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炮火1906 > 第106部分

第106部分(1 / 2)

>    “求我是没有用的,你们且去求苦主。人家也受了冤屈,却去求谁去?她的名节是你损的,你还说的出口?”

姚福升向莎莲娜一指,摇头叹息。

俞德明自知无法在姚福升面前说假话,哭着道:“我本来是看莎莲娜美貌,一时逢场作戏,真珠胎暗结,我也是情愿娶她进mén的。只是,只是,我江左百姓与俄罗斯人有仇,他们霸占着我们的土地与房屋,百姓如何看我,将来我与莎莲娜生的孩子又将置于何地?”

这番话倒是让李安生重新对他生出了一丝怜悯,终于肯说了些有担当的话。

姚福升大怒道:“李大人三令五申,从今往后,两族人民同为一家,同舟共济。过往的仇恨也不该用在他们身上,他们也只是些穷苦百姓。总有那么一xiǎo撮别有用心之人或是xiǎojī肚肠之人,偏要从别人的苦难身上,才能够得回满足,这种满足是否太过无耻?”

李安生生出了知己之感,姚福升这番话极具后世的某些思想特点。

这个时代敢娶外国nv人的,极少极少,即便有,也要给当成另类,子nv又是hún血,难免给人瞧不起。

姚福升却看的很清楚,这是个机会,借着这个由头,倒是能想办法推动民族之间通婚,用婚姻来缓和两族人民关系。

李安生想得却跟他不一样,他是个后世的xiǎo愤青,自然能够想到,与俄罗斯族人通婚,几十年下来,就能彻底的吞没这千余名纯种俄罗斯人,中国人的人口基数在那里,更何况,中国本来就是个喜欢兼容并蓄喜欢同化别的民族的高手。

莎莲娜为何肯嫁给俞德明,还不是因为中国人吃香,种田种的好,还有各种手艺,也不像俄国男人一样粗暴无理,对nv人体贴,简直就是一万个的好。

既然中国男人如此占优势,那么将来俄罗斯男子的结婚成本就要高速增长,人口必定会此消彼长。

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俞德明们前去勾引更多的莎莲娜们啊。

怀着这样的心思,姚福升与李安生一老一少两只狐狸yīn笑着,迅速的断了案子。

让莎莲娜跟老爹回去,由俞家择吉日按照中国民间风俗过上一遍,直至将她娶进mén。

不用让儿子发配新疆,俞家是千肯万肯。

另外,为了怕莎莲娜到了俞家受到迫害,引出更大的民族纠纷,李安生临时想出来一条,经过了姚福升的认可:凡是中俄通婚,家中分配给中/俄一方的田产,不用jiāo税;凡是hún血子nv,都能享受免费读书的权利。

这条规定让百姓欢声雷动,许多未婚青年都在琢磨着,是不是赶紧对某个看中的俄罗斯美nv下手,可别给别人半道劫走。

现在地多人少,俄罗斯大洋马又中看又中用,下得了地又上得了chuáng,还能免税,生的xiǎo孩也要高人一等,不用愁被人骂做咋种,这可是好事啊。

俞德明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将来说出去,他还面上有光。

于是,俞家欢欢喜喜的回去,一路还跟莎莲娜与她老爹互相赔礼道歉,语言不怎么通畅,可是都快当亲家了,那个热乎劲啊。

一场冲突变为喜事,皆大欢喜,围观群众开始陆陆续续的散去。

也有刚才人群中互相看对眼的中俄青年男nv故意被人群挤着,挤到了一起,眉目传情,恨不得立即抓起手来一诉衷肠。

形势一片大好啊,只等天黑。

姚福升也是不停的夸着李安生,居然想出了这等好办法,如此一来,民族融合之势已成,将来略加完善,可以容纳更多的俄罗斯人,只要中国人的比例永远占大多数,来一个融合一个,来一双融合一双。

民族问题可不是xiǎo事,这一千多人俄罗斯族可是千金马骨,将来能不能大量吸附俄罗斯人,是个关键。

姚福升很认同李安生的说法,那就是破坏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最为重要的就是争夺对方的人口。

这点是当朝大员中没有一人提到过的,也不敢想象,俄罗斯人怎么会为我大清所用。

可是,这是铁打的事实,许多俄罗斯人也已经对俄罗斯帝国离心离德。

重新崛起为汉唐那样的老大帝国,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包容力,具有民族大融合的气魄,而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黑龙江从前并没有这样的实力,可是,这两年疯狂涌入黑龙江的人口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黑龙江地方照样有粮食能养得起这些移民。

往年,最高峰时闯关东的山东人也不过百万,加上华北等地,不会超过200万。

李安生穿越到这个时代两年半,在这段时间里,黑龙江的人口已经从200万左右,疯狂增长到了600多万。

也就是说,人口增长了400多万,除去部分过去隐匿的、没有清查得到的人口,基本上等于过去两年闯关东的人口数。

难道这两年闯关东的人口都往黑龙江来了?

事实上,吉林与奉天也增加了大量的人口,吉林过去比黑龙江人口稍多,如今跟黑龙江差不多都是700万样子,奉天少说也有1500万人。

胖叮当从后世网络上搜过,1908年底东北的总人口为两千万挂零,当然这里头还有许多隐匿起来,没有能够清查到的人口。

这两年多,东北的人口只比真实历史多了800万人不到,还是太少了些。

要是东北能够实施李安生的农业计划,估计所有的户口都将被如实的统计出来,真实的人口数字应该会超过3000万。

可这是没有办法的,移民是一项庞大的功臣,即便闯关东不用官府cào心太多,但是各项条件还是限制了规模。

黑龙江长期在各个点设置了机构,用来接济流民,接引闯关东的大队人马,避免他们在迁移往黑龙江的过程中折损过多,每一个人都是宝贝。

黑龙江的人口越多,潜力则越大,李安生准备开始打造重工业基地,人口更是捉襟见肘。

虽说有农业机械化,可还是无法阻挡李安生对人口的渴望。

有粮有物资,还怕移民太多?

如今挖老máo子的墙角,抢夺俄罗斯人口也是个办法,可需要保持中国人的比例,这样才能平稳的进行融合。

李安生打算跟程德全商议商议,如何尽可能的吸引人口到黑龙江来定居。

就这么琢磨着,齐齐哈尔那边倒是给瑷珲来了电报,说是朝廷要李安生上京述职。

瑷珲去年也拉了电报线,款子是黑河商埠的华商们捐的,风调雨顺官府又能仰仗,赚了钱的华商也没有忘了饮水思源。

这年头,通讯始终是个大问题,电报线拉一根要不少钱,没看见那路上一根接一根的电报线杆子。

从瑷珲往齐齐哈尔赶路的时候,李安生一直在琢磨着这个问题,无线电报技术并不复杂,是不是自己搞,而且多整几项新专利出来,完全可以抵消要支付给洋鬼子的无线电报专利费,甚至还能倒过来赚不少钱。

对于后世强大的网络资料库来讲,这个时代的无线电报技术只是xiǎo儿科而已。

早在1899年,就在广州督署、马口、前山、威远等要塞以及广海、宝壁、龙骧、江大、江巩等江防军舰上设立无线电机。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