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公主出家是件大事,甚至比从前公主下降都更引人注目。赵朔心中多少有几分歉疚,不仅修了一座宛如宫殿的道观,且大张旗鼓的将公主送进去了。
出家之后,公主就有了道号,不再称公主,改称真人,但其实也并未脱离红尘,只是远离了是非纷扰。
观名云山,建在京城西郊云山下,这一片阡陌都成了公主名下的产业。女冠修行又不必剃发,遁入山中甚至比做公主还清净。
皇后为女儿求情,反而合了赵朔的心意,夫妻二人在公主移居云山观之后屡次驾临。盖因云山有一条澜江流经千里而成的分支,岸边长满梧桐,因此得名桐花川,迁都之后民众士子都爱到此地踏青,这座云山观也因此占尽地利,因此帝后亲临说是踏青,赏花,也并无不可。
寿康公主出家之事,其实并非仅仅是赵朔疼爱公主,更大的原因在于,自从他当年迎纳巫烛之时就已经下定决心不受祭宫掣肘。巫女确实上通神明,但人间毕竟属于帝王,赵朔借用神明之力,可不是为了给金身增添光彩。
迎纳巫烛,祭宫势力失去了最有力的领头人,且将一部分对神明的敬仰转移到自己身上,大张旗鼓昭告天下公主从今之后是女冠,势必吸引天下道士文人前来趋附,前有师夜光联结佛门弟子,如今他自己的女儿又身处道观之中,佛道从此之后就从民间一跃到了官面上,祭宫就再也无法独大了。
这都是有迹可循的事,天下人看在眼中,自然有明白其中布置的人。可赵朔做的无可指摘,更不露痕迹,自然无法加以议论。至于他的心腹重臣,自然知道的更早,更清楚,却都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反对,何况有些人甚至是乐见其成。
多年以来祭宫的势力与宫闱是最近的,除此之外,靠着巫女与大臣的私情,其实也与朝廷紧密相关,她们虽然不能走入尘世,但毕竟可以进入达官显宦的后宅,真要做些什么简直易如反掌。
赵朔知道这里头能有多少上下其手的地方,早就有心整顿,只是时机不到。如今终于着手,心明眼亮的人也不是没有怨声载道,腹诽不断的。但毕竟没有动祭宫,皇帝宠爱自己的公主,又有皇后求情在先,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修建云山观花费虽大,但用的是内帑的钱财,纵使有人劝谏,毕竟声音不大,就尽可以当做没有。
赵朔在此事上没有遭到太多阻力,心情倒也不错,把劝谏都当做耳旁风,但私下倒也是问过近臣的意思的。曹禤出身巨族仕宦之家,年轻的时候或许与巫女有染,但到了他这个年纪,早就把这些看淡了,是最能明白赵朔的意图与苦心的人。其实这件事若没有曹禤置之不问,闭门谢客,不搭理任何想要劝阻赵朔的人,甚至不会如此顺利。
齐昭昀自己对外是不会说他其实连来生都不愿意相信的,说出去岂止令人侧目,简直惊世骇俗。他对赵朔说的是自己信的是道教,赵朔也就信了,欣然点头。
顾寰的话好说许多,他直说了自己当年对祭宫的怨恨,赵朔也就不问了。
这三人中,曹禤年高德劭,与赵朔君臣之间还有朋友之义,虽然是对祭宫最为笃信的人,但同样也明白赵朔不得不推崇佛道的理由,齐昭昀自己就可算是道门的人,也就不会出言反对,而顾寰么,赵朔就更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