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北上南下 > 第97部分

第97部分(2 / 2)

扎营在此,就像一根绳子,把秦皇岛、葫芦岛、锦州连成了一条线

杜聿明连战连胜

此后,他率领大军,稳扎稳打,逼近锦州

此刻与他对垒的林biao,却依旧没有找到的部队,他把指挥部设在锦州后,左等右等,山东八路军和苏北四军还是一个都没到达

这下他急了

两军交战,贵在神,可是敌人已经开始大量集结,我们原计划的部队呢?

**心急火燎地匆匆南下,从锦州带着卫兵一马狂奔到兴城、锦西一带才停住了脚

与杜聿明刚好走了个相反方向

兴城,兴城,此刻却令**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面对中央要求锦西阻击的命令,手里却没有一支可以指挥的部队,戎马一生,这简直算是最离奇的经历了

奈,他暂歇兴城,一边听着隔壁的枪炮声,一边等着属于的部队的到来

刚住下,一批部队就来到了

林参谋们开始一高兴,以为是四军的主力到了

再一细看,这群部队伤亡极大,极度疲惫,很多官兵衣衫不整,有的人甚至鞋子都没有

这正是从山海关一路北撤的独立支队

“唉”

当乔向文、马司令、蒋政委向林大将军敬礼时,林看着他们一脸的憔悴和疲惫,暗叹了一口气

听了他们关于山海关的作战,关于一个半月的星夜行军情况,这名向来以铁石心肠著称的战将,一刹那,心也变得软软的

有理由去责怪这样一支长途奔袭,为了大局不惜自我牺牲的部队呢?

安慰了一下,林还饶有兴趣地听了乔向文关于山东锄奸和情报工作的一些汇报

之后,林和他们一一握手告别,从此也就记住了这三个干部

几年以后,麾下百万大军,战将数,他还能在开会遇见的时候,主动叫起他们仨的名字

这对于不苟言笑的林老板来说,也算是一个破例

这会儿,他要求他们继续往被撤到后方去,先行剿匪,休整一下,然后赶赴长春,拿下来

当晚,面对延安,发出了一个对于他来说十分困难、甚至有几分沮丧的电报:

我部拟参加作战者皆疲惫涣散,战斗力甚弱,武器弹药不足,而一时难以有效补充,自总部起,通讯联络至今未能畅通,群众基础较差,敌利用我之弱点,层层逼近

针对目前形势,我特提出以下根本性意见:我军要努力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要努力避免仓卒应战,应做好放弃锦州以西战役之一切考虑、准备

没有人,延安方面收到这封急电的反应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回复

第二天,兴城就落入了杜聿明的手里、

东北林老板被迫率队北撤

杜聿明一路突进,大军所到之处,葫芦岛、锦西、锦州相继收入囊中

在军事斗争艰难起步的同时,中央对东北的政治斗争、城市接管工作也一着不让

苏联的态度,是当时三国四方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重兵进入东北、打败了关东军的苏军来说,难题不是把大量的先进工厂设备搬回国内

就像他们攻占柏林后,美国人捉拿德国科学家,苏联人忙着搬运武器仪器一样,训练有素

难题在于,如何处理与国共两党的关系

对于**,论从感情上,还是意识形态上,苏联上多一些亲近

**毕竟长期属于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源源不断地接受着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指导,虽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苏联的意见并没有被听取,但是这并不妨碍两党那种由共同信仰凝成的战斗友谊

对于国民党,由于国民党亲美反苏,使得苏联人本能地不愿亲近,但是为了保证的在华利益,它又必须遵守《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将打败日本关东军获得的东北三省交给国民党政府,而非**

看一下当时苏军最高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给延安的的一份公函,就当时苏军的尴尬心态

按照苏军统帅部的规定,蒋军和八路军进入东北,必须遵守如下特别的规定:

1、 苏军退出东北之前,按照国际惯例,任何军队不准进入东北;

2、军部队已经到达沈阳、长春、大连等地者,苏军统帅部恳请八路军总

部责令其退出;

3、 未经苏军允许进入东北之蒋军,已被苏军缴械

根据这一通告,**提出将已经和即将到达东北的八路军、四军,全部改成东北人民自治军,不做正规部队看待,以东北地区的地方性部队名义开展活动,主要任务是与苏军合作,肃清日伪残余势力,消灭土匪,维持社会秩序这样就可以不受条约的约束

所以,现在开始,林就是东北自治军的一把手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斯大林好处要拿,但也不是一点没人性

第一百七十五章无法开打的攻击战()

第一百七十六章长春不能打

第一百七十六章长春不能打

第一百七十六章长春不能打

苏军态度模棱两可

斯大林对于曾经不听话的小dd,时而批评,时而鼓励,但总体上,还算过得去

**需要的就是这个

让你对国民政府横眉冷对,那不现实,毕竟,人家是合法政府,你们两国之间签了合同的,不能轻易撕毁

在这种情况下,毛伟人一点将,东北最高决策机构立马刮起了牌子

机构叫东北局

地点,在沈阳

老大,那是彭真,政治局委员

老规矩,党指挥一切,武装力量,根据地,统统都归这个机构管

罗荣桓带着山东十万八路军,一路跋涉而来,担任了副政委

身体本来就不好,从此一心一意干政工

原因很简单,也不是毛伟人不重用这个老乡,山东昔日的一把手

而是,彭真资格太老,人家早就是政治局委员,亲自兼任了自治军的政委

政委,你懂的,那个年代,就是一支部队额的最高决策者

所以,罗荣桓很安心,从没啥意件

不过,这个机构很短命,半年多一点,自治军就换牌子了,一方面苏联撤了,不再需要遮遮掩掩,另一方面,林总很不爽,呵呵,也难怪,那么大的一支部队,征战东北,可在这个东北局里,军队没一个代表,慢慢看,矛盾很快冒出来了,跟山东早年一样,指挥打仗的人不是决策者,而决策人对于军事,又不太在行,最终玩起窝里斗

不管样,**杀到东北,一边忙着与苏军洽谈,在苏军忙着搬运工厂机器装备的时候,他们组织已经到达的队伍和原东北地方武装,开展小规模的城市接管、剿匪

不久,不仅要求参加自治军的群众多了起来,部队的武器装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关东军的武器,苏联老大哥但凡看不上眼的,都留了下来不管是**,还是国民党,谁先抢到就是谁的

炮兵旅,就是那时候成立起来的,很快就派了用处,那几十门暂的大炮都是接管日本人的家伙,关东军还没用过几次,连着炮弹一起缴枪不杀了

在苏军的默许下,山东八路军很快接管了辽宁、吉林、铁岭、四平、营口、通化大片地区

长春、哈尔滨这些东北大城市,则换了一种方式,苏军接管,自治军协助,换汤不换药

老蒋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牙齿咬得蹦蹦响

山东八路军社会部副部长乔向文,此刻依旧和独立支队战斗在一起

面见林总以后,得到的指令是,稍事休整,迅带着队伍北进长春

那里是关东军驻地,也是伪满洲国所在地,城市基础好,在被苏军攻占以后,那里附近目前还没有一支我党的部队

一旦苏军撤离,独立支队要最快度,入城接管

乔向文把这一情况电告了此刻已经到达东北的罗书记,请示的下一步工作

有意思,这就是当时的格局

山东八路军认老领导,很正常,可是老领导已经不管军事了

管军事的林总,此刻连东北局委员都没挤进去在党内,地位那是相当低的,党指挥枪,咱们的老规矩,你指挥军队,但你得听我的,这就是体制

罗荣桓此刻就在沈阳呢,一问大领导,行,你就先完成林总的任务,再回到总部来复职

由于通讯手段差,加上避开**的监听干扰,这一段在长途作战中,乔向文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