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暗黑大宋 > 第505部分

第505部分(2 / 2)

也就是唐朝的三省制度,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那么西府呢?

西府与三司则架空成宋朝原来的尚书六部了,会成为一个空壳。

这样政柄就回到了中书,一是省得理财之人不知兵,理军之人不知政不知财,理财之人不知政不知兵。

二是简化了政令。

这是谋划了近两年的事,因此赵顼对老王说的不是这个。

他说道:“国家危矣,须用一人。”

老王多机灵哪,立即说道:“如果王子安回来,老臣以位让之。”

赵顼迟疑了一下说:“朕非是此意,而是让重置中书令。”

这是指前段时间的议论,蔡确听说朝廷准备改制,便对老王说,公久在相位,必拜中书令。

老王于是对赵顼密言,三省长官位高,恐不段置令,以左右仆射兼两省侍郎足矣。

在唐初中书令、侍中与尚书令,乃是最顶级的官员。宋朝也置,但成了阶官。

但唐高宗病重后,武则天渐渐专权,慢慢取缔了这三项顶级官职,而是以左右仆射或侍郎,代替相位,用此降低宰相之权。

所以老王有了这个提议。

本来改制后权利向中书集中,大家就可能很不高兴了,再置中书令,不高兴的人会更多。

老王沉吟良久,说:“恐有非议。”

“非如此,此子不会回来。”

老王还是摇头。

若是王巨现在回来担任中书令,在两次大败,万众盼归的情况下,不会有人敢反对的。然而数年一过,大家从惨败中走出来,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

难道到时候再将王巨逼走?那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赵顼沉默。

老王忽然看着西边。

如果让王巨回来担任中书令,也不是不行,虽然凌驾于自己之上,但相信王巨对自己一直很尊敬的。

关健是西边有一群人哪。

赵顼会意。

于是做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以王珪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确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知交州章惇为门下侍郎,参知政事张璪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蒲宗孟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范纯仁为尚书右丞。

到了今年,交趾已经渐渐平定了。

一部分交趾人回来后,老实的让章惇安置下去,不老实的也镇压下去,还有一些交趾人沦流到了真腊等地界,过了这么多年后,在那边安定下来,也不想回来了。

章惇又于长山地区设置了一些堡砦。

可能未来交趾还会有些不太平,但不会出大问题了。

于是赵顼将章惇召了回来。

王巨不是说自己孤立无援吗,现在朕主动给你找一个帮手。

然后又将范纯仁传到宫中,对他说,昔日王子安曾评价我朝数位大臣,章楶于军事,薛向于理财,张载于育化,还有卿之操守,当为我朝第一人也。

也就是以后朕将王巨召回来后,你就不要再找王巨麻烦了。

随后连连贬罢了十几名大臣,都是当时凶狠弹劾王巨的士大夫。

但关健还有一个人。

赵顼刻意派黄和为中使,并且秘密吩咐一番,然后让他去洛阳传旨,让文彦博知杭州。

文彦博说道,老臣致仕。

黄和立即说,如果文公致仕,请去杭州后才致仕,否则为难奴婢。

为何呢,如果现在文彦博致仕,他就象富弼一样,身上还有一大堆职官呢,那么就可以继续呆在洛阳,在后面煽风点火。然而随着调任杭州,这些职官大多数都拿掉了。

其实黄和最想说的一句就是,你请求致仕可以,但也将自己身上的职官阶国爵位一起辞掉吧。

文彦博说,老臣老了。

黄和讥笑道,文公虽人老,但心不老啊,就是朝堂上的士大夫也没有你上书多吧。

老臣上书乃是为了国事。

好一个为了国事,逼走王子安,牺牲六十万人,这就是国事!

你这个奴婢!

文公莫要动怒,奴婢虽是奴婢,也是为了文公好啊,文公虽然年高,可子孙年不高。

你敢威胁我!

文公机谋之深,无人能及之,难道看不清大势所向吗?

第744章担扰

“黄和,事情办得何如了?”赵顼问。

他有点儿担心,这次调令,自己做得有点狠了,几乎将文彦博身上所有重要的职官阶官扒得精光,如果文彦博闹将起来,说不定又会引起什么乱子。但若不这样做,王巨不会消气。

并且事已至此,既然打算重用王巨了,就会偏向王巨一方想。这些家伙确实心狠心辣了,而且经过皇城司的人秘密调查,王巨与自己姑姑有染,确实是文彦博派门人传向京城的。

老文有这个能力,有这个狠心,前年刺杀案,十之八九,就是文彦博做的。

因此才将文彦博远远地贬到了杭州。

到了杭州,你老人家得安份了吧。

黄和将事情原原本本禀报。

他受赵顼密旨,准许他用一些言语,将文彦博逼走。

然而也没有那么好逼的,说了许久,文彦博就是不愿意离开洛阳去杭州,又说杭州乃是市舶司所在,那些海客剽悍粗鲁,万一以后对自己羞侮怎么办?

黄和又说,周浔为何遭到羞侮,乃是他与诸主户们勾结起来,想对移民不利。孙固为何遭到责问,他在朝堂上多次对海客与移民责难。难道文公也是他们那样的人?

狡辨!

狡辩不狡辨,有六十万人性命做陪衬,仅是杭州,文公还不愿意吗?换成其他朝代,哼哼!

文彦博病了。

好,奴婢请大夫替你看病。

“陛下,你就让老臣看到一个奴婢羞侮吗。”

文彦博气得差一点喷血,冲着东方大叫。

黄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文彦博启身,洛阳诸耆老纷纷来相送,一个个哀叹,并且表态,要联名上书,替文彦博讨一个公道。

就在此时,洛阳城中忽然响起无数的鞭炮声。

也不是百姓恨文彦博恨到这地步,但许多人心中确实是不满的,再加上有极个别人暗中诱导,于是出现了这一幕。

黄和在边上冷笑,还真是民心所向哪。

文彦博脸一下子变得刷白起来,然后上了船,黄和作陪,不能让这老家伙在京城滞留,否则弄不好大事休矣,就象看贼一样,将文彦博看到了应天府,这才回来。

但文彦博在船上又“病了”,其实老文还真气病了,不过黄和以为是假病了。

翻盘了,文彦博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输的。

而且他心中真的冤枉,当然,王巨与赵念奴的暧昧,是他让下人到京城放风的,可也是他家下人偶尔才听到这件事的,并不是他手眼通天,家中养了无数门人“锦衣卫”,暗中打听出来的。

然而这一回,同情他的人真的不多。

这可是六十万条鲜活的性命,不仅如此,两战下来,国家用费达到一亿多贯。仅是器甲的损耗,就有两千多万贯。

好了,原来王巨改良军器监,让九成禁兵,六成蕃兵保捷都换上了新式武器,然而随着诸将士的牺牲,这些器甲一起落到西夏人手中了,在前线看着西夏战士挥着宋制战刀,披着宋制精良铠甲,还有大量复合弓、神臂弓,兴奋地与宋朝将士作战。宋朝前线将士那真的是销魂了。好在神臂弓的小箭制造不易,西夏无法仿制,不然带来的后果会更严重。

这就是大势,没有四五年,百姓是淡忘不了的。

黄和又说道:“果然如少保所说,堕落了,留恋权贵啊。难道去杭州委屈了吗?”

杭州也是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