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已经有了普遍的焦虑情绪,纪家田庄上因为早就不惜银钱和人力挖了深井,就比别的庄田上境况都要好些,然而往比往年,却是大大不如。
纪家上下因此都很忙碌,也少不了被民间焦虑的情绪所影响,就是平常从不问这些事的纪老太太就听到了风声,叫了纪二老爷和纪三老爷过去询问,是不是遇上了荒年。
本来就事多,纪晓芸那边偏就不省心。
纪晓芸的日子过的很好,王氏是最慈祥不过的婆婆,秦博阳与纪晓芸夫妻恩爱,对岳父一家也恭敬有礼、言听计从。
本来应该是省心的,如果不是纪晓芸回来说,她要去怀远。
纪晓芸这话没敢跟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说,是前两天来纪家,私底下跟纪老太太说的。纪老太太心里头当然舍不得孙女,就没有点头。结果纪晓芸很不高兴,还在纪老太太跟前落了泪,最后怏怏地走了。
纪老太太心里头藏不住话,等纪二老爷到她那里请安,就把这件事说了。而纪二老爷转头,就跟纪二太太商量这件事,自然也没瞒纪晓棠。
“要不,叫亲家太太和博阳过来问问。”纪二太太就道。
“娘,千万不要。”纪晓棠忙说道,“叫他们来,也于事无补。咱们只当没这回事,慢慢看他们要怎样。”
“嗯,先要沉住气。”纪二老爷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纪三老爷打发去怀远的人终于回来了。这一次,终于打探到了有用的消息。
秦家是在钦州败光了家产,将房子等都卖了还债,没法子,才回祖籍来的。祖籍这边,毕竟还有老宅子可以居住,另外还有祖上留下来不准买卖的几亩田地,温饱总是够了。
然而,也仅仅是温饱罢了。
“竟然是这样,秦博阳这小子,瞒的我们好紧!”纪二老爷大吃一惊。
“怪不得秦大和秦二要避着咱们,不肯跟咱们多说话!”纪二太太也道。那肯定是怕被纪家人问出破绽来。
第二百零九章 狐狸尾巴
纪三老爷派去怀远的人还打听到另外一件事。
秦家虽然败了,但是秦家上下却还摆着过去的排场,吃穿用度上也并不肯丝毫的俭省。而这些所用的银钱,都是往当铺里典当家当得来的。
也就是说,秦家如今是靠当当儿在过日子。
秦家典当都是在怀远最大的当铺,而当铺的东家还是秦家的旧交,受了秦大和秦二的嘱咐,对秦家典当的事情保密。所以,纪三老爷派去的人,是费了很多的周折和时间,才掌握了这些消息。
“博阳迎娶晓芸的聘礼……”听完了纪三老爷的话,纪二老爷不由得就起了怀疑。
秦家并没有分家,秦大和秦二败了家,没道理秦博阳还留着家底。
“估计是秦家举家凑出来的,好些东西,还是借来的。”纪三老爷就道。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当初我们就跟博阳说明白了,钱财都是身外物,定亲与否,并不在秦家家业如何。”纪二太太就道。
秦家只剩下个空架子,却还按着旧日的排场迎娶纪晓芸。秦博阳和王氏也处处对纪家妥协,成亲之后却不住地在纪晓芸跟前挑拨……
“……如今姐姐嚷着要去怀远过日子……”如果纪晓芸跟着秦博阳去了怀远,一应的陪嫁自然是要带上了。不说那些房宅田地,就是现银子也就够秦家一大家子开销了。
“秦家那小子巴结着咱们,娶了晓芸,难道是冲着晓芸的嫁妆!”纪三老爷立刻就怒道。
“稍安勿躁。”纪二老爷就抬手向下压了压。他让纪三老爷稍安勿躁,其实他心里何尝不这么怀疑呢。
“要是这样。咱们干脆就接了晓芸回来。纪家的姑娘,还怕嫁不出去吗?”纪三老爷又道。
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都不说话。
纪晓棠却暗暗点头,很赞同纪三老爷的话。
“这话不好随便说,女人家,结发夫妻白头到老,才是最好的。”半晌,纪二太太就道。
其实。不仅是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这双做父母的这样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劝和不劝离”。只要还有一丝的可能,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都要帮着捏合秦博阳和纪晓芸这一块。
纪三老爷明白了兄嫂的意思。当下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看向纪晓棠。
纪晓棠知道,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是想给秦博阳机会。
“我也赞同爹娘的意思。只是不能没有底线,不能让姐姐受委屈。”纪晓芸就道。
“我们也是这个意思。”纪二老爷就道。
当下几个人暂时将这件事情压住。只看秦博阳和纪晓芸接下来如何行事。
很快,纪晓芸就再次上门来。这次就在纪老太太和纪二太太都在场的时候,又一次提出了要往怀远去。
“……正是麦收的时候,各处庄子上都旱了。很担心怀远那边的庄田。”纪晓芸一开始并没有哭闹,而是说的有情有理。“而且,我和相公成亲了这些日子,还没往相公家里去看看。也该到祖坟、祠堂里磕个头,上个香。还得去拜拜两位堂嫂。……婆婆身子弱,相公自小多亏两位堂嫂照看,长嫂如母。……这都是我做媳妇的本分……”
“姐夫早说他一直一心读书,不事生产,担心庄子上的事,尽管安排能干的管事回去就是了,何必一定要自己去。”纪晓棠就道,“至于姐姐说的其他事情,也不急在一时。如今天热、大旱,路上很不好走。姐姐不如跟姐夫商量了,明年选好日子去怀远看看。”
纪晓棠并没有一口回绝纪晓芸的话,而是用了一个拖字诀。
纪晓芸就急了。
“我一定要跟相公一起回去。这并不关你的事。”纪晓芸这些日子看纪晓棠似乎是越来越不顺眼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姐妹之间有多大的仇怨似的。
纪老太太就有些担心地看了纪晓棠一眼,见纪晓棠面色如常,并没有跟纪晓芸生气,这才略略放心。
“晓棠的话,就是我的意思。”纪二太太则是跟着开了口,明明白白地表态道。
“祖母……”纪晓芸见纪二太太这样,只得拉住纪老太太的衣袖摇晃着。
纪老太太最近也听纪三老爷几次说起秦家在怀远的事,心中半信半疑,同时也舍不得纪晓芸受一点儿的苦,因此就不肯像往常那样依顺着纪晓芸。
“……天成不好,祖母这些天也觉得不大舒坦。你就再等等,等天成好了……”纪老太太含糊地对纪晓芸道。
纪晓芸立刻就红了眼圈。
“晓芸,你跟娘说实话,是博阳那孩子要带你回怀远,让你来说这些话,是不是?”纪二太太就打量着纪晓芸问道。
“才不是,不关相公的事。”纪晓芸似乎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似的,差点就跳起来。“这都是我的意思。”
这样说着话,纪晓芸突然就哭了。
“……从小到大,我一点儿主都做不了,什么事都听你们的。晓棠从小就跟着爹娘在外头,见了多少世面!可我呢,我从小到大,只认得这后院上头巴掌大的天,连清远县城都没出去过!就是成亲了,还被你们留在家门口!”
纪晓芸这样说,仿佛是纪家将她留在清远,是为了控制她,根本不是为了她好似的。然而,这还并不是最让人生气的。
“你们自己拍着良心想想,有好人家会这样吗。闺女嫁出去了,还把在手里头不放,不让闺女跟着相公回相公家里去。天下就没有这样的道理。还说纪家是书香世家,最讲礼数,这样的做法。可是连乡野里不认识字的种田人都不如!”
“你们怎么样我管不了,我可不做这样让人笑话的不贤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