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暗黑大宋 > 第540部分

第540部分(1 / 2)

>

“臣这样做,有几个原因,朝廷挪用了大量丝料,导致绢价上涨,实际就是这些丝料,在全国所有布料当中,占的比例也不算太高。然而因为挪用了,有一些商人便得到了囤积居奇的机会。但国库里却储蓄了许多布帛,虽然国家每年都需要大量布帛,可随着棉布的普及,甚至未来还有更好的棉种出现,这些布帛价格必须下跌。储蓄得太多,实际是一种贬值与浪费。”

更好的棉种,没有带过来,可能彼岸还没有找到。

但没有人怀疑,因为几项杂粮都开始收获了,而且产量皆很高。

“但这些布帛发放下去,无疑会打压了这些商贾的囤积居奇,也不会让明年丝料价格抬高,否则印制绢交的成本必然会增加。其次是熙宁变法虽使得国家财政终于宽裕起来,不过它们中间的一些弊病,确实伤害了部分的百姓,这也是变相地归还于民。民心安定,国家就得以安定,上下就会齐心协力,这种内部环境才有利于伐夏。”

“司马光说国家财富是不变的,此言错也。太宗之时我朝经济能与现在相比吗?有人说臣是修路狂魔,实际交通发达了,经济也就变好了,百姓手中有了余钱,就能刺激商贸的发展,国家经济同样也就盘活了,而且臣在地方任职时的各州县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实际若非南方用兵产生了一些额外费用,臣打算今明两年,每年拿出两千万贯的布帛,用于各州县,让他们兴修道路水利。”

“陛下,诸公,秦国有秦直道、灵渠、郑国渠、都江堰、长城,汉朝将黄河人为的改流,隋朝有大运河,这些工程都陆续地造福了后人,然而这些朝代也因此而亡国,故唐朝罕有大型工程。实际论工程,没有一个朝代能及我朝,只是我朝执行的不是大型工程,而是许多细碎的小工程小水利,可这些工程水利规模加起来,远胜于前面诸朝诸代。所以苍海变成了桑田,高山升起了茶园,平湖变成了沃土。现在臣的做法是一样的,但与前面不同,非是差役,而是募役,皆是相关到百姓自己所在的州县工程,也就是关系到百姓自身的幸福,因此民不会苦之,而为乐之。可经过这两年改造,我朝各州县境内道路情况会进一步的改良,同样会出现一些小水利,影响会十分深远。”

王巨打算由各路提举司、转运司、刑狱司共同监督这些钱帛的去向,不过仍会有一部分被官吏贪墨下去,余下的材料费用不会很高的,现在不可能使用钢筋水泥了,大不了有一些车辆的损耗,与火药的消耗,因此若拨出三千万贯,最少两千万贯变成工钱,发放到贫困百姓手中。这无疑会改善许多贫困百姓的压力。

“至于伐夏,可能费用会很高,但不可能象庆历那么漫长,因此费用不会高于庆历战争时的费用。陛下,勿用担心了。况且看似拨出了钱帛,实际丝料成本的控制节约了一部分钱帛,百姓手中余钱更多,商贸繁荣,一部分也通过商税重新流回到国库。”

都说到这份上,怎么办呢?

实际上没有王巨所说的轻松,走出延和殿后,王巨心中甚至在想,当初如果提出在中书是四年,而不是三年那就好了。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不提赵顼的疑心,就是赵顼的身体,恐怕也熬不到那时候。说不定自己前面去了陕西,后面赵顼就会发病。别看王巨大手大脚的在花钱,实际每一项开支,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

就象他今年打算改良保马法与保甲法,同时适度地取缔一些州县的苛捐杂税,但正是考虑到财政,以及未来伐夏的开支,不要说未来,明年就有一笔不小的开支了。所以王巨最终没有提议了,而是拖到来年才根据情况执行。

因此王巨心中默默地说了一句:“希望这两年风调雨顺吧。”

一旦来场大灾害,不仅会让一些人借此攻击,朝廷又要花费大量钱帛了。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又来了。

第784章曼尼普尔

王巨走了后,章楶平定了腾冲府,但这个平定仅是指开江以东,也就是恩梅开江,并且仅是高黎贡山的下方,高黎贡山西边这一段,也因为地形与环境等因素,没有用兵,布忙甸(瑞丽北侧)往南同样没有用兵。

就是这片面积也不小了,海拨有点高,但没有高得可怕,有许多河流,青山碧水,当地农地不发达,可是畜牧业却十分发达,所以自古以来出产的战马颇有名气。

实际就是这段控制区域,也超过后世天朝的国境线了,不过王巨也记得不清楚,就是记得,也无所谓。

章楶的思想与王巨相仿佛,除了狙击蒲甘国向北扩张那一战外,余下的,能控制才用兵,不能控制,那就安抚,羁縻之。

不过那时章楶得到王巨大量资助,而且王巨将大麻烦大多解决掉了,甚至许多地区都改土归流,替章楶打下了一个好底子。

因此章楶在这片区域投入了一些精力,鼓励百姓饲养各种马匹,又迁徙了一些百姓过来放牧,同时又请来一些商贾,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让他们将这里的马匹与其他牲畜,或者畜牧业产品,如皮毛筋鬃贩运出去销售。同时又修建了一些道路,便于百姓往来。

这样一来,这一带百姓生活立即变好起来。

但与普安州那边的形势差不多,甚至更差些,因为江那边就是裸形族,百姓穿的只是树叶或兽皮短裙,天气热了,那是真的不穿任何衣服的。

也就是与原始社会相仿佛吧。

可也不能算是原始社会,毕竟大理相比于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文明更发达了。

大理文明气息的幅射下,这些部族中有一部分首领开始开化,也与江这边的人略有往来,包括交易,全是以物易物方式交易的。

章楶击败蒲甘人后,陆续裁减了一些兵力,实际自王巨拿下大理后,就在陆续裁减,大理拿下了,不可能南方继续养着那么多土兵,那财政会吃不消的,而且为了征服这两路,也牺牲了许多战士,广南西路到了休生养息之时。

因此在陆续裁减之下,广南西路只有四万余土兵了,并且还有两万土兵,于大理与交趾轮戍,另外就是交趾与大理也开始募训自己的土兵,同时章楶就着腾冲府的地形,在这里训练了五千骑兵,半牧半兵。

苗履用兵西南夷,于是向种师道将这五千骑兵借来。

这五千骑兵在这一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腾冲府兵力就空虚了,要命的是王章二人改土归流,让一些蛮酋产生不满。不要问还有蛮酋,以这里的地形,如何实现完全改土归流?实际一半以上的地区仍是羁縻区。

这些蛮酋就着这个机会,勾结了几十个裸形族的大部落,里应外合,入侵腾冲府。虽然姚雄率领兵卒赶到,但还有许多马匹牲畜与百姓被洗掠走了。

不过这时候天气渐渐热了,不适宜在酷热的南方用兵,于是种姚二人便隐忍下来。

随后两人合伙商议了一个计谋,故意扬言,西南夷那边又动乱了,将这几千骑兵调走。不但骑兵调走了,连周边的一些土步兵也调走了。

这些蛮酋那有什么发达的消息渠道,于是又来了。

结果七八千裸形族的战士,一起落入埋伏圈,要么被击毙,要么被俘虏。

不但有这些裸形族的战士,同时还有这些蛮酋也派了手下的战士暗中参与,正好,一起奸灭。

不算是特大型会战,不过持续的时间有点长,直到种师雄的奏章送到京城,那边战斗还没有结束。至少这些蛮酋已经公开背叛了,得一个个地去扫荡,虽然不象乞弟那么强大,更没有乞弟那样的号召力,但地形太复杂了,想短时间结束是不可能的。

不过新的问题来了。

那就是这些战俘怎么办?

种师道可不敢学习王巨那样,一起卖成矿奴。

至于杀更不敢杀,释放回去又会再成祸害,因此大伙商议后,就让他们修路吧。

忽然这时候一个当地的幕僚官说,不如修一条通往斯拉国的大道吧,种师雄莫明其妙,问斯拉国在哪儿,那名幕僚官就指着地图上那加山以西的地方。

种师道又问,那不是天竺吗。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