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州城没有援兵到达,几路宋军猛攻之下,守城的主将见城池无法守住,主动率领城中的两千夏军投降了。
得到了银州,几路宋军继续西进,夏军无法抵挡,节节向古长城撤退,撤出了古长城外,几路宋军也就没有再追赶了,而是继续将百姓向宥州或者南河套驱逐。
其实这时候可以收拢一部分百姓,但问题是大伙对这里的百姓皆不大放心,又无法安置。置于渭源那是最好不过了,可从这里到渭源太远,如果将几万户百姓向渭源迁徙,说不定会有意外发生,也会花费大量的财力。
延州也有许多地方可以安置,但就是王巨来了,也不敢将银州石州的百姓往延州绥州安置,弄不好会出大麻烦的……
所以进一步地驱逐,不是忠于西夏吗,你们现在走投无路了,看看西夏有没有拿出钱粮救济你们。
救也不问,那会将西夏彻底拖入泥潭。
不救,这些百姓则会对西夏渐渐失望。
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但暂时宋军又从山外撤了回去,眼下在这里,宋朝没有群众基础,又位于山外,不易防御。不过这段北横山则拿下了,而且经过一张一驰,对西夏死忠的部族也甄别出来,全部撵走。
宋军做得也狠,连高梁的青杆,都强迫西夏百姓割下来,运回去当成了饲料。
此役,没有击杀多少西夏将士,不过意义非同小可,整个绥州终于收了回来,不但整个绥州,九成横山地区,全部被宋朝掌控。
就是以后宋朝不伐夏,攻防之势也完全颠倒。
消息传了回去,举国欢庆,一个横山,将宋朝害苦了。
但西夏面对宋军这种稳打稳扎的进攻,却是束手无策,梁氏集团更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不过宋军对西夏的进攻,暂时性全部停下来了……因为宋军的重心转到了湟州。
李宪拿下了兰州后,于兰州两边陆续建了龛谷堡,吹龙堡,西关堡,胜如堡,质孤堡,东关堡,阿千堡,皋兰堡,不过在西夏陆续进攻中,胜如堡、质孤堡、皋兰堡,甚至连西关堡都陆续废罢。
平夏城、天都山、鸣沙城、古烽台,四次大胜,也将西夏大半兵力消耗掉了。
于是王文郁与李宪又将西关堡重建起来。
然后主动跨过黄河,于斫龙谷口修建了金城关,从这里可以直达原先的六谷部诸蕃,也可以威胁到西夏的卓啰军司。
阿里骨反目成仇,宋朝也不客气了,于西关堡西侧的把拶桥畔建立了京玉关,直控癿六岭(祁连山)与湟水。但看上去宋朝还是以防御为目标的,并且阿里骨正是从这条道路撤回青唐城。
时光飞快地过去,到了六月末,黄河两边诸堡砦一一屹立起来。
兵力上对宋朝没有带来影响,渭州后方腾出来了,同样腾出大量兵力,足以将这些堡砦城关守住。
不过财政上消耗会更严重,毕竟运输的距离进一步拉长,即便用战俘运输粮草,也会产生更多的消耗。
但从军事意义上来说,宋朝于边境完全占据了上风,也就是从现在起,东到东横山,西到兰州黄河河畔,宋军可攻可守。
而且马上就看到其意义。
七月初,就在西夏拨出一些兵力援救夏州,也必须要救的,这里乃是西夏的“龙兴之地”,真让宋军再度弄成废墟,西夏那就更惨了。宋军几路兵马,忽然出兵黄河,向卓啰军司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夏军节节败退,撤向西凉府。
因为地形不是很熟悉,宋军没有敢深入追击,但是将黄河西岸的百姓一起强行迁徙到了河东。
不过这一役看上去意义不大,没有歼灭多少敌人,也没有占领多少西夏疆域,毕竟在河西了,地形不熟,百姓不是很支持,又缺少相互的支持援助,除了几个渡口外的关卡,再往前进,即便建设了堡砦,也成了海外孤悬之地,能建却不易守之,就象当年丰州那样。
但这次出兵的意义不是在西夏……
…………
贾会一口气骑马来到河州,见到王巨施礼后说道:“太保,好远。”
他从密州来的,当然很远了。
王紫川不屑地说:“如果给太保十年时间,能让大宋疆域北达小海,西达葱岭,东达鸭绿江。”
这基本就是唐朝巅峰时的疆域。
不过王紫川也不大懂,虽然唐朝疆域大,许多地区是羁縻区,不能控制,不象宋朝,疆域虽小,九成能直接控制。赵匡胤用玉斧在大渡河上一划,往西朕不要了,以免损中国民力。
西边都是蕃人羌人,治理很困难,至少朝廷无法获益,还要派驻官兵官员,但这些官兵官员的钱帛,是中原百姓纳税所出的,如果一旦叛乱,所费更多,因此得到了这一带,朝廷没有获利,反而会伤害中原百姓财力民力。
这个想法也有消极了。
不过王巨想法也有些消极,他过于着重实用性了,比如西南夷,暂时无法控制,王巨也就听任这个国中国古怪地在宋朝西南地区屹立着。
这个所谓的实用性,也就是有军事价值,比如西夏,或者能获益的地方,比如交趾大理,朝廷才会去开拓。而且一旦开拓了,就要想办法尽量能让朝廷掌控。
然而在多数人畏战的宋朝,王巨这个所谓的实用性思想,还是受到主流群体欢迎的。
也就是王巨有这个条件,也未必带着宋朝军队开拓到贝加尔湖与葱岭。
而且就是宋朝相信王巨,继续大力支持王巨,十年时间还是做不到的。除非给王巨二十年时间,那么将黄河治理好了,进一步宽赋税,又于河北河东训练出大量军纪严明的边军,同时还要想办法让辽国于辽东燕云推广杂粮,有了耕种,才能有效地管理控制,那么第二个十年时间内,王巨说不定就能将辽国灭掉。
但这是不可能的……就是赵顼继续活着,能让王巨权倾天下二十年?
并且宋朝种种弊病已深,即便换王巨来做皇帝,也无法将这些弊病一一矫正,一旦彻底矫正,准会天下大乱!
于其这样,还不如开拓彼岸呢,哪里疆域岂不是更大,而且王巨要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不过王巨这六年的种种做为,以及他隐晦地说出来的一些治国的道理,不仅会延缓宋朝的寿命,还会给许多人带来反思,再加上彼岸未来的启示,也许未来新政权的产生,就会仿效彼岸。
那才是真正的新生开始。
这些,王巨不会与王紫川解释了。
他说道:“子如,为何从密州赶过来?”
贾会说道:“太保,彼岸带来一个好消息。”
“什么消息?”
“在利州发现了一个超大的铜矿。”
利州就是在更遥远的彼岸了,大约是在智利一带,反正现在都没有办法测绘出那边标准的地图,王巨只是估计了一下,将那个定居点命名为利州。
如果是利州,发现一个大铜矿也不稀奇,王巨脸色平静地听贾会往下说着。
“太保,这个铜矿估计能年产一千五百万斤。”
王巨终于有些动容了。
一千五百万斤,大约只有八千余吨,放在后世,也就那么一回事。
但这可是在宋朝。
贾会又说道:“而且根据工匠反映,保守的估计,能开采三四十年。”
“这可是一个好消息……”王巨走了两步,铜在彼岸作用不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