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炮火1906 > 第233部分

第233部分(1 / 2)

>    故而,在锡良的强力支持下,现在东北上下心志坚定,上下一体,都奉李安生为领袖。

“东北之崛起,难免一战。在我看来,俄国反而不是大患,大患乃为日本。若是我们这次与俄国全面作战,日本必定不会加入进来,它向来是个喜欢趁火打劫的角sè。损己利人,替俄国分担,日本没有这么高尚。所以,我们要在面对日本这个大敌之前,将俄国当成磨刀石,当成垫脚石。这次的战争,我们不仅要打赢,而且要狭雷霆万钧之势,打得俄国不敢进犯。要在日本找不到介入战争的机会,若是我们败,或者与俄国两败俱伤,我们都将面对最为危险的境地,那就是日本可能的参战。日俄密约是确凿无疑的,日本也有这个借口参战。所以,我们要么不打,要么就要大打,当成生死之战来打。借着这次机会,不但要将新军第三十一镇到三十六镇的编制要过来,而且要继续扩军,东北至少要有二十镇的常备兵力,而且要趁机建立庞大的后备役体系。如此,才能吓住日本。经此一战,若是能够战胜俄国,那么东北腾飞之势已成,日本想要来进犯,就要掂量掂量,他们能不能动员百万陆军来。”

疯狂,绝对疯狂。

目前整个中国由于民国初建,出现了大量的冗军,林林总总,百万人还不止,民国政fǔ已经在实行裁军,但是由于北京政fǔ还没有形成绝对权威,故而力度还不够。

东北军是规模最庞大的,九镇兵力加上吴禄贞的第六镇与阎锡山的暂编第四十三镇(直接由四十三协升格),也守规矩,正在向北京政fǔ要三十一镇到三十六镇的编制。

李安生不想坏了规矩,也赞同北京政fǔ的裁军,向**党人施压。

南方**党人的军队是最为魂乱的,牛鬼蛇神夹杂其中,无数的地痞流氓匪帮黑社会都在里头,妄想用量来对抗北方。

由于在李安生的压制之下,**党人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权力分配结果,很是不满,除了黄兴等人表示接受,宋教仁着手改善同盟会之外,其他**党人都在北洋军没有掌控的各省搞地方自治。

这就是当前中国的政局,除了蔡锷为都督的云南以及胡汉民、陈炯明等人执掌的广东略为好些,其他的省份如湖南、新疆等地都很是不堪,尤其是西藏,英国人始终在虎视眈眈。

李安生很清楚暂时还急不得,中央政fǔ弱而地方强,只能是这个结果。

地方上至少还没有出现割据自立的风潮,也没有出现争权夺利的魂战,只是偶尔有小规模的sāo乱而已,只要不大乱,总体还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走,比如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

他急切的想要去除东北崛起的两道枷锁,那就是俄国与日本的压制,只有轻装上阵,才能够实现入主关内。

日本已经吞并了朝鲜,开始以朝鲜为基地,进一步蚕食东北,要想不让日本一步步走向后世的那般强大,就只能在东北不让日本获得大量的利益。

只要给他时间,他有办让日本一步步的虚弱下去,但是日本不会给他机会,早晚会有一战。

晚打不如早打,在一战前就打出一片新天地,有一战的几年过度,东北足够初步崛起,日本想要打中国的主意,就要掂量掂量自身的实力。

他也想凭着这次战争,来促进东北的重工业发展,战争有利于军事工业,能够带动整个东北倾向于重工业,虽然由于清廷的倒台,东北实现民主,大规模的改革与规划已经逐步进行,但是还不够,需要战争的刺jī。

德国答应在东北与俄国的战争升级之后,提供第二笔1亿8千万金马克的贷款,提供更为坚实的工业援助。

而美国,也因为英国扶持袁世凯,而倾向于扶持东北来对抗关内。

李安生之前提出了1亿美元的贷款,美国虽然初步拒绝,但是司戴德来到买卖城,还是让他看出了玄机。

美国是在衡量东北有没有这个实力,如果东北能够取得几个战役的胜利,那么美国资本毫无疑问的不会错过这个天大的良机。

凭借着大笔的借款,东北有能力打赢这场战争,并且通过战争来促成工业体系的基础奠定。

李安生提出尽快将东北扩军到二十个镇,不是没有道理的。

目前东北军实际上控制了东三省、内外蒙古以及山西、直隶的部分土地,二十个镇其实并不算多。

将来打下远东与外东北,二十个镇的兵力还不够。

目前已经成军以及在编的九个镇,加上新军第六镇、山西的暂编第四十三镇,还有老王林的一个师兵力,李安生在黑龙江秘密编练的教导队两个师的兵力,第三十一镇到第三十六镇的编制刚好能够满足初步的二十个镇的初步需求。

这次买卖城战役的打响,使得列强各国纷纷关注着这场军事冲突的进展,李安生向美国提出继续以半贷款半援助的方式,将第三十一镇到第三十六镇编练为美械陆军,让美国方面看到了李安生的决心。

更何况,只要袁世凯识相,关内不但不会拖后腿,反而会给予方便。

真要到对俄全面战争的爆发,北京政fǔ难以置身事外。

正当李安生等人在买卖城进行着全盘考量的时候,北京政fǔ也乱成了一团。

沙俄驻华公使库朋斯齐向外交部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北京政fǔ宣布东北保安司令部为非政权,解散东北军,惩办战犯李安生等人,并且向俄国进行赔偿,再次提出了对蒙古的非分要求。

而此时,袁世凯也似乎猜到了李安生的用心,他也是骑虎难下之势。

京城的各派政治势力纷纷登台亮相,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有的倾向于惩办李安生,取消东北的非割据**;有的倾向于对俄强硬,声援东北军;更有许多人倾向于北洋军出关接收东北。

昏黄的灯光下,总统府内一片的安静,袁世凯与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等亲信手下反复思考着对策。

北洋军将领的一致意见,是趁此机会逼李安生下台,接收东北以及东北军。

东北的强大实力让北洋军如坐针毡,如芒刺在背,始终不敢动弹,更不敢南下压制南方的地方势力。

但是袁世凯却有他自己的考量,凭借他对李安生的了解,李安生是个有野心的人,但是却绝不是一意孤行自走绝路的人。

换做其他人在东北割据**,必定不会去主动招惹俄国,反而会趁机统合东北的势力,凭借北京政fǔ应对俄国在蒙古问题上的举措来压迫北京政fǔ。

之前袁世凯是不想开罪俄国人的,但是这个关头,别说是李安生反应jī烈,就算是李安生保持沉默,必定也有许多的反对势力进行攻击,要求政fǔ对俄态度必须强硬,驳回俄国的无理要求。

俄国何尝不是看到了北京政fǔ的软弱无力,想要上门来欺一欺人。

可哪里想到李安生更加的铁血,直接将军队拉到了买卖城,直接取消了蒙古的独立,并且积极应对俄国的军事压迫。

于是,一场军事讹诈,变成了实打实的交战。

想必现在俄国也在懊恼,错误的估计了东北军的反应。

事实上,民国成立后,日本的态度要更为积极些,俄国应该让日本跳出来跟东北军斗上一斗。

可是,出于老大帝国的盲目自信与毫无根据的心理优势,俄国做出了错误的决断,正如当年尼古拉二世强烈要求对日本作战一般。

俄国不得不作出强烈反应,毕竟库张铁路修好了大半,决不能就此落到中国手中,凭借俄国对东北军的初步了解,东北军是不会轻易结束争端。

如果在买卖城进行和谈,就算能够依然维持库张铁路的特权,但是东北军已经在蒙古存在,直接威胁伊尔库兹克,将来必定是俄国在西伯利亚的大患。

无论如何,这次都没有暂时和解的可能,除非在大打出手之后,这点谁都明白。

正因如此,袁世凯等人所讨论的,是如何应对当前的最后通牒。

要打也是东北军去打生打死,但是,中央政fǔ同样要承担责任。

一旦不回应对方的最后通牒,那么只能是战争。

袁世凯本来想要安抚李安生,希望东北军能够以大局为重,可是,李安生的一封电报让他彻底的息了心思。

不但要第三十一镇到第三十六镇的编制,而且还要他袁世凯号召全国来应对俄国的战争威胁。

东北军下定决心要打,袁世凯无能为力,不仅无能为力,还要给绑到战车上头,跑都跑不掉。

当了这大总统,权力没有捞到多少,还得跟个小媳fù一般的受气,如今还要给东北军挟持。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