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暗黑大宋 > 第453部分

第453部分(2 / 2)

歌词大义是:那一年来了一个大人,他的眼睛象明亮的星星。

那一年春天是格外的美丽,风儿轻柔花儿沉醉。

那一年来到了一个勇猛无双的武士,他的大手能将大山推平,能将大海变得象一个听话的孩子。

那一年来了一个人,他的白衣洁白得象云,他轻轻地来,带来轻轻的春天,带来沉甸甸的稻谷,带来了孩子的欢乐,带来了幸福丰收喜悦……

大约就是这样,不过吕何让也不能听懂全部的蛮语,传唱的过程也会产生误差,到了吕何让嘴中可能会更美化一点。

“都是什么啊,我可不是一个武士,”王巨失笑道。

但是经过王巨的努力,今年终于到了收获之时,因此有许多蛮人很感谢王巨,不知是谁编了一首蛮歌,于是就传唱开来。

只不过王巨到了自杞用兵之后,就没有回广南西路了。

不过王巨也有些自得。

他问道:“内陆迁徙了多少百姓过来?”

“这个就不清楚了,但不过十几万户吧。”

就是换人了,朝廷向各州官府强行分配名额了,想迁徙多少百姓,还得很难的。佃农少了,地不紧张了,如何涨租子?

其实说到底,朝廷决心不大。

而且这次换人也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否则迁徙十几万户百姓过来,他们生活安定了,以后还会陆续招来亲朋好友,那么一个交趾就可以安置二十几万户。

这样就能进一步疏散土地压力。

但现在是换人,恐怕东南地区人口不是在减少,反而是增加了,有可能大功苏到了黄州后,还能看到连黄州百姓都开始溺死自己子女的惨忍的现象。

不过集权制度也是它的优点,这次换人,来的是一百多万土著人与交趾流民,去的又可能达到一百万百姓,放在后世,也会乱套了。但这次换人,虽然引起许多地区产生了骚动,可并没有出大乱子。

听吕何让说完,王巨才松开一颗悬掉的心。

不怕迁徙出来的汉人,就怕那些安置的土著。

两人又说了一番话,吕何让带着大量管事到来,也意味着两郡治理开始。

并不仅仅是赚钱,商业的繁荣,带来的就是交流,还有富裕……还能让乌蛮各部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

王巨开始写奏章,将情况大约说了一遍。

然后说到两郡,东川郡还没有拿下,但石城郡基本平息了,该土改也土改了,该羁縻牵让的也羁縻牵让了。王巨将石城郡一切为二,划分为二州六县。

眼下还是各个管事代为管理。

但这肯定不行了,因此也请求朝廷派流官过来。最好快一点,正好王巨还在这里,那么就能做一些指导,顺利完成过渡与交接。这一带真的很重要,上沟巴蜀,东贯广南,是未来宋朝与大理之间的重要纽带,但又比较落后。所以望朝廷慎重之。

此外就是催促朝廷让熊本以最速度南下,杨义贞马上就要动手了,动手之时,就是王巨用兵大理之时。不能到那时候,熊本还在半路上。

最后王巨很不满地隐晦地写了一句,给臣一把伞,臣愿意替皇上你撑起一片天。

我要的就是一把小小的伞,真的是一把小伞,也就是朝廷的支持,以及少量钱帛与兵马。

但这个天大了,整个交趾、大理,同时还让占城成了宋朝的属国。

撑起这么大一片天,难道一把小小的伞,你都不给吗?

第682章吓一吓

“朝廷是不公啊。”吕何让道。

“东良兄,你当真啊,我这叫耍萌,傲骄。”王巨道。

“耍萌是什么?”

“就是孩子哭闹着要吃奶。”王巨又道。他这个确实与王韶性质不同的,王韶那叫不满,他这只能说撒骄。

“我说一件事啊。”王巨又将那个黄鹂说了出来。

“段氏危矣……”

“不错,段氏危险了,两只大老虎在边上虎视眈眈,岂能长久?”

“乱臣贼子,当诛。”吕何让道,以前他虽劝说王巨去海外做海外王,那是感觉朝廷对王巨不公,那么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但对篡位谋反,他却是很排斥的。王巨那叫走,并不是谋反,两种性质。

“主弱臣壮,主岂能不危?这回你应当明白官家的一些想法了吧。”

其实北宋还真算是好的了。

看看赵构吧,南宋一半江山可以说是岳飞与韩世忠保住的,最后两人什么下场,韩世忠被逼得主动交出兵权,每天无聊地骑着毛驴在西湖边瞎转悠,岳飞更惨,受了剥皮拷酷刑后(用特制的一种热鱼胶淋在皮肤上,冷却后连皮带胶一下子拽下来,这叫剥皮拷问),还拉到风波亭被砍了脑袋。

为什么?

岳飞不想交兵权,又铁了心想迎回二帝,赵构认为岳飞对他帝位产生危害了,秦桧在中间不过抢演着一个执行者的角色,若无赵构同意,他敢随随便便地将岳飞杀掉?

再说诸葛亮,他死后,巴蜀百姓立庙祭拜,刘禅不准之。这是三国特殊时期,若放在其他朝代,诸葛亮一死,他的家人还会与张居正家人一样的下场。

刘禅当真傻?且看孟昶与李煜的下场,可人家照样做安乐公,连儿子还继承了安乐公之爵位!孙皓同样不要脸的作了一首尔汝歌: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可三四年就死了,也没有子女受爵……

“难道自古以来功臣就不能与君王共相融吗?”吕何让也想到此点,不解地问。

“我朝不会不容功臣,且看寇莱公。”

“寇莱公终是老死在岭南。”

“想一想其他朝代吧。”王巨笑道。

两人指的是寇准两件事,澶渊之盟后,寇准十分自矜,由是让王钦若在宋真宗面前说了坏话,罢去相位。实际如果将这三个有大功于国家的人相比较,诸葛亮性格最好,所以三国演义将他神化,张居正就差得多了,但张居正还远赶不上寇准。即便王巨性格也算比较刚烈了,但与寇准相比,还是毛毛雨。刚愎自用、任人唯亲、持功狂傲、胆大包天……等等,这些嚣张霸道的成语,皆能用在寇准身上。

当然,寇准确实有才华,所以宋太宗与宋真宗两个皇帝一直在用,但一直用不长,整个宋朝历史,寇准担任宰相次数是最多的,反之,罢相次数也是最多。

这说明北宋比其他朝代要好得多。

特别是宋真宗晚年病重,寇准联合周怀政等人,准备废宋真宗,让宋真宗做太上皇,再废刘娥,将几岁大的赵祯推上皇位,事泄,寇准仅是贬官处理,并没有诛杀。换其他朝代,那就诛灭九族了。

然而不管寇准是怎么想的,王巨也不想落得寇准那样的下场,他喃喃地说了一句:“君主立宪制……”

“什么君主立宪制?”

王巨并没有回答,如果想功臣与君王共相融,只有君主立宪制,而且君王手中没有多少实权,只是一个名义上的首领,就不会有那么多野心家想谋国篡位了,反而子孙永保平安。

想一想如果宋朝执行了君主立宪制,蔡京用得着巴结赵佶,导致北宋灭亡吗?不要小看了蔡京,这同样是一个颇有才华的人。

就象吕夷简一样,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

但在宋朝那是不可能实施什么君主立宪制了。

如果放在海外,自己去海外做海外王?这又非是王巨本义了。

王巨不由地看着窗外。

“少保,我发现一件事。”

“什么事?”

“运输成本太高昂了,除了茶马交易,其他的交易盈利多不大。”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不要小看了广南,广南在历史上很落后,但经过王巨推动,已经在迅速改变。并且广南有珠江,有大海。

一个大海在中国历史上真正造福的国家只是南宋。

南宋海外贸易最发达的是泉州,这里人口太密集了,为了生存,只好向其他方向发展,向海外迁徙,就包括对面那个大岛上后来所说的原住民,实际八成非是原住民,而是福建迁徙的后代。南海岛屿各岛上的华人八成也是福建路百姓的后裔。他们替南海各岛国带去了文明、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