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经济。兴办实业,兴建公共建设,自己裁减军队,减少开支,并支持民间企业的发展。
普及教育。提高教育在政府中的开支,兴建免费公立学校,实行义务教育,并提高女子的入学比例。
在陈炯明任内,广州市正式建立,工商业得到了发展,使之有了充裕的经费,来支持教育的发展。
这一切都是与陈炯明的努力治政分不开的,要是让孙大炮来治理广东,恐怕民不聊生都有可能。
陈炯明只是短短的当了一年多的广东都督,就有如此成绩,堪称能力超绝。
正因为如此,李安生才会如此看重陈炯明,准备推荐陈炯明为民国首任广东省长。
不知道这个任命,会不会进一步的计划陈炯明与孙大炮之间的关系
陈炯明与程璧光一边喝茶,一边狠狠的打了两个喷嚏。
实际上,李安生这会也在琢磨着广东的事情。
他之前已经派了一组特工去保护陈炯明,这不是在杞人忧天,而是事实担心陈炯明会给暗杀。
孙大炮是什么货色,在后世那是人尽皆知的,许多革命党人都是给他带坏,整天喜欢搞点暗杀什么。
幸好一个喜欢暗杀的极端人物陈其美,早就给他弄死,一些喜欢搞暗杀的帮派流氓,也给他派出去的特工清理了一大批。
如今要防的,就是以孙大炮为首的一干毫无廉耻之徒。
是晚清时代,康有为、袁世凯与梁启超是100%的君主立宪派。但是到了民初,100%的君主立宪派的只有康有为与梁启超,袁世凯只能算是40%的君主立宪派和60%的民主立宪派,这是袁世凯的切身利益所决定的。
而孙中山从来就不是民主立宪派,孙中山脑袋里没有半点的民主宪政思想,客观地说,虽然孙中山满嘴高喊着民主宪政,但孙中山心里想的是军主宪政和党主宪政。
共和宪制”还是“君主宪制”,都是一种宪制制度,全是反**独裁的产物,“共和宪制”与“君主宪制”两种宪制,都是民本位,平民百姓利益至上和神圣不可侵犯,是和平、民主、自由、共和、人权、多党、法治、平等基础上的“以民为本”。君主宪政与民主宪政都是**独裁者的克星;有君主宪政与民主宪政就没有**独裁;反之,**独裁者也是君主宪政或民主宪政的克星,有**独裁就没有君主宪政或民主宪政。
现在孙中山又再开始推销他的那套“军治”“军政”,其实危害很大,中国好不容易在他的幕后操控下,走到了这么一步,很有可能给孙大炮祸害大半。
要不然,他辛辛苦苦的劳动,付出,而且还心甘情愿的推段祺瑞上台执政,而不是自己上台组阁,就是百般隐忍,想要调和各方面关系。
现在孙大炮软硬不吃,坚持要来硬的,那也只能由他。
“军治”的军主宪政和“党治”的党主宪政根本不是宪制制度,而是**独裁者的产物,完全是封建**独裁体制的复辟;“军治”与“党治”政治是建立在暴力、恐怖、内乱、战争、流血,斗争、封建、一党、党治、唯我独赢、唯我独尊基础上的‘以权为本’,是比君主**还要**独裁的暴君统治,是最彻头彻尾的**独裁工具。
袁世凯与康有为早就称“孙中山是‘暴民’”而抵制孙大炮及其党徒进入政府权力,就连老袁都比孙大炮具有民主思想,反对军治、党制,提倡民治。
这真是滑稽啊,连老袁这样的人都比孙中山懂民主,真是可笑。
孙中山把国民革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在他眼里,人民是“无知可怜”的幼儿,革命党则是保姆。
但从后世的验证来看,他的这些理论,注定是要失败。
陈炯明才是最好的广东省长人选,现在国民党人始终不肯放弃军权,在广东勾结日本人,已经触及到了李安生的底线。
本来李安生一直百般容忍,甚至还在不断的迁就宋教仁,就是希望看到将来中国有多党轮流执政的情况出现,或者是共和党与国民党两党竞争,总要好过于一党专政。
但是,国民党看来因为有孙中山以及一干顽固派积重难返,不但难以兼并其他政党,相反还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要是国民党争气点,说不定李安生还真能容忍两党轮流执政,可宋教仁也无法阻挡国民党走向堕落,那他能有什么法子。
现在孙中山意图挑起内战,李安生与袁世凯的共识,便是要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荡平国民党掌握的军队。
李安生也打算借着这次机会,进一步整合共和党的势力,让中央系与东北系的关系再近一点,一荣俱荣。
中央绝对不能与东北决裂,这是双方的共识,否则中国将会大乱,中国发展势头良好,他们都不想当民族罪人。
不仅是中央军,连两江的军队都做好了南下的准备。
一路从福建进逼广东,另一路从江西进取湘潭等地,拦腰将湖南折断,打通与贵州的联系,从而将广东与两湖的联系阻断,从容调兵攻打韶关,直取广州。
“华山”号与“泰山”号战列巡洋舰这次停靠广州,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实地勘测,不排除从海上轰击广州沿岸的可能。
程璧光这次邀陈炯明出来,便是想要探探对方的意思。
李安生可是从后世查到了不少关于陈炯明的正面资料,才知道所谓的历史还真的不靠谱,在伟人孙大炮的照射下,陈炯明成为了反动军阀,可是只有深入的了解一些真正的史实,才知道何其荒谬。
后世陈炯明在香港病死,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棺材也是也是母亲备木的棺木,全凭朋友旧部捐助。
而当他最后面临军阀混战失败的时候,作战无钱,有部下建议广州开赌敛税,陈炯明说:“粤军可倒,而赌不可开!”。
他不接受外国势力,早在漳州时列宁派人送亲笔信寻求在中国的合作对象,陈婉言拒绝;日本人力争与之合作,陈言首先签字还我东三省,日方知陈炯明生活拮据,送八万元支票,陈炯明打叉让人送还,在当时各地军阀争先恐后寻求列强支持,自保疆土时,国有陈炯明吴佩孚如此豪杰,夫复何求!
陈炯明临死前,其女问有什么家事嘱咐,他苦笑对女说:“我对家事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旁边有人问,他对国事如何,他呈兴奋状,举手欲执笔,然后手已僵硬无法握笔,连说两句:“共和、共和”,共和之后语不成句,话未说完,便溘然长逝。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大公无私的伟人,像孙大炮那样的,不知道算是哪门子的伟人。
历史真的不可信,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尤其是后世的中国历史,什么都不能全信,只能半信半疑。
或者,有时候只能当成狗放屁,或者说鬼话,听天书。
程璧光有一句没一句的跟陈炯明谈起进来广州的变化,也在盘算着,是否能够说服陈炯明,拉拢亲信部下,随时戒严,准备在广州应对可能的内战。
只要陈炯明肯应和,那么或许北方军队不用兵临韶关,广东军队自个就乱了。
陈炯明也是有相当的人望的大佬,不会轻易的就给孙中山挤得靠边站,关键时刻,说不定广东民众在乱局之中更加的信任陈炯明这样的干才,而不是孙大炮为首的一干嘴皮子党。
“竞存(陈炯明字),这回孙文寓所给袭击,不知查的如何了?”程璧光随意的问着。
陈炯明唇上胡须耸动着,冷笑了两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