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城中池(下) > 城中池(下)第6部分

城中池(下)第6部分(1 / 2)

>  “我的立场永远是杀与被杀……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现在都快变成我的一点私心了。”

“下一个死的,或许是我。然而我已经无法抽身了,如果不再听任命运的摆布,我又曾经做过些什么呢?”

“商鞅以车分首,吴起乱箭穿身……舍身取义,这是我们都能做到的。”

原来,他早已算计好了一切,在吴天子面前毫不遮掩,在百官面前显示地位官衔,在世家公子面前展放生平所学,原来都不是无的放矢。他跟我说那样一番话,只是想在临死前,找个人,把心里积郁已久的东西说出来而已。

每每吴楚开战,有八方诸侯犬伏窥伺。毫无疑问陈炀所为是在为楚国争取一个可以出战而不授诸侯以顷戈之柄的时机。楚王出尔反尔,又毁约定休兵的三个月战期,这才一个半月,这样的兴兵本会使得楚国军心萎靡,将士百姓心存抱怨。可因为这件事情,他们已经成为名正言顺的仁义之师了。

由於楚司败及和亲使团之歼,诸侯袖手不倾,百邑虎视眈眈。楚国军队士气愤慨激昂,朝野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吴王这一步走得实在荒唐,为杀一士而崩废天下礼乐,无事还好,可恰恰中了楚国抛砖引玉之计,无疑成了自毁长城。

我明白他的立场,陈炀必须杀,可怎么也想不到会犯这么大的疏漏。

浅阳这两天显得很疲劳,他总是一个人坐在宣事殿里叹息说,“我如何能不杀他,如何能放这样一个人回楚国,纵虎归山后患无穷。可这棋走一步是错,退一步还是错。”

很多东西难以一言概之,如果来的不是陈炀这样的人才,浅阳也不会起如此大的杀心,我们只是未曾想到陈炀来到吴国就是为了送死的。楚国君心疾手狠,能做出这样的安排,比起不择手段,浅阳还差他一筹。

局面上的事,永远是占了先机的人得利的把握较大。

自上古至前朝,有多少慷慨悲歌之士舍身取义,仅仅是为了换来一份出战的先机,这是累积霸业所不可货缺的至在环节。实在是一发千钧……

朝议紧锣密鼓的相继展开,无论是内议还是外朝,每每行坐至三更,却只能期盼着来日的早朝会有什么能人应备……可是没有。就如同今天的早朝,不知哪位大夫说了一段兵法,

“经之五事,校之计而索其情,一道,二天,三地,四将,五法,我们只占一二成,实在不宜战。”

这话鞭辟入里直指弊害,却也只能说到百官痛心疾首之处,没了下文。

吴王说,现在是他们在逼战,不战也得战了。

可我们刚征完兵,新兵慵散,还尚未形成阵势,况且若是等到大军远赴边境,徵粮还未收集完毕……我实在不敢想象它所带来的后果。

这次不同于以往,一个半月休期太短,又逢冬季,辎重人力稻粮都难以周转。楚国就是抓准了这一点,他们必定在很早之前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以攻其不备。

浅阳不是不听言纳谏,可大家只言厉害,不商对策,越来越是人心惶惶,便是再有耐性的君王也要被逼疯了。这些为王怎会不知道,他只是不厌其烦的问每一个谏言的人,

“那你们说,还有什么别的办法。难道在这里坐以待毙,等他们打进来?”

官员们压低了首,堂下一片寂静,当他们抬起头的时候,是出乎意料的异口同辞,却只说了四个残酷的字,至少对浅阳来说是残酷的……“臣等无能。”

然后,今天的早朝就以一句“饭桶!朝廷的俸禄就养了你们这么一群废物!”  而结束了。

浅阳真的是震怒了,他连“退朝”都忘了说,一摔袖子直接下了朝。

***

子夜星辰满天,就好像是上天刻意与我们作对般在团团疑云的上方开凿出它的朗朗乾坤,可地面上却漂浮着与之截然相反的低调晦气。

我看到宣事殿里的烛光还亮着,便走了进去。浅阳坐在案前,两只手指撑在额上,有些力不从心的样子。

他看到我来了,也没抬眼便说道,“你不是要说去自修的坟看看么?……我们现在去吧。”

一句摸不着头尾的话让我心生疑窦,他显然是太累了,我不假言辞的说道,“现在是夜里。”

“等到了山顶,就是早晨了。”

他拿开放在头上的手指,有些虚弱的冲我笑了一下:“我也一直想去,我还没有去过呢。”

我很生气他的态度,想告诉他这是祭友而不是游山玩水。然而我还没说出口,却看到他眼眶里已经积满了水光。他靠在椅背上仰起头,极力的抑制着不让它们掉落下来。

我走到案前,直白的说:“浅阳,你想哭?”他毫不避讳的直视着我的眼睛,最终将那尚未漫溢出来的泪水收了回去,他说:“我不能哭。”

然后便向门口走去。

我随他走到大门前,夜色干燥而清朗,与他抑郁的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撩起额前散落的发丝,动作仪雅而贵气,却独独缺了那一份睥睨天下的傲然与自信,

“这就是江南,缠绵而美丽。”

他的眼光越过门庭前的几树枯木残枝,不远处是盈盈的腊梅,快要枯竭的涓细流水,他望着它们继续说,“在这样一个有体贴和抚慰的地方,即使是冬天,仍会滋生出一种让人眷恋的安逸和温暖……”

他说到这里,却不合适宜的颤抖了一下。我看在眼里,便问道,“浅阳,你冷么?”

他点了点头,突然又像被蝎子螫到般猛然地摇头。

“小时候我就怕冷,喜欢窝在父王的怀里。”他说,“父王自打抱着我起就对我说,‘无论人有多深沉情感,终究是要蜕变成力量的对峙,身为储君,无时无刻都要省身正己以鞭鞑天下’,他当时就是站在这个宣事殿门前,指着这片大好江山,给我留下了四个字……‘动心忍性’。

“我的生活里没有缅怀二字,只能向前看,如果不小心回了头,便是失足千古,回首百年。可父王说着这样的话,却将我搂得更紧。如果他当时能推开我,或许,我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毫无建树……有很多东西,是我明白的太迟了,以至于让它们成为了习性,难以更改。

“我决不能有任何悲天悯人的心境,牵一发而动全身,国之动荡便将百年基业毁在我手中。仰愧对开国先祖,俯愧对吴国万姓……我的生命不是我自己的。你能明白么?”

他问得很认真,两只眼睛凌厉的看着我,有些炽烈的,带起一纵飞窜的野火,这更让我觉得荒唐。如此浅显大道天下人尽皆知,当我是三岁小儿么?我一低首,淡淡的答道:“我明白。”

浅阳仿佛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笑得不可自抑。直到一抹寒光映入他荒诞的眼神里,他敛去复杂的笑意,挂上了一脸冰霜冷冷的说:

“你根本不明白!当你拿着一根树枝跑来告诉我什么叫高处不胜寒的时候……我寒心极了。六载为王我比你体会至深……你有什么资格落井下石!”

我被他的话一惊,就好像被重锤砸了一记……而砸我的不是锤,是他孤冷冰凉又暗含少许犹豫的眼光。我回头看到这华丽深邃的宣事殿,与殿外危机四伏的江南无与伦比的融合着,还有面前的这个人,这些那些,永远拴在一条绳上。浅阳有过太多的拥有与值得珍视的过往,所以他开始学会贪心了,不愿意一个人孤零零地被吊在这王宫与天下之间。

他依旧愤怒而悲凉的看着我,突然像是忍无可忍般的转身向殿内走去。我猛然间想起了自修赶赴平肇前最后一个眼神……像,太像了,无比的神似带着无门发泄的控诉与斥责,这让我感到尤其紧张。

他回到案前,一巴掌扫落了堆积满案的文书奏折,

“都是你,全都是你!……如果那一天我不叫你一声‘琅琊’,我就不会走错这至关重要的一步棋。你……给我滚出去!”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