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北上南下 > 第204部分

第204部分(1 / 2)

>    出了军管会,星竹想都没想,立即赶到了周颍家里。

这几天,叶小云一直住在这里,每天和星竹商量乔向文的事情,既然有了李主任这样的暗示,星竹马上有了主意。

叶小云听了,也觉得目前情况下,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最快见效了。

周颖又给她俩出了点主意。

当下决定,说干就干,当时两女孩就商量好,第二天就出发,一路去北京,一路去柳州。

一个是为了哥哥,一个是为了最亲爱的人。

两个女孩子,豁出去了。

!@#()

第394章红色电话突然响起

第394章红色电话突然响起

第三九四章红色电话突然响起

顾清明这几天很轻松。

说到底,还是那封神秘的举报信帮了大忙。

他自己也知道,如果不出眼前这档子事,以自己的年龄、临江解放后的工作实绩,与乔向文相比,都丝毫不占优势。

唯一胜出的,也就是资历。

28年入党,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对临江的情况知根知底,无论历史、显示、风土人情,还是人脉资源,领先一筹。

然而,退回来讲,这也是劣势。

资历固然老,但是这也意味着自己的年龄大了,放眼省级领导,绝大部分也就四十出头,五十以上的几乎没有。

再看乔向文,三十三岁,部队正师级干部,立过特等功一次,一等攻两次,二等功三次,到了临江后,不管是是非非,人家大刀阔斧把土匪镇压了,敌特团伙破获了,社会治安基本稳定下来了,成绩有目共睹。

还有很重要一点是,在接近崩溃的情况下,把临江的经济生产给搞上去了,上个月,省里排名,临江的经济总量已经明显好转绝对值已经超过了省会。

这个成绩,为乔向文赢得的加分太多了。

顾清明一边和组织部长说着话,听他汇报这次特别党代会的筹备情况,一边盘算着自己的心思。

根据省委要求,党代会十天以后召开。

这次党代会,也是临江的第一次,最主要的任务是选举市委领导班子,之后,在此基础上,成立新的临江市人民政府。

本来,是三名军管会领导各管一滩,但是风云突变,乔向文被隔离审查,李作人带领63军转战东北已成定局。

天赐良机。

连日来,顾清明很有一种天欲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踌躇满志,各部门头头往他办公室跑的人明显多了不少。

这不明摆着嘛。

党代会筹备领导小组由李作人负责,但工作报告由李顾清明来做,其间玄机多多。

乔向文啊,乔向文,只能怪你运气不好,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关键时候来了一封举报信。

在专案组找顾清明谈话的时候,他采取了大处表扬,小处供给,明里是夸、暗里是贬的方法,把乔向文的工作大的方向给了肯定,但一一列举出来的,却是一件件失误、错误。

对待乔向文的致命一击,来自他的一次暗示。

那次暗示,地点也是在他办公室,坐在他办公桌对面的人,是钟有光。

乔主任出了这事,专案组那里正在紧密调查,如果你能结合工作,为专案组提供一些实在的证明材料,一定会让专案组领导记住,那几个人可都是公安部、省公安厅里的人,他们一肯定,这临江的公安局长你不想当也推不掉,有光,这种时候,你要抓住机会,好好配合啊,你的能力我是了解的,市委成立后,我也会好好向大家推荐你的,好好干!

钟有光眼睛一亮,脑子里的血往上一涌。

人为知己者死。

顾记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木头脑袋也动了。

回去以后,想了半天,费尽心思,罗列了几条,之后,悄悄地找了专案组。

时势出英雄,同样,也能出狗熊。

老四野的队伍里,就这样出了一个和平时期的“叛徒”。

就这样,一念之差,一个昔日的战斗英雄,卧倒了,不但让老战友们在背后处戳指头,还挨了范文芳一耳光。

失去了部下的尊敬,失去了深爱的恋人,钟有光能得到他梦寐以求的那个位置吗?

与此同时,为乔向文叫屈喊冤的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信,也是一封一封向省里写,向中央写。

有临江公安局的干警,也有临江民主党派的知名人士、民族资本家还有一些普通群众。

这些人或者是乔向文的部下,或者是工作对象。

他们不相信,那个出生入死、战功赫赫、让群众感到温暖、让敌人感到恐惧的正直无私的人,会是所谓的特务、叛徒!

这些情况,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关注。

批示不少,但都要求慎重对待,要抱着对革命干部高负责的态查清真相。举报内容如果真实,要严查不待,如果属于栽赃陷害,要坚决纠正,还人清白。

专案组感到了其中的分量。

省委内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开始接到举报信时,省委主要领导并没有过于在意,对于乔向文,大家还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信任的。

事件急转直下,来自于公安部领导的一个批示,公安厅长专门向记们作了汇报。

解放之初,几个城市的公安局长因为进城以后,经不起诱惑,最终包庇敌特,犯下罪行,所以公安部领导对于乔向文的这封举报性十分重视,并专门指派部政治保卫局的一名副局长前来查处。

在这种情况下,省委主要领导本着查清事实、弄清真相的想法,让乔向文暂停工作,配合调查。

然而,在那个特务横行、阶级斗争之弦绷得很紧的当下,公安部那名局长的到来,很快让省委领导的想法落了空:

暂停工作变为了隔离审查;

查清真相变为了交代问题;

加上个别人的趁机捣鼓,乔向文的问题一拖再拖,转眼间已经两个月。

一封举报信,惹了那么大的乱子,这是省委主要领导一点都没有想到的,在看到有关领导批示之后,他专门听取公安厅同志汇报,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一名军队的高级干部,长期从事秘密战线的工作,就因为一封举报信,受到了如此的待遇,两个月折腾下来,还是没有一条过得硬的证据,证明他有任何历史问题。

进退两难。

专案组举步维艰。

一封来历不明的举报信,一根紧张的反特弦,一个过于草率的决定,一帮无限拔高的执行者。

最终带来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目前看来,仓促之间的这个决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给刚解放的临江政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眼下这种情况已经是省委主要领导无法掌握的。专案组是公安部的副局长坐镇,调查的是四野著名的红色特工、高级干部,而这名同志,正是临江社会治安的主要领导者,领江经济版图的主要设计者。

临江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届时将选举出全新的市委班子。

这种情势,与其说考验着百业待兴的临江,还不如说,考验的是省委的执政智慧。

李作人多次来找记,强烈要求尽快结束调查,恢复乔向文的工作,在关于新的市委记人选征求他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只推荐了乔向文,对于顾清明,他不愿意做出评价。

顾清明呢,最近也跑来省城很多次,利用汇报党代会筹备工作的机会,向记们表达了他管理好临江的决心和信心。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