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炮火1906 > 第107部分

第107部分(2 / 2)

要不是人才的限制,李安生哪里会轻易让许多的技术流出来,让利给华北乃至江浙等地的富商。

教育乃立国之根本,这句话李安生越来越有体会。

可惜清廷推行教育新政太晚,这才没几年的功夫,根本就没有jīng力推广到黑龙江。

“本来我想着趁着手上有点钱,赶紧多办些学堂,照着癸卯学制来,可是,如今看这形势,这么办教育又嫌太缓。要是自定章程,却不知道怎么个定法,你我都不是行家。”

程德全热心于教育,想来鼓励民间办学,官学也多有捐助,可系统的全省大办学却还是有些犹疑,朝廷的办学纲领“癸卯学制”,还真的是不太靠谱,他这样的有识之士一下就能看的出。

1901年时朝廷开始“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陆续颁布了兴学诏书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法令,包括重开京师大学堂;各省属府、厅、州、县书院均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大、中、xiǎo学堂;选派学生出洋留学等等。

1904年,朝廷审定颁发了由张百熙、张之dòng、荣庆等重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对整个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课程设置、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管理等都作了相当详细的规定。

它将学前教育的“méng养院”划出学校系统之外,将从xiǎo学到大学后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3段6级:初等教育段9年,分初等xiǎo学堂(5年)和高等xiǎo学堂(4年)2级;中等教育段5年,不分级;高等教育段7年,分高等学堂及平列的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至4年,通儒院5年(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院)。

学制的制订与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堂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可黑龙江的发展形势是爆发式的,根基又太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要是黑龙江不迅速想办法,只怕如今的发展就是空中楼阁,也忒不结实。

清未新政中的教育改革,本意在于顺应时势,培养既忠于朝廷又懂得西学的官员后备队伍,指导思想仍然是洋务派长期以来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堂教习的仍是“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这些程德全也有耳闻,深深地dòng悉其中的弊病。

黑龙江太速太新,要彻底破旧迎新,而且要快,快,快。

可是这要快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说来说去,没有经验,需要mō索,底子太差,又快不得。

“办法总会有的,但是我想,农村中还是要以扫盲为主,大的教xiǎo的,会的教不会的,鼓励他们自学。也要多办农村师范,自己培养xiǎo老师。另外,咱们是不是可以规定义务教育?比如,咱们改改学制,五年初等教育,二年中等教育,这七年孩子必须要上,出来就能学以致用。成绩好的可以升高等教育,另外想要自己谋出路的,也可以考专科学校,学些技术,出来就是工程师。哦,对了,中等教育中也可加上二年的技工学校,专mén学技术,出来就能给工厂输送技术工人。”

李安生随意的从后世的经验中总结出一些眼下用的上的,拿出来跟程德全探讨,不适用没关系,不闻不问不想办法才是犯罪。

程德全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个我们都要mō索,mō着石头过河,说不定mō着mō着就mō顺了。你说的都是好办法,找些学贯中西的饱学之士,来给我们参谋参谋,先把符合黑龙江发展的学制确立下来。至于义务教育,我看可以立即推行,官府给补助,宁可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尽快上学。至于学堂师资不足,出高价从大城市招一批,暂且远水解一下近渴。从根本上看,还是要自己培养,多办师范学校,这上头你有没有办法?”

他向来是个雷厉风行之人,闲聊之时谈到公事,也是要立即致力于解决才好。

李安生忽然想起后市苏俄与新中国在这上头的种种措施,倒是有不少可以借鉴之处。

先将学制确立了,然后选用合适的教材,再培养师范力量。

不是有速成班嘛,初等教育还是可以速成的,毕竟没有太多的难点,更何况,废科举之后,还有大量的旧知识分子可以利用起来,这些人更加能够速成。

并不是所有的旧知识分子都是腐朽不堪的榆木脑袋,抱残守缺,不知更改,比如汪jīng卫等人,不是理直气壮的去造反嘛,没了科举他们没有晋身之路。

现在能够有舞台给这些旧知识分子,说不定还能对社会稳定起到作用。

旧知识分子中间也有许多学识过人底子深厚,对西学也有涉猎,处于暂时的mí惘期,这些人好骗的很,晓以大义,再加上丰厚的报酬,不怕他们不来。

李安生担心的只是中等教育,一时之间还真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

凭借工厂自己办学,以及富商捐学,都无法完全满足。

只能自己培养,另外,让洋鬼子帮着培养,比如各种教会学校,商业协会学校之类,搞点国际援教啥的。

不知道能不能打打美国庚子退款的主意,美国佬你用这款子办清华大学以及支持留学美国,可也能用来支援中国教育啊,比如派出美国老师,来教教中国学生,黑龙江欢迎您。

明天是棉纺织协会与烟草协会的挂牌仪式,许多北方绅商以及江浙富商都会出面,也许向他们问计,会有意想不到的益处。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三木财阀浮上水面

第一百六十四章三木财阀浮上水面

辽河平原种植棉huā与烟草的条件要比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好,发展北方棉纺织行业与卷烟行业似乎也在奉天比较好。

但是李安生还是执意要将两家协会办在齐齐哈尔,希望棉纺织行业与卷烟行业能够在黑龙江率先打开局面。

棉纺织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举足轻重,卷烟还是暴利产品,日俄在东北都有铁路附属地,尤其是xiǎo日本鬼子,十分乐意在南满铁路附属地移民垦殖。

要是给对方得到了优质棉种与烟草,总是有些麻烦。

虽然李安生能够设置基因锁,并且跟xiǎo麦等种子一样,只能种植不能育种,但是难保有许多利yù熏心之辈,愿意卖国求荣,给鬼子们暗中提供良种。

所以李安生要将这些隐患都抢先杜绝,做到万无一失才行。

在黑龙江兴办棉纺织工业,矛头直接对准英国与日本两大棉纱棉布对华倾销国,当然要慎重些。

卷烟厂也是一样,在李安生正式宣布香jīng与添加剂工业生产可行之后,国内许多富商大族都表示参与的愿望。

后世的烟草税永远是纳税的前几位,永远是政fǔ的一笔庞大收入。

在这个时代的敛金能力已经初显峥嵘,李安生准备从一开始就联合国内富商大族,发挥规模优势,迅速冲击市场。

胖叮当那边的资料库有xiǎo农庄自产卷烟的全套资料,稍加改动就能使用于这个时代,香jīng与添加剂,机器设备及工艺。

外星农场主还真是幸福,大概是那些农牧星球太过偏远荒凉了,连chōu个烟都要自产,随便搞个xiǎo工厂,那一天的产量就能超过这个时代卷烟大户英美公司的一天产量。

胖叮当这农业电脑真好,不仅有农业,还有农产品加工产业,更有农场主自给自足的卷烟。

李安生与周学熙等人闲聊了会,并没有出面的意思,两家协会挂牌成立,紧挨着在一块开始运转,他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一切都是规划好的。

周学熙心情大好,李安生的美国亲戚从美国带回来的水泥技术,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刚好能够应付眼下的水泥狂cháo。

水泥的供不应求,使得许多商人都是持币上mén购买,甚至预订,这使得周学熙有足够的底气继续投资于棉纺织行业。

这次来了许多北方、江浙的富商大族,都是经过周学熙仔细确认过的,或是京城的李莲英、奕劻等人强塞进来的。

他的任务,也是要进一步甄别,能够入场兴办棉纺厂的实业家们够不够资格。

什么叫够不够资格,用李安生的话来说,那就是要绝对可靠。

要是跟洋鬼子有勾结,管你有再多的资金,都是要直接出局的。

从上海来办分厂的求新机器公司,居然被情报局发现有日本密探hún入其中,然后派到了黑龙江分公司,想要窃取几种新机器的技术,幸好被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