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暗黑大宋 > 第400部分

第400部分(2 / 2)

然而这样有本事的官员,怎么可能放在泉州埋没了?

温姓老者说话时,便带着一份恭喜,一份惆怅……

但他们也想错了,王巨才不想离开泉州呢。

宴罢,大家散去。

琼娘说道:“官人,这一回真的会离开泉州了。”

“为何?”

“介甫公罢相,如今首相乃是韩公,副相乃是吕吉甫,一个与你有庆州之缘,一个与你交情莫浅,再有曾公推荐,官人必然会离开泉州。况且与你同样功劳者,王韶担任枢密副使,章子厚担任三司使,而官人仅是泉州知州,岂不是莫名?”

“那倒未必,”王巨说道。

不看年龄,论资历与功劳,最少王巨肯定在章惇与吕惠卿之上,与王韶并齐之。最少比熊本强吧,连熊本都赐了三品朝服,但王巨呢?

王巨摇了摇头:“不然,章子厚若没有救火之功,岂能得到三司使?”

这件事很是轰动。

今年夏后虽落了雨,但总的来说雨水很少,九月更是天干物躁之时。

三司判官宋迪在三司当值,他身体大约不舒服,让手下替其煮药。不知道怎么搞的,导致失火了。

而且火势迅速变大,赵顼站在西角楼观看,恨不能自己跳下去救火。

这是三司的国库,得烧掉多少钱哪?

三司司库在皇城西边,西边还有军营,一些武将的宅子,如潘美与杨业的家都在这一带,也包括军器监的许多作坊。

就在大家目瞪口呆之时,章惇召集了工匠与诸官兵,前来救火。

若不是章惇,还不知最后损失多少。就是这样,也烧掉了一千零八十间房屋,财富与案牍不知损毁之少,将赵顼烧得肉痛了。一怒之下,将三司使元绛,宋迪等人全部贬官,然后以章惇替代了三司使。

也就是说没有这把火,章惇依然监掌军器监,尽管在王雱提议下,如今军器监比以前的军器监规格高,甚至在木棉司之上。

至于韩绛,王巨没有得罪韩绛,但在庆州也没有真正让出多少功劳给韩绛,韩绛为什么提携王巨?

吕惠卿嘛,真不大好说,即便提携王巨,也不会让王巨担心重职的。他马上要独立门户了……如何让王巨威胁他的地位呢?

然而曾公亮若是铁心推荐,还真的不大好说。

可曾公亮为什么要推荐自己?

王巨苦思冥想许久后突然醒悟:“北方哪。”

河北路能去么?那还不如提前去岭南呢。

第617章呵呵

其实只要想到了,并不难猜。

但王巨也不傻,当真做宋朝的救火队员?

妃儿一听立即担心了,说:“官人,最好不要去河北。”

丈夫是文臣,不是武将,就是武将,在战场上拼死拼活的,还未捞得好处,这是干嘛!

王巨道:“那是当然。”

如果调到其他地方,王巨真不大好拒绝,但调向河北嘛,那就呵呵了。

然后等诏书。

诏书果然来了,但不是授命,而是让王巨进京述职。

那就述职吧,王巨这一回就没有当作一回事了。这也是心态的问题,本身在成长,再加上前世的思想观念,因此越来越不看重这个所谓的诏书。

于是王巨慢腾腾地将泉州事务安排好。

远哪,又不知道朝廷会有什么安排,这一走,恐怕需要很多天才能回来了。然后骑马向京城出发,并且带着琼娘。琼娘在庆州学会骑马的。不过去京城带着一个美娇妾,可见王巨的态度。

到了京城,王巨态度依然很慢怠。并没有进驿馆,而是直接回到家中,也不算是他的家,是替张贵兄弟俩治的家业。

兄妹相聚,十分欢喜。

三牛忽然说道:“大哥,朝廷赐川哥子与张贵同进士出身。”

“什么时候赐的?”王巨感到古怪。熙宁五年秋闱,也就是王巨到达泉州的时候,三牛中了举子。然而高川与张贵却没有中。

这也与教育环境有关,王巨在王家寨时,便教导三弟读书,后来王巨拜张载为师,三牛也在边上学习。然后送到了杭州,后来又带到京城,进入国子监就学。

至于张贵,那则是资质了,尽管他是张载的儿子,资质真的不大好。

高川是因为这门亲事,才正式发恨的,学得晚。于是三人当中,只有三弟一个得中举子,两人仍是白身。不过因为王巨建议,进士名额少了,结果熙宁六年春闱,王崇在省试上也落榜了。

但朝廷为什么突然授高川与张贵同进士出身?

三牛悄声说:“大哥,我想大约是朝廷授张公之官职,张公在横渠拒绝了,于是用此褒奖张公。到于川哥子,多半是为了二姐吧。”

“不错,三弟,能想到这点,这几年书没有白读。你将高川……也将他父母一道喊来。”

“好来。”

王巨这才看着张贵,说道:“张贵,你父亲可知道此事?”

“刚授不久,我也写信禀报给了父亲。”

“你是恩师长子,我却一直将你当成兄弟看待。”

“我知道。”

“因为这关系到你前途,我虽不便说,然而也要说一说。你父亲一生做人堂堂正正,我希望你也是如此。虽然朝廷赐你进士出身,并且往后去,进士越来越难考,但我还是希望你谢绝朝廷的赏赐。要么做官,这个官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否则你父亲都不会隐居,专心著书与授学了。要么将来的衣食,有我在,你还担心衣食吗?”

“那就听巨哥子的话。”

“也不是听我的话,反正你写了信,再看看你父母是怎么想的。”

“嗯。”张贵听话地点了点头。

“还不错,两年未见,本质未变。”王巨赞赏以摸了摸他的脑袋。

一会高川与他父母被三牛带进来。

王巨让他们坐下,又让二妹沏茶,然后说道:“叔父,叔母,当初我商议这门亲事,并不是为了高川以后能有什么前程。如果那样,我索性于榜下捉一个妹婿了。”

“哥,你说什么呀。”二妞抗议道。

“琼娘,你带二妹下去。”

琼娘将不情不愿的二妞带下去,王巨又说:“非要论般配,举子能般配我的妹妹吗?况且我只有这一个妹妹,从小相倚为命。其实你们都想错了,之所以同意这门亲事,乃是看中了高川为人忠厚,以后不会欺负我二妹。看看一些士大夫,虽然出身不错,然而家中能养着几十名家妓。纵然以后他能位极人臣,我小妹能过上快乐的生活吗?”

这才是真相。

非要论般配,不要说举人,就是三甲以下的进士,也未必能般配。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