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暗黑大宋 > 第230部分

第230部分(2 / 2)

但即便在这些优秀的宋词中,这首桂枝香依然是翘楚之一,最少能挤入前三名行列!至少现在确实当为第一!就连苏东坡看到了,也惊叹一句,此老乃野狐精也!将大苏吓着。

而且这首小令刚一传出,第二年便传唱于京城,不过王巨不在京城,就不知道这件事了。

王巨平静地说:“乃是介甫公作的吧?”

“不错,我与王公交谈,十分敬佩。”

“国家是需要一栋梁之材来治理了,天色不早,我长途而来,也要回去休息了,”王巨说道。

三人确实谈了很长,吕惠卿与章惇不好久留。只是吕惠卿略有些郁闷,我还没有介绍王安石呢。

王巨第二天就下去了。

如果不是有心人,都不知道王巨曾经来过京城。

赵顼开始动手了,得为变法铺路。

屈原死在半路上,他是大臣,俺是皇帝,不会死。他也弄错了,屈原死在半路上,若是继续向史上发展,他是死在棺材里……

赵顼将所有重臣召到延和殿议事,先是说:“诸卿,朕继位以来,财政一直匮乏,赵卿(赵挘┧盗撸跆账等弑抟膊萌チ硕逋蚓樱硗庥纸怀『佣陕叫穆簦钟心久拗找妫∈宰使茫纸诳庹渲榱越桓段窕踝使茫圆普我恢必逊Γ俊?br />

吕公弼说道:“虽裁兵,天下冗兵仍然沉重,现在五十四万禁兵,三十七万厢兵,又有十数万蕃落与保捷,仅是豢养的官兵就达到了一百一十多万,财政如何能好转?况且裁兵需安置,两三年后,会稍许扭转一些。且臣再进一奏,本来裁兵乃是良政,仍郑白渠却增四十六营官兵,逆流而上,导致四十六营保捷并无铠甲。请陛下斟酌。”

“不是淘汰下来诸多禁兵,他们的甲器呢?”

“他们原来用的是纸甲布甲,其实就是衣服,随着淘汰,也让他们带回去了,哪里还有铠甲。”

“也就是他们原先等于没有铠甲了,为何不向朕禀报?禁军当中还有多少兵士没有铠甲的?”

“不少,但非是在我朝,而是在仁宗朝、先帝朝,甚至在太祖朝、太宗朝、真宗朝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毕竟那么多军队,如何一一装备?”吕公弼答道,不要问我,与我无关,与现在的西府更无关。

“那么武器呢?”

“能用的武器也让诸营官兵留下来了,不能用的才交给保捷军,那边试后,一律没有留用,全部交给京兆府重铸或销毁。四十六营保捷如今一无铠甲,二无武器。若是装备,所需又是一笔不菲的钱帛……”

“不说了,国家糜烂哪,糜烂哪,烂到骨子里了,今年朕卖珍珠龙脑,明年朕还能卖什么,卖这个吗?”赵顼举起玉玺说道。

他是在说气话,就是卖,得有人敢买啦。

但这个玉玺也要卖,那就恶心人了,司马光也不敢说,只要用好了人,国家就治理了。赵顼在逼,司马光逼得没办法,于是忽悠,想治好一县,得用一个好知县,想知道那些人是好知县,得用好知州,想知道那些人是好知州,得用好转运使,想知道那些是好转运使,得用好宰相。也就是宰相用好,国家也就大治了。那么那些人是好宰相呢,吕诲,吕公著等人,都是他的好朋友……也就是用好他,用好他的好朋友,天下大同马上就要来到。

但赵顼心中却是很得意,这一招管用哪。

论气,早气得麻木了,何必今天生气?

他又说:“有人说冗兵,有人说冗官,包拯昔日上书,说太祖时天下文武官不过三五千的,景德祥符年间天下文武官九千七百八十五人,皇佑时却增至一万七千三百余员。然而包拯却说全国有州三百二十个,有县一千两百五十个,所需官员五六千人足矣。但现在朕查了查,天下官员达到两万五千余人。以至中外留传一句,阙三补一,何谓阙三补一,一名差官出来,最少等有三名职官在等着候补!”

包括苗授,苗授未授职之前,乃是供备库副使,不是真主管着供备库,这是一个武职官,有其职无其权,也在家等着候补。

“这样发展下去,难道我大宋在准备五万名官员吗?”

大家静默,不敢说话。

不管怎么说,这个官员数量确实太冗了,也太坑了。

赵顼心中一凉,他就想到了王巨的五分心,这就是前所未来高薪养的一群忠良官员哪。

不过这次他是有备而战,于是看着一个人,能不能成,就在他身上,当然不是王安石,王安石暂时还需要保护的。

第三八五章郁闷唐三少

不过王安石嘴张了张,想说终未说。

实际王安石也动了手,但没有成功,到了宋神宗末年,官员数量不是两万五千多人了,而是两万八千多人,越裁越多。为什么,王安石没有从根源上动手!

而且他与赵顼、王巨三人三种想法。

王安石敛财确实敛疯掉了,钻到钱眼里,连新收复的熙河地区蕃人也要征税,实际王韶利用市易法在变相征税,比税务所得还要多。但王安石仍不满足。

赵顼的根本是填上黑窟窿后,积攒钱帛,用来伐夏,先灭掉西夏,没有西夏这个累赘,马上宋朝一身轻。王安石在“术”上高明,但在钱的用途上却不及赵顼。赵顼同样未用好人,让高遵裕指挥,种谔自私了一回,又让徐禧与种谔合作,于是惨败后再来一次惨败,活活气死。但他们同样未动另一个根本,兼并,或者说是世袭!

赵顼看着另一人:“唐卿,你说为什么?”

唐介,唐三少。

大少,包拯,二少,吴奎。

当年这三工清名轰动天下,包拯死得早,未下水,清名未沾污,吴奎陷入倒韩风波里,晚节不保。唐介与王安石抬杠,未争赢,也是晚节未保。

不过这个人乃是著名的大嘴巴,当年火拼张尧佐,拼完了再拼文彦博,不要说司马光,就是文彦博也有些畏惧他。

如今从三司使升为参知政事。

唐介拧眉道:“陛下,科举名额太多。”

“朕已节裁,遵寻先帝遗诏,不得超过两百人。”

“恩荫太多。”

“恩荫太多,太多,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如山;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卿果然朝堂第一直臣也。中的,中的啊。”赵顼夸奖道。

文彦博可不大高兴了,这是唐介火拼文彦博,贬到岭南,李师中感慨唐介耿直,赠送的一首诗。然而老唐在乎文彦博感受吗?相反的,他十分感动,原来皇上也知道老臣是直臣哪。

马上他就更感动了……

赵顼又拿着玉玺说:“没有唐卿之言,朕说不定那天就要卖它了,或者说它就要转入他人之手。”

这不是卖玉玺,那意味着亡国了!

赵顼又扫了一眼道:“王珪,你来草诏,自今以后,太皇太后,皇太后,宰相可荫补子孙、本宗、异姓、门客不得超过四人,执政、东宫三师三少不得超过三人,中散大夫到中大夫不得超过两人,带职朝奉郎到朝议大夫不得超过一人。”

王珪傻了。

“难道唐卿说得不对吗?”

“对,对,”王珪能说什么呢?况且事实冗官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再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再诏诸京官,诸知县以上官僚,差保一名职官,进入各州各县各部司,做为堂吏,协助各长官处理政务,以资磨勘,以便以后录用。同有奏事权,但奏事务必属实,否则严惩,如若诬蔑长官者则革除其职官之职。”

王珪再次傻眼了。

这一招狠哪,不用十几年,冗官现象马上就减轻了。但,但……然而皇上将数字都列了出来,连包拯过往的奏章都翻了出来,不写不行了。于是立写草诏。

大殿里一片沉默。

赵顼说道:“诸卿,你们常对朕说圣人大义,或者说朕怎么做。朕平时是怎么做的,你们也看到了,带头节俭。但再看你们有几个人做到俭朴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