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安乐天下 > 第152部分

第152部分(1 / 2)

>将粮食筹足。

送走了谢知县,纪二老爷和纪晓棠重新回到书房中坐下。

“三千担粮……,罢了……”纪二老爷对着纪晓棠欲言又止,只轻轻地叹气,满脸的沉重。

“爹爹可是觉得多了?”纪晓棠就问,“我也认为多,然而不这样,谢伯伯那里可不会放过咱们。”

“你说的是。”纪二老爷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一面又压低声音问,“晓棠,你看那文书,可看出什么破绽没有?”

纪二老爷这样问,纪晓棠就知道,他们父女两人想到了一处去。

“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大问题,除非谢伯伯胆子大到假造文书。”纪晓棠就道,也正是因为没在文书上看出问题,纪晓棠才肯给这三千担的粮食。

“我就疑他假造文书。”纪二老爷皱眉说道。

“爹爹这话怎么说?”

纪二老爷也曾做过地方的父母官,经手过这样筹集粮草的事情。只是因为如今边关告急,很多事情不能按照往常那样一概而论,然而纪二老爷还是觉察出,谢知县这次筹集粮草的举动,有许多不对劲的地方。

可他又不能确定这是谢知县的问题,因为也可能就是朝廷出的昏招。

“爹爹的疑惑,还需慢慢查证,这第一批粮草,咱们却是不能不给。”不然就会落下一个违抗朝廷命令的罪名。

“爹爹,我只是担心,这批粮草,最终是否真能送去边关。”顿了顿,纪晓棠又道。

“晓棠,你的意思是……”这次,换做纪二老爷吃惊了。

纪晓棠没有立刻回答,她微微眯起眼睛,想起了前世的经历。

也是在这个时候,谢知县也来要过一次粮草。那个时候,纪家正是风雨飘摇,然而还有些家底。纪二老爷一腔报国的热血,被谢知县一番鼓动,就大包大揽,不仅将家里的存粮全部交了出去,还花费巨资,采买了大量的粮食,并将家中忠心精壮的管事下人都派了出去,往边关运粮。

这次的义举,加上纪三老爷被人设套暗算,最终压垮了纪家。

而纪家倾一家之力筹集来的粮草,最后却根本就没有被送到边关。那批粮草刚刚离开任安府,就在任安府和大同府的交界处被劫走了。

而纪家派去的人,也一个都没能够活着回来。

而这一次,纪二老爷是有了警惕,并没有将纪家的家底都奉上去,而这批粮草的最后归宿,会不会还是如同前世一样?

“爹爹,我要写一封信给外祖父。”纪晓棠对纪二老爷说道。

……

三天之后,纪家已经将三千担粮食准备齐全,而同时,穆家正好打发人给纪二太太送来一车鲜果。押送车辆的,是穆家的一个管事。

纪二太太叫人收了鲜果,就将管事叫到屋中说话。

管事到了屋中,摘下头上的大斗笠,就笑出了一口白牙。

“小舅舅。”纪晓棠喜的叫道。

穆洪已经收到了纪晓棠的信,却并不放心打发人送回信,因此借着给纪二太太送秋果的机会,让穆家豪亲自前来,带给纪晓棠一句话。

“信已收到,按计行事。”

纪晓棠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穆家豪将口信带到,一刻都不肯停留,立刻返回了任安。

清远押运粮草的队伍也随后出发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民心所向

临近年底,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在喜气洋洋地准备过年了。而今年,清远城的街巷上却是行人稀少,显露冷落的情形来。一年的大旱,很多百姓衣食不济,更加没有余钱过年了。

纪府也比往年安静了许多。

这一天,纪家诸人无事,就都聚在纪老太太的屋子里说话。

“老三现在到哪里了,能不能赶回来过年?”纪老太太靠在引枕上,问纪二老爷。

“按照计划,三弟这个时候应该到占城了。只怕要年后才能回来。”纪二老爷估算了一下才回答道。纪三老爷乘船出海,不方便书信联系,因此家里只能估算他的行程。

纪老太太就叹气,表情怏怏不乐。

纪二老爷看纪老太太心情不好,忙干咳了一声,给纪晓棠使眼色。

纪晓棠此刻正带着长生玩。长生穿着崭新的红袄,脚下踩了一双大红绸子的虎头鞋,正在炕上练习走路。纪晓棠就站在炕下,一面伸手护着长生,一面跟长生一起走。看见纪二老爷投过来的目光,纪晓棠立刻会意,就引着长生往纪老太太身边走。

长生走到纪老太太身边,就咯咯笑着扑在了纪老太太的腿上。

“哎呦……”纪老太太立刻叫了一声。

长生如今长的虎头虎脑的,肉滚滚的身子颇有些分量,纪老太太要抱长生就几乎有些吃力。

“祖母。”长生趴在纪老太太的腿上,抬起头来奶声奶气地喊。

纪老太太赶忙应了一声,将纪三老爷的话题就暂时放过一边。她摩挲了长生的头顶,又去揉长生肉滚滚的小身子。

“祖母的长生长的越发结实了。”纪老太太的脸上露出笑容来,一面感慨。“再过一年啊,祖母可就受不住你这样一扑了。”

长生就咯咯地笑,屋内众人也都跟着轻笑起来。

“长生快跟祖母说,让祖母放心,小叔一定会平安回来,长生也会好好孝顺祖母。”纪晓棠就教长生说话。

长生虽然比同龄的孩子说话要早,但是现在要说上这么一长段的话还是困难。不过他跟着纪晓棠学舌。断断续续地。还是将意思给表达明白了。

听着长生奶声奶气的声音,纪老太太的心中不由得发软。

“祖母的乖孙啊,怎么这样招人疼。”纪老太太伸出两手。将长生抱起来。

长生精力充沛,在纪老太太的怀里也不肯安生,伸胳膊蹬腿地,纪老太太就有些抱不住他。纪晓芸就在纪老太太旁边坐着。忙就将长生接了过去。

“晓芸,姐姐。”长生先叫纪晓芸的名字。然后又叫姐姐,奶味十足,然而发音已经非常清晰。

纪晓棠在旁边忍不住笑,长生也经常这样喊她。

长生在纪晓芸怀里蹦了两下。突然想起什么来,就低头用胖乎乎的手指着自己的虎头鞋。

“大老虎、鞋子,晓芸做的。”他脚上穿的虎头鞋。正是出自纪晓芸之手,做的极为精致。长生非常喜欢。

“没大没小的,要喊姐姐。”纪二太太忍不住就笑道,一面向纪老太太解释,“我说了几次,说虎头鞋是晓芸做的,恐怕他听见了,就学会了。”

“晓芸做的鞋子,晓棠……的袄。”长生听见纪二太太这样说,就又奶声奶气地冒出一句来。

众人都笑。

纪晓棠见纪晓芸带着长生很是妥当,就走到一边,在纪二太太的下首坐了。

“我听见丫头们说,城里来了许多的流民?”纪老太太突然问道。

“是的。”纪二老爷就答道。

北方普遍大旱,许多百姓在家乡无法生存,只能背井离乡,成为流民。清远这里本就富庶,且旱情较轻,因为纪府带着头施粥,保证清远的百姓不仅不用流离失所,还能够吃得上饭。一传十、十传百,许多流民知道这个消息,就都涌来了清远县。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