什么不放?不敢,万一吃掉了怎么办?

不说叔侄了,就是兄弟也互侵吞对方的耕田!

连王巨在边境的华池县,还处理了几十起耕地官司,就不要说郑白渠这一块了。

于是王巨让历史倒退,恢复到唐初的举措,将这些灌田一起作为永业田,是你个人的,死后也由你的后人继承,但不得买卖,就是卖了你家还是这么多地,一年还得交那么税!至于军士的田同样如此,朝廷不让他们纳税,但其本人不得将其耕地卖掉。即便卖掉了,朝廷也不会承认其交易的合法性。

如果在外做生意的,实在无法经营,准许其让外人租种,但也不许买卖。

这是一种倒退的做法,即便唐朝执行此法,还没有阻止耕地兼并现象。

然而阻一阻,能拖一个三四十年。这三四十年内,宋朝还没有办法将西夏弄得差不多的话,危机就来了。那时无论卖不卖一个样!

因为灌区达到八个县,必须要朝廷同意。

两人将奏子写好,用快马送往京城。

外面的指使继续在喝着酒,有的议论分田的事。

不是王巨分给各指使小册上的分田,那个现在还是保密不能说的。

他们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