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行政制度只到了县一级别,就是县一级别,顶多也只有知县、县丞主薄与县尉四个官员,余下的要么是诸监官员,然而那与政务无关了,其余的便都是胥吏了,其实放在后世,这些胥吏同样是重要的地方官员。
但蔡确这话儿不能当真。
他都要为退相后准备了,那还有心思顾得上更多人才为国家所用。
并且就是王巨,也不敢大声吼着,除了恩荫与科举,国家必须要从胥吏中提拨大量人才担任国家的官员。
然而段天水与张荐哪里知道内中情况哦?
两人晕乎乎地离开中书,好半天都没有反应过来。
一是做了正式官员。
二是主持这么大水利,说不定就能留名青史。
三是弄不好,成了国家开始正式任用胥吏的“先河”。
不过两人都是精明强干的人物,大半天后,张荐率先清醒过来,道:“子涯兄,朝廷风向不对啊。”
一个一土盖天出来,加上朝廷频繁的人事调动,以至京城谣传纷纷,多数百姓持着悲观态度,以为朝廷开始对王巨猜疑了。
王巨与蔡确在百姓心中是一体的,朝廷打压王巨,必会打压蔡确。
没有蔡确支持,这项水利工程如何得以成功?
“录平,倒也是啊。”段天水同样担心起来。
没有朝廷大力支持,两人身份又低微,下去主持这么大的水利工程,那不是做官,扬名立腕的,而是找死的。仅是一个利益纠纷,就可能将两人打入十八层地狱。
他们不是多担心,这恰是高智商的表现。
当然,没有这份高智商,就没有以往他们出色的表现,也不会被蔡确手下从千万胥吏中挑选出来。
正在这时,一个青年士子从一家酒肆里跑出来,大声欢呼:“打起来了。”
段天水与张荐一愣,作为中国人,他们同样喜欢看热闹,因此停下脚步,什么打起来了。
谁知道后面又出来几个士子,一个士子说道:“大宋崛起,从今而始!”
来自王巨于横渠书院里刻下的那句,为大宋崛起而读书。
读书是为了国家,而不是为了黄金屋、颜如玉!
“这位贤弟,什么打起来了?”张荐忍不住拦下一个士子问。
“朝廷下诏,正式伐夏。”
原来计划是打算三月下旬,才开始伐夏。
那时天气刚刚好,还有一些物资与器甲未来得及送到前线,高丽人得到了武器,同样也要到那时,才能送到前线,才能对辽国产生一些掣肘。
但因为黑汗的突然用兵,王巨不得不将行动提前近一个月。
朝廷议和了,中国自古以来,外交一直很笨拙的,对外仁义,对外守信,都忘记了春秋战国时秦国是如何一步步统一中国的,讲仁义信用的齐国最后是什么下场的。
王巨都不想说这个问题了。
因此得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这个理由便是那句子安之功,胜过寄奴,直破贺兰,砥柱中流。
我们宋朝这么大的优势,居然同意议和了,但你们西夏为什么还要派斥候潜入陕西路,大肆宣传这个谣谶,离间我们宋朝君臣?
既然你们西夏没有遵守和平的想法,我们宋朝为什么还要遵守这份和议?难道宋朝下贱到这地步!
这样,大义便有了。
于是环庆路与鄜延路大肆抓捕这些西夏的斥候,并且用严刑取得了口供,然后将这些斥候送往京城,最后再送给辽国。不是我们大宋不给你们面子,而是西夏逼得我们大宋不得不撕毁和议条约。
但在这些斥候送到京城之前,这些口供先行用快马送到了京城,于是京城下了诏令,撕毁和约,下诏正式伐夏,或者说正式灭夏。
诏令在二人进入中书前就开始下达了,但因为两人地位低,没有听到。可能这几个士子有一定的门路,刚刚听到这道诏令,于是喜极而狂,欢呼雀跃。
“好啊!”张荐一拍大腿,这不仅是宋朝的好消息,也是他们两人的好消息!
第848章诱饵
“你看,应是如此用弓。”一个教头手把手地教导着四周的义勇。
姚麟看了看,满意地点了一下头。
前几年五路伐夏,之所以有种谔与折家军的北二路,主要原因是不将银夏数州夏军扫荡,必然让西夏骚扰后方与后勤供给。
道理似乎是这么一个道理,但这样做,问题来了,五路大军离得遥远,不能相互很好地配合,又犯了宋太宗时第二次伐辽的病。
但根本问题是那时辰光快到八月,时间根本来不及。除非宋军能在两月内拿下西夏,那是不可能的,纵然西夏不反抗,也不可能在两月内跑完西夏全境。
如果做不到,冬天来了……
故那次伐夏不成功,是谓必然。
这次王巨有意惩鉴了上次伐夏的教训,将时间推到春天。现在又提了一个月,时季上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然后数路军队伐夏的路线同样做了改变。
一是河西路,王文郁是主将,种谊是副将,刘仲武、赵隆为前行,李宪做为三军总监军。
不过这两路宋军兵力出动得不多,主要还是来自河湟的蕃军。
原先董毡多次对河西走廊用兵,对付河西夏走廊的西夏人与回鹘人,蕃军有心理优势,对当地的地形气候也比较适应。特别河西走廊地势略有些高,现在温度仍然有些寒冷,夜间普遍只有几摄氏度温度,甚至一些高寒所在,仍在零度以下。但这种气温与地形,是最适合蕃军作战的。
有了这次总动员,实际也是一次真正对宋朝认可的过程。
节约兵力与军费。
再一次进行甄别,原先各为其主也就算了,但现在河湟全部收复回来,如果还不认可宋朝,以后则可以打压了。这个打压与扶持不一定得用武力,战后奖励的分配,以后道路商业的开发,以及扶贫资金的调度,都可以进行打压与扶持。甚至过份一点,可以将那些三心二意,只出动少量壮丁的部族战士,直接当作炮灰使用,用此来削弱这些部族的力量。
还有极个别部族仗持自己部族强大,直接拒绝宋朝的调动,那更好办了,此次伐夏不可能拖到秋后才结束的,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