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芸闹了两天,纪老太太都不肯答应,纪晓芸就打发人往烟袋胡同送东西,还亲自去了一趟看望顾霞儿。
从烟袋胡同回来,纪晓芸就消停了,不再嚷着要接回顾霞儿。
据说,这是顾霞儿劝了纪晓芸的结果。
纪老太太知道了,难免又感慨一番,心里觉得顾霞儿无处不好,往烟袋胡同送的东西越发的多了。
只要顾霞儿不在纪府,纪老太太和纪晓芸送多少东西过去,纪家都没人计较。顾霞儿的年纪已经不小,回到家里,再不聘嫁,就会引起议论。
顾家坚持不了多久,肯定就要给顾霞儿说亲了。
暂时放下了顾霞儿的事,纪晓棠就跟纪三老爷和纪二老爷商量起另外一件大事来。
“屯粮?”纪二老爷奇怪纪晓棠怎么突然想起要屯粮来。
“是的。”纪晓棠肯定地点头。
清远背靠雁山山脉,地处雁山平原。这片平原沃野千里,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少灾荒。况且,大秦承平以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纪二老爷这一代人根本就不知道饥馁为何物。
纪家除了清溪庄,还有大大小小的田庄十几处,粮食从来不缺,每年除了留下够自己上下吃用的,其余的都卖掉了,就只按着一般的规例,存粮并不多。
要那么多存粮做什么呢,这里南北往来客商,就是万一的情况要买粮食,那也是极为容易的事。只要拿出银子去,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纪晓棠不能说这几年天下就有大灾荒,清远这地方也不能幸免。即便是她冒险说了,纪二老爷也不会相信。
“这两天看书,很多延续百年的大户人家都这么做。”纪晓棠只能从防患于未然这个角度来说服纪二老爷。
纪二老爷就笑了。
“你小小年纪,操心的事却多。”
“爹爹,难道我说的不对。”纪晓棠就道。
“你说的也没有错。”不过纪家并不是那些动辄上千人口的大姓宗族,纪家人口少。在纪二老爷看来,就算是偶然遇到什么事,纪家的粮食问题也好解决。
再者那些大量屯粮的举措,一般是在动乱的年代里。如今天下安乐,纪二老爷觉得纪晓棠有些杞人忧天了。
“你爱读书,且能举一反三,这非常好。”纪二老爷鼓励纪晓棠。
纪晓棠一点儿也不高兴,纪二老爷虽然夸了她,但是并没有对她说的话认真。
“爹爹,你当我没事操这个心做什么,还不是想到祖父……”
“你又梦见了你祖父?”纪二老爷立刻就问。
纪晓棠摇摇头,纪老太爷托梦一次也就够了,再多些,难免让人起疑,且效用只怕也会大大降低。
“还是你祖父说的祸事……”纪二老爷收了笑容,沉思起来。
纪晓棠见纪二老爷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忙就趁热打铁。
“……家里现在虽然人口少些,以后难道也是这样。我们纪家就不能发展成上千人口,延续百年的大族。既然是好事,为什么不现在就做起来,也给后人留下个章程来。”
上千人口,延续百年的大族,这几个字不能不让纪二老爷动容。
这是纪老太爷从未提起过的……宏图大计。
“二哥,我看晓棠这个建议好,可以行。”纪三老爷一直没说话,这个时候才开口道。“也不用二哥操心,都交给我。”
纪晓棠来找纪二老爷之前,已经先跟纪三老爷通过气了。
“二哥,如今咱们兄弟三个。大哥那里不必说了,二嫂怀了身孕,小侄子明年就出生。二哥和二嫂还年轻,以后不说十个八个,五六个侄儿是有的。这以后还有我……,等到了咱们的孙儿辈,纪家人口就翻了番……”
纪三老爷展望了一下纪家的人口问题,纪二老爷想到纪二太太怀着的孩子,忍不住嘴角含笑。
虽然这样,纪二老爷做事历来谨慎。
“屯粮不是简单的事。”纪二老爷就道。
“我和小叔都想好了。咱们不懂,就请懂的人。凭咱们家的财力,办这件事并不难。”纪晓棠就道。
纪二老爷又思索了半晌,最终还是点了头。
纪家开始兴建粮仓,这件事却并未公开,而是悄悄地进行。等纪二老爷看到最终建成的几处粮仓,也是吃惊不小。
第八十七章 入秋
转眼,就是七月底八月初,暑热尽褪,早晚的风中都带了明显的凉意。
月近中秋,一大家子都非常高兴。
纪二太太也终于能起来走动,主持料理一些家事了。
这个暑天对于纪二太太来说,实在是太难熬了。纪二太太第一胎怀纪晓芸的时候曾经害过喜,但是她身子好,很快就挺不过去。到了怀纪晓棠的时候,纪二太太就没再害喜,顺顺当当地生下了纪晓棠。
而这一次,或许是纪二太太终归没有以前那么年轻了,开始的时候害喜的非常厉害,几乎吃什么吐什么,偏又正赶上暑热天气,整个人就瘦了一大圈。看的纪二老爷心疼不已,就是纪晓棠也跟着隐隐的担心。
不过为母则强,为了肚子里的孩子能够健康,纪二太太不仅忍着在榻上足足躺了两个月,即便是没胃口,也会尽量进食。哪怕吃过之后就吐了,纪二太太也会坚持着再吃一些。
就这样,等到了入秋的时候,纪二太太人虽瘦了,但是郎中来诊脉,都说是这一胎终于坐稳了,而且看样子还很健康。
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自然都高兴。
天气凉爽下来,纪二太太的害喜症状慢慢消失,不过短短的半月工夫,纪二太太瘦下去的那一圈就又长了回来,看着不仅面色红润,整个人也丰润了。
这阵子纪二太太养胎,就一直是纪晓棠跟程嬷嬷在料理后宅的事务。纪二太太再次接手,就发现一切不仅井井有条,甚至比先前她亲自料理的时候还要清爽的多。
纪二太太私下里探寻了。就知道程嬷嬷这阵子只是辅助,大多数的事情都是纪晓棠料理的。纪晓棠小小年纪就这样能干,纪二太太怎么能不高兴,私底下跟纪二老爷说了,干脆就将一半的家事依旧交给纪晓棠。
“……这孩子月份渐大,我的精力总不如从前。有晓棠帮着,我也轻松许多。”
纪二老爷自然答应了。
其实。纪晓棠的年纪实在还小。家里还有更适合接管家事的人,比如说纪老太太。
但是夫妻两个却谁都没有想过要让纪老太太接管家事。
纪老太太虽然喜欢说一不二,但却并不是个耐烦琐碎事情的人。要纪老太太接管家事。纪老太太大概也会应承,但肯定会有许多牢骚话。另一方面,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也并不放心真的将家事交给纪老太太掌管。
即便是原先纪老太爷在世的时候,纪家后宅名义上是纪老太太掌管。但实际操心的,却是纪老太爷。
这一天。大家正在纪老太太的屋子里说话。纪二太太今天的精神头不错,因此也在座。
外面就有小丫头进来禀报,说是顾老舅来了。
纪老太太忙就让人情顾老舅进来。
顾老舅进来给纪老太太见礼,满面春风。
“大姐的脸色看着十分好。精神头也足……”坐下之后,顾老舅就笑着对纪老太太说道。
“前阵子是苦夏,现在天凉了才好些。”纪老太太就点头道。
略做寒暄。顾老舅就说明了来意。
“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在家里操办了个小宴席。想请大姐过去吃杯酒,热闹热闹。”顾老舅这是来请纪老太太到烟袋胡同去吃他的寿酒。
顾老舅的生日,纪老太太哪里会不记得。
“你的生日我当然记得,正要跟你外甥们说,还像从前一样,就在这如意园中给你办两桌酒席。家里样样都是现成的,人手也足,也省的你们忙忙乱乱,不得安生。”纪老太太就说道。
顾老舅每年都要办生日,但却从来没再烟袋胡同办过,都是纪老太太吩咐了人,在如意园中为顾老舅准备。一应的抛费自不必说,都是纪家出的,并不用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