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北上南下 > 第156部分

第156部分(2 / 2)

成立民族工商联,意味着临江军管会尤其是乔向文对于民族工商业的认识到了一个的高度

之前,对待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一直在变,难怪有些民族资本家心存疑虑,导致风雨飘摇,局面不稳

看看**过去的政策,就知道不能怪资本家:

土地**战争时期,对民族工商业,以排斥和打击为主将民族工商业与资产阶级混为一谈,党的文件明确规定 :

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店东小厂主等等以及所谓中小商人,都是**的障碍;

没收反**派的一切财产、没收中外大资本家的大工厂大商店银行矿山铁路外,还提出了如果小厂主怠工闭厂,便也没收他的工厂,那时候最蛊惑人心的口号,就是“工厂归工人管”

即便是毛伟人主导的井冈山,政策最温和,但是由于认识的模糊,以及**经费的紧张,井冈山的红军同样对上了一定规模的工商业企业重者没收,轻者罚款,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有钱有势有枪,这就是资本家

抗战期间,情况就明显好准多了,**连死对头国民党都能不计前嫌,对民族资本家那就加放宽了,在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里,就包括这部分人,可以说,这段时间,对于这些人,还是以利用为主,团结为主,看中的是他们的实力和影响力,抗日,需要这些东西啊

后来,随着**力量的壮大,随着形势的变化,慢慢将资本家分成了两大类,一类叫官僚资本家,一类叫民族资本家,慢慢地能做到区别对待了

经过几年的解放战争,民族工商业逐步得到了发展,它们在提供工业产品、活跃城乡经济、增加群众就业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各方面对民族工商业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主张**要成立的是公有制、无剥削的社会主义国家,决不允许资本主义存在,有的主张要极大限度限制民族工商业发展,让它慢慢自生自灭

临江解放后遇到的状况,其实与国内各个城市基本一样

乔向文之所以想到要成立工商联这个组织,一方面,自己分管财经,怎么把接管的国民党时期的官办企业改变性质后继续办好,但是,这些企业毕竟数量很少,数量多的是一些私营企业,要把临江经济搞上去,不把这部分的积极性发挥出来,那几乎没可能

让乔向文下决心冒险一回的是,在前几天的内部文件里,他看到了毛伟人的一段话:

“应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即投机商业,奢侈品和迷信品工商业,而不是正当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对这些工商业当它们困难时应给以扶助使之发展”

毛伟人,前面说过,遵义会议杀入三人军事小组,37年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在为期几年的几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彻底整垮了王明,从43年开始正式担任党的主席,政治局主席,在党内的威信和权力从此走向巅峰

毛伟人的话,那还有错?

正在修改着文件,电话铃响起

“我是乔向文,请问哪位?丁一,好,办妥了?好,我在办公室等你”

听到丁一的这句话,几天以来一直提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做了几下运动,拿起修改好的文件,走进隔壁范秘书的办公室

“小范,你写的这个材料我看稍微修改了一下,你再给看看,让文印室打印三份交给我”

范文芳接过材料,坐下来看着,看领导没有走的意思,不禁有些奇怪

平日看好文件都是喊自己过去拿,今儿个主动送过来,说完话还不走,看起来心情不错

“乔副主任,遇到啥高兴事啦?最近几天都没看你情绪好过”

他咦了一声,坐到了椅子上

从特大投毒案件到李来喜被杀,紧跟着梁亮出事被抓,一件接着一件,就没啥好心境

“那你猜猜,啥事情会让我那么开心呢?”和秘书开起玩笑来了

范文芳好奇地看着他,认真地想了一下,笑着道:

“投毒案破了?不会,如果破了,你一定早就坐不住亲自过去了,难道是梁亮?”试探着,看看门口,放低了声音

他竖起大拇指,不愧做了自己几个月的秘书

范文芳看到他这个手势,喜出望外

那天在听到许一梅的汇报后,他从十几年前的拔刺行动中受到启发

喊来治安处副处长丁一和法律专家范文芳,最终商定了一个看起来有点冒险的计划:

围魏救赵

那天个人关起门来,透彻细致地分析了梁亮案件的来龙去脉

一方面,因为普天建设公司刘鹏的举报,梁亮开始了一段艰难的采访,继而陷入了一场巨大的风暴之中,同样,因为这个刘鹏的矢口否认,梁亮瞬间从优秀记者成为了虚假报道炮制者,冲动之下的小伙子继而又干了件傻事,无意中把刘鹏摔成了脑震荡

无论如何,刘鹏是整起事件的核心人物,只要他开口承认,梁亮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剩下来的医疗费等,就可以把它定位民事纠纷调解结案

另一方面,和平区建设组组长张青山,利用滨江公路的施工,索贿受贿,中饱私囊,把临江解放后的头号工程变成了自己谋取私利的聚宝盆

如果,张青山的这些不法行为得以查证实,那自然可以将他绳之以法,同时自然而然地洗清梁亮的不白之冤

四个人反复斟酌,一致认为,以张青山的身份和资历,在刘鹏拒绝提供第一手证据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对他采取任何措施

最终,大家不约而同将目光盯在了刘鹏身上

乔向文和范文芳正小声说着话,外面人影一动

丁一

他忙站了起来,将他带进了自己办公室,随身带上了门

接过范文芳递过来的茶水,丁一猛喝了一口

一番话,把梁亮解脱了出来

但是,却把乔向文和三大队从此至于了各种明枪暗箭之下

为何?

第二百九十二章围魏救赵()

第二百九十三章满载而归

第二百九十三章满载而归

第二百九十三章满载而归

围魏救赵之计,关键在于孙膑指挥的军队,必须确实让魏国的国都大梁感到惊心,赶到巨大的威胁,唯有如此,进攻赵国邯郸的魏军此才有可能回援

连日来,丁一秘密开展着工作

梁亮被抓,表面在于刘鹏的受伤,但这只是表象其实质在于,刘鹏在关键时刻出尔反尔,矢口否认之前所有的举报材料

刘鹏因何反戈,目前原因尚难以确认,但有一点似乎可以推断,他一定是受到了张青山或者张青山背后某一利益集团的威胁、恐吓

在那天四个人的讨论中,范文芳提出的围魏救赵之计最为可行

普天建设公司,临江建筑行业谁人不知?

开始时候,就是刘鹏带着同村几个年轻泥水匠、木匠外出揽活,庄家人的勤劳加上伟人的机灵,慢慢在临江有了小知名度

抗战胜利后,这小子依靠几个大老板的支持,成立了普天建设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房屋建筑、市政道路、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四大块,员工达到两百多人,这个规模在当年的临江算是首屈一指

树大招风

业务做大了,公司也就没啥秘密可言了

丁一亲自出马,只用一张工作证和治安处的介绍信,就在军管会财经部查到了关于普天公司的所有注册情况、大概规模等等

治安处,负责全市社会治安基础工作,了解一些重点企业的经营情况本来就是职责所在

丁一连续跑了几家建筑公司,初步了解了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处了不少朋友也就在过程中,普天的问题被丁一这个昔日的神枪手准确搭脉:

逃税

因为税收政策的不健全,加上基层税务机关的官僚主义,在临江接下诸多大工程的普天公司,粗粗估计,一年营业额在一千万以上,但是查遍它所在地的税务所的纳税材料,发现成立五年多,这家公司竟然只缴纳过几百块钱的税收

插一句,国民党政府的税务机关在军管第一时间,就被**接管,其中的税务人员除了一部分业务人员之外,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南下干部,尤其是一些负责同志

税收是临江的命脉,在丁一走访税务机关的过程中,他对什么屠宰税、货物税、临商税、印花税等等,都是第一次见识,隔行如隔山嘛

在税务机关了解到,一般工商业企业逃税,主要花招有这几种:

花招之?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