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暗黑大宋 > 第405部分

第405部分(1 / 2)

>

实际随着他的一些理念逐步宣扬出去,下面的一些基层官员,也开始重视起王巨。

所以王巨才想出这个计划。

都是为了国家,而非是个人。

章惇讶然道:“子安,那边有这么多粮食?”

“那可能啊,”王巨大笑:“子厚兄,就那么一点百姓,不要以为宋朝有灾害,若大地真是圆的,这次灾害会波及到大部分地区,当然,海外多是无主之地,开始开拓的都不是不错的地方,虽有灾害,还会得到一些积余的粮食,否则我也不会支持这些海商们的迁徙了。然而去年的粮食,海外的占的比例很小,多是从交趾兑换过来的,或者在岭南提前筹集的。然而交趾渐渐对我朝不满,估计难以筹集了。”

“那从哪里得到粮食?”

“除了交趾,还有,水真腊,占城,岭南承蒙你主持了木棉司,这几年开发得不错,应当还能继续得到一些余粮。当然,若是没有海船,即便岭南有余粮,也很难运到北方,成本太高了。”

“那些海商们有没有怨言?”

“不会,他们想要多得财富,手里必须有更多的移民,所以有求于朝廷。只要朝廷不为难,他们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还会支持朝廷的。毕竟国内才是他们真正的根基。”

不过消息很快传到赵顼耳朵里,他立即将王巨召到宫中询问。

确认后担忧地说道:“王卿,不要将那些海商们逼得太紧。”

古代人对工商业认识还是很落后的,士农工商,工还不是工业,乃是工匠。

所以赵顼曾经一度下诏,让巴蜀伐桑种粮,李世民也曾一度禁止百姓穿绫罗绸缎,认为这种奢侈的穿着,会给国家带来不好的风气,特别是明朝,居然下了禁海令。郑和下西洋送银子送绸绢,百姓也没有送银子送绸绢,然而却禁海了。

但王巨反复地说,赵顼也就懵懵懂懂的会意一部分道理。

这个海上贸易看来对宋朝会产生很多好处,朝廷就是默视而不去鼓励,那也不能去妨碍。

去年是三百多万石粮食,若是今年明年再陆续运来三百多万石粮食,而且是从高成本的海路运来,会不会让这些海商们反感?

“陛下,不会,主要还是移民,迁徙的数量大,他们也害怕着。一旦移民数量差不多了,不那么渴望,就是有一部分海商积善行德,但不会有现在这么高的积极性。”

这是王巨提先埋下的坑,不要以后的泉州知州,真以为海商们是冤大头,然后伸出贪婪的大手,那就糟糕了。

“是这样啊……对了,延州那几户商贾有没有参与?”

都不是傻子。

“参与了,”王巨老实答道,但参与多少就没有说了。

“其实他们都不错,”赵顼又说,他也没有深问,然后道:“为何让张贵与高川辞去朕赐的同进士出身?”

“陛下,臣知道陛下是好心,张载高风亮节,由是奖励张载,高川与臣妹妹订亲,因为没有出身,久久不能成婚。然而陛下还记得臣所说的话,世袭……”

何谓世袭,一是恩荫制度,二是权贵的相互联亲,三就是权贵的免赋税,结果是一代比一代资源多,于是财富土地一起向极少数人手中集中,由是对国家产生了严重的妨碍,包括那么多人反感变法。

不从根本上对付世袭,只是想多征税,那是不可能解决的。

“臣既然指出这一点,就不会参与到这个世袭的游戏中。如果他们有本事,去考中进士,没有本事,臣就让他们做一个富家翁吧。”

“唉,唉,”赵顼连连叹气,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王巨虽然脾气不大好,对国家确实很忠心的,而且也有能力。

因此他又说道:“替朕在泉州再守两年吧,到时朕必以两府官相待。”

“臣年龄还不足,不急,先磨砺再说,而且臣对时务仍没有看透,看不透,进入两府不过尸位素餐罢了,臣不屑做这样的官员。”

但天下间……尸位素餐的官员不要太多,赵顼盯着王巨刚毅的脸,心中更加感慨,不过他忽然浮现出一个婴儿的脸孔,这个角度正好看到的是王巨侧面,从侧面看,十分象。赵顼没由来心中毛毛地想,这两人,胆子不会这么大吧。

第622章都在变

“大洋彼岸风景如何?”赵念奴问。

“有些不同吧。”

“还真有啊。”赵念奴惊奇地说。

“怎么传入你耳中?”

“京城都在传闻,有一些宗室子弟还询问我,让我回拒了。”

“哦,”王巨有些警觉。大家都在传闻是好事,想迁徙百姓只能让他们自愿前往,即便王巨,也不敢用任何强行手段的,尽管是为了他们好。

那么就需要更多的人关注,一些走投无路的贫困户,才会对大洋彼岸感兴趣,也能请到一些被低估的能工巧匠。

不过这些宗室子弟嘛,就切莫能参与了。

“我也想过去看一看。”王巨以前说赵念奴也没有太在意,不过这一回还真被勾起了一点心思。

“再等等吧,等船舶技术更发达,大家对航道上的洋流季风更熟悉,那边也渐渐安定,我便让人带你过去看一看。”

“我只是说说,对了,从泉州到那边需航行多久?”

“得看季风,若是顺风顺水,十几天便可抵达,如遇意外,长能达到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时间。”

王巨忽然愣了愣神。

实际随着想得多,他就感到改变的困难。

第一关便是未来女真人的崛起,王巨打算将这个危胁提前引爆。然而很难的,女真人崛起,不仅是女真人强悍,还有辽国的压制,以及那场小冰河,没有完颜阿骨打,说不定还有都颜阿骨打,李颜阿骨打。除非让生女真灭族,那可能吗?

或者先拿下燕云,这个把握同样不是很大。

别看辽国在衰落,可宋朝内部的问题也很多。

第二关便是人口危机,都知道人口危机,然而王巨将贫困百姓大规模迁徙到海外,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心中还是有些忌惮。因此这个数量恐怕最后终是有限。

迁徙了十万二十万户百姓,忌惮会少一点,但这点百姓根本解决不了宋朝的人口压力。

甚至因为王巨推动,到了史上北宋灭亡之时,户数还不止两千两百万户。

也就是北宋不灭亡,很有可能每过一百年,人口就要翻一番,就算王巨推动,收复燕云,甚至灭掉辽国,开拓东北,同时正式经营南方,还从真正的大洋彼岸带来杂粮。且不说这几条是不可能全部实现,就是实现了,那只会加速人口的繁衍,那么再过两百年,人口达到了六千多万户,四亿人口,危机又来了。

况且还有其他呢。

比如这个宗室子弟,现在问题还不是太严重,一起圈养在京城或者应天府,但再过一两百年,只要金人不南下,那么看吧,仅是供养这些宗室子弟,国家一年就不知得承受多少负担。

以前王巨心中的想法,让宋朝能渡过一些危机,然后推广他的数理化,建立起工业树,让宋朝进入粗步工业时代的梦想。甚至王巨从横渠召收五十名学生,就已经开始着手于工业树的准备。不过现在想一想,以眼下的基础,想在两百年内,就想完善初步的工业树,不要说王巨来推动,就是一个科学家来推动,依然无法实现。

想到这里,他说道:“我不能补偿你,现在更不会虚伪地劝你嫁人。”

“你啊,又在说胡话了,现在有天赐伴我,我很满意了。”

“殿下,我打算以后让天赐管理彼岸的那块大陆。”

“那个大陆听说很大。”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