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老太太就很高兴。
“这样正好,你们去吧。”
江巧儿陪着几个人出来,却并不带马玉才,也不将马玉才交给马文红,而是交给了江庆善。江庆善就抱了马玉才在怀里。
“巧儿越发出落的好了,是个利落的掌家娘子样。”看着江巧儿出门,纪老太太就夸道,“看她的言谈举止,竟有几分她甄氏娘的样子。”
“老祖母好眼光,我也是这样说。”江庆善立刻就道,“她虽不是她甄氏娘亲生,却是她甄氏娘亲自抚养着长大的。”
既然提到了甄氏,这话可就多了起来。
……
顾霞儿领着纪晓芸和纪晓棠就进了西厢房。
屋子里显然经过了一番仔细的打扫,进屋就能够闻见淡淡的百合香,正是纪晓芸屋子里最常用的那种熏香。
顾霞儿待纪晓芸自然十分亲切,待纪晓棠就隐隐地多了份小心。
炕上铺着大红的锦褥,顾霞儿就请纪晓芸和纪晓棠在锦褥上坐了,一面亲手倒了茶来,先端给纪晓芸,又端给纪晓棠。
“霞姑,你不用忙,还是过来坐着咱们说话。”纪晓芸显然对这个屋子很熟悉。
自从顾霞儿搬出来,即便是纪老太太拦着,纪晓芸还是往这里来过两回,只是每次都没有用饭。
“……叫丫头们进来伺候吧。”纪晓棠则说道。
“不用丫头们,还是让我来。这屋子小,人多了拥挤。再者,这也是我的一份心。”顾霞儿说她这里简陋,也没什么好东西待客,她亲自动手,心中多少能渐少些歉意。
“那霞姑也不用忙,咱们也不用人伺候,就咱们自在说话就好。”纪晓芸又道。
纪晓棠接了顾霞儿送上来的茶,只是略略沾唇,就放下了。
顾霞儿这屋子收拾的干净,几样东西纪晓棠看着眼熟,稍一思量,纪晓棠就想起来,那都是她在纪晓芸的屋子里曾经看见过的东西。
纪晓芸待顾霞儿是实心实意。
“姑姑和姑祖母都上炕坐着,不用丫头服侍,这里还有我。我在老祖宗跟前下了保的,肯定服侍的姑姑和姑祖母停停当当。”江巧儿让顾霞儿和顾雪儿都坐,她一个人极利落地端了几样的点心和鲜果过来,一面就问纪晓芸和纪晓棠喜欢什么,一面就快手快脚地给两人拿点心、剥果子。
纪晓棠自不会吃这里的点心和果子,她只看着江巧儿。
“这里巧姐儿常来的?”
第八十九章 拼酒
纪晓棠问江巧儿是否经常来顾霞儿这里。江巧儿在回答之前,就飞快地看了顾霞儿一眼。
“……嫁出门去并不常回来。原先的小姐妹们没剩下几个,相熟的也就姑奶奶这里。再找不出姑奶奶这样心底好、性子好的人了。”
也就是说,江巧儿确实经常来顾家。这和纪晓棠得到的消息相符。其实不用江巧儿回答,只看她对顾霞儿这屋子里的熟稔程度,就知道两人是常来往,而且显然处的还相当不错。
纪晓棠问了这一句,就没再问。
即便大家都不说话,这屋子里的气氛也不会冷落,因为有江巧儿在。
江巧儿的话最多,且极伶俐,会看人脸色,说的话讨喜俏皮,不出一会的工夫,就将纪晓芸哄的眉开眼笑。
江巧儿用同样的法子对付纪晓棠,纪晓棠却不像纪晓芸那样好哄。不管江巧儿怎样巴结奉承,纪晓棠一直都淡淡的。
纪晓棠不喜欢江巧儿,也不屑于去装着喜欢她。江巧儿的眼睛太活,里面的内容太多,跟顾霞儿的眼神交换太频繁。
这是个心思极活泛的女人。
纪晓棠前世对江巧儿并没什么印象。前世的江巧儿似乎也没什么作为,那个时候甄氏虽然一样早死,但是江庆善却并不需要江巧儿夫妇来帮他料理什么家事。
可如今的情况大大不同。纪晓棠想到纪二老爷对江巧儿的丈夫马文红的评价,虽对江巧儿态度淡淡的,但对江巧儿的一言一行却都仔细关注。
很快,纪晓棠就发现,虽然同样也奉承纪晓芸。江巧儿更多的心思还是在她身上。江巧儿几乎是不遗余力地在讨好她。
顾霞儿早就跟纪晓芸坐在了一起,两个人头挨着头,低声说着别人听不清楚的体己话。
只坐了一会,纪晓棠就觉得厌倦极了。
如果依着她的本意,当下就告辞离开还好。但是她终归放心不下。不知道为什么,她隐隐有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巧姐儿回来有多久了,家里那边可还好?”纪晓棠就问江巧儿。
江巧儿的脸上闪过一丝异色。顿了顿才又陪笑着答纪晓棠的话。
“也回来有几个月了。本是打算帮着发送了大娘就回去,谁知道,爹这里接连发生这些事。家里实在料理不开,就将我们给留了下来。……那边也是一摊子的事,才儿他爹在那边也是操心拿主意的,我也得管家理事。已经来信儿催了我们几次,要我们回去。”
江巧儿这么说着。脸上就露出伤心难过的表情来。
“可有什么法子,爹求着留我们,我也实在是放心不下,不忍心就这样撂开手不管。我是做女儿的还罢了。只是为难了才儿他爹。好在他也是个有担当的,肯将我家的事情放在心上。也多亏得有他在,事事都料理的周全。爹也心里感激他。常夸赞他。若是没有他,这家里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爹和兄弟都难好生将养……”
江巧儿说她和马文红在婆家如何任重事多。又说江庆善这里如何离不开他们,以及他们在江家如何的有功。他们想回去,却因为江庆善挽留,他们也放心不下江庆善和江兴龙,这才一直留到了现在。
江巧儿话说的多,却一句也没提什么时候回去的话。
而且,纪晓棠还注意到一点。
江巧儿称她的婆家,也就是马文红家为那边,却称江家这里是她的家。
“……发生这许多事,爹的心都伤透了,差点儿缓不过来,我们只能帮着料理事情,还多亏得才儿。才儿每天跟着他外祖父,他外祖父最疼的是他。我们才儿自小就不像马家的人,与他外祖父却像个足十,比他舅舅还像他外祖咧。”
江巧儿又笑着道。
“三姑姑,怎地不吃这个石榴,我另外剥栗子给三姑姑吃。……这栗子还是我婆家那边送来,给我们和才儿他外祖尝鲜的……”
“我昨儿个看见家里有栗子,跟这个很像,是你们送去的?”纪晓芸就问江巧儿。
“正是我们送的。二姑姑要是觉得还能入口,我另外再挑两篮子好的给二姑姑送去。”江巧儿立刻就道,又笑着对纪晓棠,“那边也没别的东西,只这栗子是个好物,每年都挑最好的送到京城去,说是宫里的皇上、娘娘们也爱这个。我们这送来的,就和那些送去皇城的,是产在同一个山上的。”
“真是你送的,你有心了。”纪晓芸就道,“倒是不用再送,已经足够了。这东西虽还不错,只是不好多吃,怕克化不了。”
“是这个道理。”江巧儿立刻附和纪晓芸的话,“二姑姑年纪小小,却比我们懂得多。”
纪晓芸的脸就微微一红,不是害羞,而是高兴。
“是听祖母说的。”
“老祖宗她老人家是年高有德的人,什么没经见过。只可惜我们家里就没这样的老人儿,遇到什么事,也能给我们指点指点。……常想着能多到老祖宗跟前,听老祖宗说说话,我们也跟着长见识,只是怕老祖宗嫌烦。”
“你尽管来。”纪晓芸就道,“祖母还曾说起过你,你来了,祖母定是欢喜的。”
江巧儿的脸上立刻笑成了一朵花。
“二姑姑最知道老祖宗。二姑姑这么说了,那肯定没错,我明天就去给老祖宗请安。”江巧儿几乎有些迫不及待地道。
又说了一会话,外面就有人来传话,说是宴席已经准备好了,请纪晓棠她们去入席。
顾老舅家并没有花园,两桌宴席就分别摆在上房的东西间。纪老太太带着众女眷一桌坐在了东面这一间,顾老舅陪着纪二老爷、纪三老爷等男客就在西面那间坐席。
等坐到了席上,纪晓棠才发现,江氏的兄弟媳妇也带了女儿江小梅来坐席。
纪家这一家,江庆善一家,还有江氏兄弟一家,按着顾老舅的说法,这确实是没有外人,都是实在亲戚。
江庆善跟江氏的兄弟江二是连了宗的,两人平时在人前是兄弟相称。但是对于顾老舅、顾霞儿几个的称呼,却并没有随了江二那边,而是随了纪家这边,从纪老太太那开始称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