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无愧的名人,个性强,爱面子,是他最大的特点。
可是,如果同意了这门亲事,自己的那些社会理想、那些民主和科学的追求岂不成为了别人的笑柄?
况且,对方到底长相如何,学识如何,自己是一点都不知晓,同这样一个毫无感情的异性生活一辈子,有何乐趣可言,更谈何幸福,这是自己万万不能接受的!
可是,亲事却迫在眉睫,究竟该怎么办呢?
公元1937年的这个秋夜,注定让乔向文一生难忘。
多少年后,无论在情报保卫战线,还是在一线带兵,无论是在山东、东北,还是在南方的临江,紧张的工作之余,常常会想起鲁南的那个秋夜。
还有一个难忘的夜晚,那是在东北,在那座小城,文静把八年苦熬的情感向他倾诉,那时的震惊、感动,也是闭起眼就能想起。
路,是走出来的,人,是被逼出来的。
躺在床上,毫无睡意,翻来覆去的想,却终是找不出答案,于是披衣下床。竖起耳朵,听听,整个宅子里静悄悄的。
轻轻拉开了门栓。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村前参差不齐的杂树浸润在夜雾里,此刻渐渐黯淡,恍恍惚惚的。薄凉的夜和薄凉的露珠一样清冷。
月光印入池中时,虫声四起,鸣叫声音如清泠的溪水,顺着夜色肆意流淌,从村南的水塘到村东头的黄土岗。这样的叫声,曾经陪伴他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象催眠曲一样,让向文的梦境又香又甜,可是此刻,却让他莫名地感到心烦。
眼前这安静的夜啊,多像一个大布袋,装着人类神秘的来路、今天和归宿。
向文仰望着夜空,慢慢踱着步。
在学校,除了常规的功课外,向文读了很多进步的书籍,外国的,本国的,普希金,奥斯托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鲁迅,郭沫若的、诗歌,他基本都反复阅读过。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与主人公同悲泣,同兴奋,同沮丧,甚至于他能背出其间的许多段落。
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都让向文看了几近窒息,忍无可忍,然而,代表社会进步和新生事物的觉慧,在新思潮的催动下,勇敢地打出了民主的大旗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他大声地喊出了那句朴素的真理:
“这个家庭是无可挽救的了!”
七月,那场抗日游行,终于让向文找到了感觉。
记得那是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
夜半时分,上铺的同学高飞悄悄透露给了他一个消息,第二天济南几所学校部分师生组织反日游行,因为校方反对,所以只能偷偷跑出去,再重新集中,加入游行队伍。
“向文,你去不去?”高飞问。
“去!”他非常干脆,日寇欺人太甚,政府消极抵抗,这亡国的日子还会远吗?
“好,人多力量大,那天亮我们分开出去,不要让老师知道。”高飞压低声音关照道。
第二天,他们到达永和广场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上千人,济南各个学校的都来了代表。
四周很多群众围观,指指点点,更多的人在为学生们担心,国民政府一定会很快前来阻止镇压。
带头的一个老师模样的人,引导大家排好了队伍。
游行开始了。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反对华北特殊化!
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口号喊得人热血澎湃,大家挥着着拳头,表达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从趵突泉路到骊山路,就在快要走到省政府的时候,情况出现了。
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拦住了前行的道路。
国民党济南市长得知学生举行抗日示威大游行,急忙调来大批军警,封锁了道路,既是迫于日本人的淫威,也是南京政府的要求。
双方对峙着。
激愤中,不知哪名同学拿了块石头,悄悄地砸了过去,一名士兵头上冒血,其余同学纷纷效仿,就地找到树枝石块,扔向荷枪实弹的士兵。
啪地一声,面对冲上来的学生,紧张的士兵队伍中有人开了枪。
为首一名学生倒下了。
短暂的惊诧之后,游行队伍突然变得无所畏惧,大家义愤填膺地冲向了士兵的阵营。
本来只是警告性的,没想到真的出了人命,再一看这种场面,如果真的开枪,将来追究责任谁敢承担呢。
指挥官立即吩咐士兵们让路。
这一场搏斗,大长了学生们的志气。同学们高呼口号,勇敢地冲出了包围圈。
接着游行队伍继续出发。同学们边喊口号,边发抗日传单,一些同学还在人群多的地方,就地展开演讲。
队伍到达北大街时,看到日本药店“东洋宝”,店面不大,店门上方挂着非常醒目的日本广告画,大家群情激奋,大喊着一窝蜂上去对着药店一顿猛砸,转眼间就把店面给砸了,招牌也被撕得粉碎,吓得日本老板屁滚尿流,从后门跑了。
那场游行大快人心,那名受伤的同学只是被打中了手臂。
仰望天穹,满天的星星远远地闪烁,想着那场游行,向文的心突然怦怦地加速跳动。
不知怎么地,闻着浓浓的果香,看着亮晶晶的星星,脑子里突然跃过了一些名字,独眼将军刘伯承,锄奸高手陈赓,红军之鹰林biao,和尚将军许世友。
这些人他都是听国文老师在课余讲起的,红军,朱毛,瑞金苏维埃,上海特科锄奸,翻雪山,过草地。。。
每回听着,怀想着,向文都会热血澎湃。
在这个难熬的深夜,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并且再也压不下去。
辛亥革命的枪声已经远去了那么多年,觉慧们早已投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激流中,刘伯承们正在为布尔什维克理想浴血奋战,日寇的铁骑已经碾过了东北同胞的身躯,压向山东,河南,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妇女被蹂躏,多少儿童成了孤儿,多少国宝被掠夺。
可是自己呢?
他悄悄来到星竹的房间,小丫头已经睡下。
他爱怜地看着妹妹,把小围巾放在了她的枕边。
这一刻,他的心情矛盾至极,留在家里,意味着必须要服从父母的安排,与那个素不相识的颜家小姐结为夫妻,从此与革命、与社会理想错肩而过。
离开呢,迎合了心底的激情和理想,却也意味着从此走上了一条叛逆而绝不平坦的路途,与陈家集、父母,尤其是眼前酣睡着的可爱的妹妹,从此相隔天涯。
决定是痛苦的,抉择的过程更痛苦,更纠结。
1937年的这个秋夜,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抉择,从此改变了二少爷乔向文的人生之路,让父子如隔天涯,让兄妹不得相见?美丽多情的颜小姐最终又会以怎样的方式与父母指定的未婚夫见面呢?()
第三章逃婚
第三章逃婚
其实,乔家大院里,此刻不平静的,绝非向文一人。
雕梁画柱,字画满壁。
雕花大床的四根柱子上金龙盘绕,龙的眼睛镶嵌的是宝石,栩栩如生,床的门额、檐额、隔门上都雕着花,富丽堂皇。。
这个晚上,做儿子的不平静,做老子的也同样不见得平静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