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原本担忧将来顾璇玑扶持儿子登基,两位太后并尊,自己恐怕就不得不安置在边缘,失去权柄。然而现在她死了,自己的地位也并没有更好。
要不然背水一战,争夺皇位,要不然就等着将来顾寰一派对自己和儿子们斩尽杀绝。
宫中势力也就这么两派,无可缓颊,这一场争斗是停不下来的。即使皇后认输到底,她也不能摁着自己的儿子和父兄真正服气,一点麻烦也不惹,最后摇尾乞怜,盼着顾寰与赵霈宽和。
这固然是赵朔的心愿,可蝼蚁尚且贪生,一味低头没有好结果的。
皇后没料到赵朔揭开自己心属的时候会这么早。更没有料到这试探如此直白,先是将赵霈变为嫡子,且不与自己联系起来,然后配备名师,让他没有封地王位就出阁受讲。
他才五岁,虚岁也才六岁而已。
皇后简直想问赵朔到底知不知道这样或许会害了他的太子,但旋即又觉得还不如问夫妻一场,真要走到今天,不信她到这种地步么?
想也知道不会有答案。
但倘若问问自己,皇后又很明白,她确实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真正毫无私心的扶持赵霈登基。
说来其实符合常理。她有的是儿子,亲生的,抱养的,好几个,哪一个做皇帝不好过赵霈登基?她并非别无选择,何况赵霈太小了,这就是他最大的劣势。
其他几个已经封王,且颇有威信,且皇后还活着,赵霈只是礼法上算作嫡子,但也勉强,如果真要攻讦,不是找不到弱点。
这个局面早就注定了,因此赵朔给赵霈最大的依仗是军权,是顾寰毫无争议的威信和他手中的大军。
真是慈父心肠。
皇后在灯下焚烧一张纸,忽然想起赵济的忌日已经过了。
现在又有人要走到他的老路上了。人啊,为什么总是这样。这一回她真的不再是贤妻了,想想几十年来夫妻恩爱,简直像是梦一场,又像是个笑话而已。
哈哈。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霈
皇后的本性,其实和赵朔十分相似,否则夫妻之间也不至于能够配合无间。多年来这对夫妻其实并不依靠情爱维持婚姻,而是无法分割,互相依仗。因此赵朔的内宠颇多,皇后也并不真正在意,皇后在赵济一事上究竟无辜与否,赵朔也不会真正追究。
他们保有一种默契,是因为他们所有的已经太庞大了,轻易不能翻脸,更不能动摇。
有一道线必须被坚守。因此既然赵朔已经决定以赵霈入储,那么下一件事就是如何让皇后与皇后之子接受这个结果。赵霈的出阁受讲就是一个契机。
庄明皇后已死,在世的皇后与太子之间,就必须保有一种默契,至少表面上维持合乎礼法的关系。至于已经年长的几个儿子,赵朔决定,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让他们自愿交出手中的权力,用顾寰的势力威逼,再收走皇后手中的权力,以此抽干他们反抗自己的力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