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各个方向的报告杨晞确定,叛军在遭遇重创之下终于顶不住,撤退了,但他并没马上下令让城头上的军士撤下休整,更没令哪位将领出城追击,他要等局势明朗了再做决定。
------------
事实证明杨晞太小心了,叛军遭遇至此重大打击后,出现溃败的情况,崔乾佑在报知安庆绪后,大惊失色的安庆绪马上下令,全军撤退,撤回陕郡。
这样的情况是任何人都没想到的,在制定作战方法,布置完任务后,安庆绪所想的就是城下的激战,自己所领人马在经达艰苦的战斗后攻上潼关城头,最终在付出重大的代价后,将潼关城攻破,却是没想到,在大军刚刚开始攻城时候,又被唐军算计了一把。
一场冲天的大火,让数不清的军士化成了焦炭,攻击的阵列马上陷于混乱,相互挤踏而死的军士不计其数,唐军又在己方人马陷入混乱之际,从城内冲杀出来,趁火打劫了一把,许多军士命丧唐军战刀之下,防线顷刻间瓦解,不要说再发动攻击,能不能抵御住唐军的突袭都是个未知数。还好唐军也有顾忌,没有大规模反击,不然后果还真难预料。
幸好安庆绪在下令攻城时候,令田乾真和安守忠、李归仁率部在两侧及后翼侧应,不然唐军倾全力的攻击可能真的能击溃甚至击败他们这十几万人。
在率身边亲卫快速逃离潼关城下时候,安庆绪还在后怕,同时也在自责,今日的攻击决定下的太草率了,没想到过唐军会采取火攻的方式防御。
“这个杨晞,还真的不是个简单人物!”在愤愤然逃离随潼关城,穿过破败不堪的汉潼关城时候,安庆绪感慨了一句。
不过在撤到汉潼关城时候,安庆绪又停住了脚步,他不能扔下自己所领的军士不管,无论如何他都要收拢部下,以防唐军的尾随攻击。要是唐军敢出城追击,他会毫不犹豫地在沿途设下伏击,等唐军的追兵到达后,再给予唐军以致命一击,就如灵宝之战一样。
他也马上下令,让自己的亲信将领安守忠及李归仁、田乾真几将,率各自人马,在灵宝以西的另外一段狭窄山道上设伏,一则接应后方人马,二则准备伏击唐军可能的追击大军,打个翻身战。
崔乾佑收拾了身边未混乱的人马后,也匆匆撤离了潼关城,准备与安庆绪会合后退守陕郡。
崔乾佑亲领的还有三万人马,这三万人马并未受到大的冲击,依然成建制的。但后面还有数万乱成一团的人马未收拢,至于能逃回来多少,要看天数了。崔乾佑也和安庆绪一样认定,唐军肯定会尾随追击而来,他准备扔下后面那些人马不管,以自己亲领人马在某个地方设伏,反击唐军。
崔乾佑与安庆绪会合后,马上商议起对策来!
不过就在他们商量如何设伏之时,军士却来报,说潼关城的唐军没有出城追击。
“看来杨晞知道不能出城追击我军,他只是固守待援了!”恼怒异常的安庆绪扔了手中的马鞭,愤愤然地说道。
“太子殿下,那我们要怎么办?”连续兵败生怕受责的崔乾佑小心翼翼地问道。
“退守陕郡,并将潼关战况报告给父皇!”安庆绪说着,也不再理会崔乾佑,翻身上了马,往东疾驰而去!
---------
朋友写的一本历史小说,《谋定民国》,书号:2991985,喜欢历史的书友们可以去瞧瞧!
第九十一章 杀猴骇鸡
(求收藏、推荐票、三江票!)
------------
杨晞在确定叛军已经完全退走后这才下令解除城头上最高戒备状态,令将士们分批去休息。
随后传来的情报显示,叛军已经全线退却,他们没有固守汉潼关城,而是直接退往了陕郡。
这让杨晞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非常有成就感。
潼关终于转危为安,这是他指挥下所取得的成就,麾下只有一万余残兵败将之际都没让叛军攻击得手,难能可贵。他非常有成就感,凭着自己的才智及众将士的努力,终于将危机化解,在重创叛军后,迫使叛军从潼关城下退兵。
他力挽狂澜,拯救大于危难之中了,这是何等扬眉吐气之事!
杨晞马上将战况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在奏报中他将战事的经过都讲述了,并为所有将士请功。
同时他也修书一封,将潼关的情况及陈玄礼抵达后的反应都告诉了父亲杨国忠。
在将所有事都安顿停当后,已经是晚饭时间了,在用罢晚饭后,他召集了所有中郎将以上的军官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哥舒翰虽然被朝廷免去了所有职务,以白身效力于军中,但杨晞还是将他安排在首座,以示尊重。
在将今天及这几天的战况向在场所有将领通报后,杨晞也宣布了接下来的安排。
他的安排就是,趁叛军退兵之际,全军将士集中休整,坚决不出关追击叛军。
在休整好,将士们的体力恢复后,要开始大规模的练兵。
潼关城内这些将士军事素质参差不齐,组织、纪律方面强差人意,他非常不满意,一定要严加训练,争取让潼关的这六七万人马成为一支战斗力非常出众,组织、纪律性出色的精兵。
“进退有序,令行禁止,骑**良!”这是杨晞定下的目标。
杨晞也当众宣布了潼关人马新的组织安排:所有抵达潼关的援军,都打乱后重新划规各将指挥。
还有一万徒步行进的步军还没抵达潼关,据杨国忠密秘通报,朝廷后续组建的三万军士正在往潼关开拔的途中。这些人马抵达后,也会打乱重新编组,归于各将领指挥之下。
他当众宣布了朝廷急传过来、新的潼关指挥将领人选安排:以高适为行军司马,王思礼为骑军兵马使,以庞忠为步军兵马使,以田良丘为骑军右厢指挥使,吕崇贲为骑军左厢指挥使,李福德为步军左厢指挥使,李承光为右厢指挥使,刘光庭为元帅帐下先锋指挥使。其他将领分别任命为副指挥使等职。
此任命是杨晞建议的,上报朝廷后得到了皇帝李隆基的批复。
有杨国忠那个老爹在,杨晞觉得许多事很容易做到。
杨晞还有另外一个目标没有当众公布,那就是他要训练一支战斗力出类拔萃的特战小分队,由他亲自掌管、选拔及训练,以备执行紧急、特殊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