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考什么别考研(4)
“还要参加明年的全国统考?如果还是考不上呢?”
“考不上?就全泡汤呗,什么也不是。如果分数上了,今年与你们一起修的学分才有效,明年再与你们一起读研二。”他又喝了一杯。
“是这样。”我感到非常吃惊。在我的印象里,研究生招生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分数差一分都没戏,哪怕你是国家主席的儿子。我身边有无数考研人,历尽艰辛,有时不是总分差一点,就是英语分不够。有时真的就差一分,就被无情地挡在研究生门外。而他们也毫无怨言,只恨自己实力不够、命运不济,还很少想过其他门路,或者压根不知道还有其他门路可走。因为在他们眼中,全国考生都一样,人人平等。如今听了他的话,我豁然开朗,又算长了见识。
抬头看看曹真,只见他停箸默然,神色凄凉。蓦地,我又无限同情起面前这位久经考场而屡战屡败的兄弟了。他的心理压力一定不小,今年可谓孤注一掷。我不禁为他担心起来。
“喝!喝!”我举杯鼓气,“明年你一定会成功的!”
“难说,中国的考试!你知道我刚才讲的那个重庆师院的女生吗?她已经考了三回了,都把研三的课修完了,但还是没有通过全国统考,英语差两分,她三年修的学分全泡汤。”
“但我相信你,我们来打个赌。”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五十元钞票,“我赌你明年会成功,若我赢了,你赔我十倍。”说完,我将钞票从中撕成两半,送给他一半:“你保管一半。如果我输了,我赔你十倍。”
他接过半截钞票,惊愕地看着我,半晌说不出话来。他面部肌肉忽然扭动了一下,激动得要哭,继而又大笑不已。
“好!好!谢谢你的鼓励!我定会努力!谢谢!”他豪情万丈,一仰头喝干了杯中的酒,眼中溢出了泪水。
那夜,我们喝得酩酊大醉,我感叹自己终于跳出了乡政府那个肮脏的地方,感叹自己经历三次考研终于成功。他则泪眼婆娑,长歌当哭,嘴里时而骂娘,时而高歌,旁若无人。他的言谈举止,与我在寝室看到的判若两人。寝室中的他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仿佛钟江南所有灵气于一身,而现在,他却变成了一个性情中人,放荡不羁。他深情高歌电影《知音》主题曲:“天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声音婉转,悲情动人,就连旁边的服务小姐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不唱时,他声色俱厉,大声吼道:“他妈的,我就是要考上研究生!在中国,不读研究生,你休想爬上来!休想做人上人!……研究生,就是我的知音!”
总之,虽然我不尽同意他的观点,但我们却尽情释放出了各自心中压抑已久的苦闷。由于酒精的刺激,我们俨然成了最知心的朋友。当我们踉踉跄跄回到宿舍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半。
三
第二天是九月二日,新生报到、交钱、注册。
我起得很晚,醒来时,头昏欲裂,饥饿感和残留的酒精使我的胃一阵痉挛。曹真还在酣睡。我轻轻下床,看看镜子,两边的腮都陷了下去,胡子一夜之间也仿佛长长了许多。洗漱完毕,刮了胡子,才稍感清醒了些。
站在窗边,我活动肢体,骨关节吱吱作响。眺望城市,各种高大雄伟的建筑物矗立在四面八方,玻璃窗映着柔和的光芒,熠熠发亮,刺人眼目。街道上车辆川息,到处都是骑着自行车匆匆上班的人流。一天繁忙的生活就此开始。
我决定先去买生活用品。校门口右边有十几间店铺,全是日杂品,品种齐全,好像专为学生而开。买东西的人川流不息,学生居多。我在“五金”柜台前买了一盏台灯。涂着红红唇膏的中年妇女要价58元,被我砍到18元,终于成交。我离开时,她嘴嘟了一下,好像在表示不满。在一个专售茶杯的柜台前,蓄着浓黑八字胡的老板精明地向我推荐一个款式豪华的镀金茶杯。我问价钱,他吹嘘说:“小兄弟,你先看看这款式、这质料,不用说,你一用,绝对够气派!”我穿了件皱巴巴的夹克,面容也很消瘦,不知用了这茶杯是否真的气派。我感到他在讽刺我。我说不用了,自己挑选起来。最终选了个透明的有机玻璃杯,价格不算贵。老板有点失望。接过十元票子,他用手弹了一下,又举起来反复看了几下。我说十元的钞票不会有假,尽管放心。他说那倒不一定,现在五毛钱的纸币都有假的了。有个柜台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酒,红、黄、白、黑各种颜色都有。价格有的便宜,有的却上千。我走过去,想看看有没有我家乡的酒。仔细一看,好家伙,“五粮液”、“沱牌”、“全兴”、“郎酒”、“泸州老窖”等等,一排全摆在那里,巍巍壮观,上面立了块牌子:四川名酒。我顿感亲切,但离开时,却买了瓶银川产的“西夏”葡萄酒。我比较喜欢喝甜葡萄酒,味甜爽口,微醉怡人。又买了几样东西,手有点沉,便往回走。
第5节:考什么别考研(5)
打开门,曹真已经起来了。他正在梳头,头发一丝不苟地往后躺下,露出宽广的额头。我问他酒醒了没有,感觉如何。
“还行。那几瓶酒算不了什么,只要喝通了就没事。以前我在东山武校与教练对喝,两人干了三件。”他不无得意地说,“三件,三十六瓶啊,最终他倒下了!哈哈!”
我表示佩服。
放好东西,我试了试台灯,还行,只是灯座烫得厉害,大概是才用的缘故吧,我想。清洗了杯子,倒进滚烫的开水,看看有没有问题。静看一会儿,也还可以,没爆炸。
我问他报名、注册的事。
“我是跟读,没有名单、学籍,所以不用了。你要去报名吗?我陪你去。”
我表示感谢,于是一同出去。
在行政大楼七楼的户籍管理处,弯弯曲曲地排起了长队,全都是新入学的研究生。每个人手持入学通知书和户籍迁移证,表情严肃,似乎都在为能把户口迁到上海这所名牌高校而自豪。办公室门口贴了张“通告”:请办户口的同学每人准备60元人民币,不设找零。办公人员是个精明的中年妇女,她动作利索,一手接过录取通知书和户口迁移证,一手持公章,“啪”的一声,往上戳了一下,一个腥红的章便盖好了。然后两份叠一起放在一边,收钱。由于“通告”上已经写好“不设找零”,她收钱毫不费时,只需用手摸、弹一下钞票,看是否有假便可。
“请问,为什么要收60元啊?”轮到我了,我礼貌地问。我原以为办这个是不需要钱的。
“手续费。”中年妇女头也不抬,过了好一会儿,才冷冷地回答。
我自讨没趣,心中有点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