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乙埋看后,将信放下,一脸的疑惑。
其实打到这份上,他也在考虑是否要撤兵。现在损失惨重还能忍受,若是三十万大军一起丢在这儿,西夏弄不好就有亡国的危险哪。
可是王巨主动请和,让他不明白了,现在是宋军占据着上风,至少除了兵力外,其他方面样样都比夏军强,士气、粮草、器甲、诸将的指挥能力,以及地形。
宋吉又说道:“对了,我又打听到一件事,在抓我的路上,有两名将领在议论,说是辽国出动了大草原上的兵力,压向山后,可能正是因为如此,让宋朝产生巨大的压力。虽然宋军连连大胜了数场,但总体兵力还是比我们大夏少的,这样僵持下去,一旦辽国大军出现在代州或府州,宋朝就危矣了。因此那小子出言恫吓,试图让我们早日退兵。我国一旦退兵,辽国必然也会退兵回去。宋朝危机解除。同时那小子也保住庆州不失,并且杀伤了我国大量将士,这也代表着他立下大功了。”
只有这种解释了。
“那你说我军当怎么办?”
“我想不清楚。”宋吉整让王巨杀蒙了,如果不是王巨莫明其妙主动请和,他都能带头蛊惑梁乙埋趁早撤回去。
王巨给他的心灵创伤,那简直是一部沉重的灾难史啊,从保安军再到上次华池县,然后再到大顺城,这一次又到了庆州城。面对王巨,他几乎没有半点信心。这时候岂敢乱说话,说了,以后就要担责任的。
梁乙埋只好将诸将召集。
有的人怀疑,不过大多数人很相信,这个宋朝的败类文人,正大光明的用兵本领没有,可在暗中耍小聪明,耍阴招的本领倒是一套一套,也许宋朝那些傻大兵们,就让他套住了消息。再说,如果王巨不因为有些不好的情况出现,他也不可能放过宋吉了。
大帐里一片沉默。
现在摆在大家眼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马上撤回去,但这样撤回去,很凄惨的,究竟现在折了多少兵马,还不大清楚,因为有许多逃兵正在逃亡的道路上,有的会让宋军捉去,有的还能逃回来。不过大约数字能估计出来,约在九万左右。这三战就是五万多,安疆堡与第一次大顺城僵持战中,也折了近两万兵马。还有呢,这么多惨烈的柔远寨攻防战,雪泥堡、荔原堡与美利堡攻防战同样伤亡惨重,余下诸堡攻防战虽不惨烈,但也出现了一些伤亡。
这样回去梁乙埋交不了差,自己这些重将同样交不了差。
要么就是等,如果辽国真的发兵,那可是一个大好消息。首先就会将延州宋朝兵马逼回去支援北方。而且两面开战,必会给宋朝兵力、财力、物力、人力带来极大的困难。到时候西夏轻则能捞取大量好处,挽回损失,重则能反败为胜。至于辽国为什么会发兵,道理简单,他们也想捞好处啊。就象当年庆历宋夏战争,辽国压兵于幽州,宋朝乖乖将岁币从三十万加到五十万!只是后来辽兴宗发了神经病,突然出兵西夏,结果在河曲被李元昊打得大败而逃,两国才结下了一些仇怨。可国与国之间,能会有永远的仇恨与友谊吗?
恐怕这才是辽国小皇帝承诺发兵的原因所在。
不过万一辽国不发兵呢,这样一天天拖下去,三军士气一个劲的下跌,粮草也越来越紧张。
因此轻重大家无从掌控,许久一将说道:“大将军,不如先用快马到那边打听一下,另外再催促后方调拨一批粮草过来,然后下令三军勿得轻动,特别是夜晚,必须加强警戒。”
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然而这几战过后,王巨被西夏人冠上两个称号,一个是美称,夜战之王,第二个是痛恨的称呼,夜鬼!
他在华池县时便多次发起了夜战,包括那个九尸迎宾,战后有多事的人查了查,发现古代史上还真有一些九尸迎宾的传说,只是与王巨这个九尸迎宾完全不一样。
所以说王巨是夜鬼,一到夜晚王巨就象鬼一样的恐怖。
梁乙埋道:“就这样吧,立即下令,将真相通知三军,还有,每当夜暮降临之时,三军上下必须警戒。”
现在军中有许多不好的传言,必须安抚军心,宋军胜利有胜利的原因,并不是什么天降神兵,撒兵成豆……
可不管怎么安抚,每当天黑之时,大部分夏兵都感到惶恐不安……而且天黑了,西夏人害怕了,王巨就放过他们吗?
第522章你们回家啦
“上面在说什么?”周永清对这个旗语很感兴趣。
高敏让亲卫拿来一个小册子,这次前来,有两样东西他一直小心让亲卫保管着的,一个是望远镜,一个便是这本小册子。自己战死了,由向方来接手,那么这个小册子与望远镜也交给向方。如果向方战死了,则交给齐忠。如果三军覆没,那么无论是降还是不屈就义,也要将它们毁去。并且让这名保管小册子的亲卫,不得前去战斗。
直到这一刻,这个小册子才派上用场,小册子先是讲如何使用这个热气球,另外还画了图。
实际那天在山谷里,王巨也让亲卫们示范了一下,但这是新鲜事物,大家看一次未必能看明白。后面就是详细的旗语。
对照着上面的标注,高敏说道:“刚才庆州传话问柔远寨,敌人可有异动?柔远寨回话说一切正常。”
其实这很重要,打到这份上了,西夏人可能会撤军,但这时候就撤军,显然不是王巨所想要的。因此放走宋吉,故弄玄虚,先将夏军拖上几天再说。
王巨在庆州估猜了一下时间,用热气球的便利,向柔远寨问询。
柔远寨立即给了答复。
周永清张大嘴巴,半晌无语。从庆州传讯柔远寨,再传到回来,得多远哪,然而有了这个物事,只是一会儿,消息便传回来,比长翅膀飞还要快。
“这个仗打得……”周永清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但这也得有一些条件,如果科技再先进一点,一炮轰上去,热气球就炸掉了。或者西夏有大量床子弩,对准它射,早迟会射爆。又不在庆州,没有这么多堡砦,那么还是没有办法相互通讯。可现在东北到大顺城,东南到凤川砦,西北到萌门三岔、木瓜堡,西南到庆州城、府城寨,这个四角形战区,若拉成直线,最大长度不会超过一百里,可分布着十几个重要的堡寨,所以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才能得以实施这种战术。换在别的地方,又不行了。
可本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难道还想在战场上找一套标准的胜利模式?
有,那就是先将自己的军队练成一支铁军吧,这才是根本所在。
至于战法的标准胜利模式,就不要去想了。
并且许多战法,比如刘裕的却月阵,只能成为永远的绝唱,因为没那特殊的条件去支持它。
周永清看着上面看了好一会,这才办正事。
他将附近的村民一起集结,说道:“各位乡亲,惊吓劳烦你们了。”
他说得越客气,这些村民越害怕,有的人居然吓哭了。
周永清只好大声说:“你们哭什么,马上我就放你们回家。”
这句话管用,哭声立即停下。
“而且你们从现在起,是真正回家了。不过我所说的这个家,不是你们想的那个家,而是一个很大的家,那便是大宋。”
可是村民又害怕起来,西夏对背叛的部族是很残忍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周永清不顾他们心中的想法,继续说道:“你们以为你们是西夏的百姓,那我再问你们一句,原来这里是西夏领土吗?不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西夏人是在定难四州哪里,只是当时我朝与辽国开战,让李继迁趁机占领。并且西夏领土也不在定难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