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重启大明 > 第512部分

第512部分(2 / 2)

“带他们为首的进来,不得超过五人。名帖奉还。”杨守随笑着把那份名帖递给勤务员。

整个大明朝,很少有人会收这份名帖,因为它是宫里御马监太监刘永诚的帖子。

比曹吉祥资格还老的刘永诚。

杨守随不可能不见。

因为尽管他对营门的士兵说没有旨意只是私人拜访,但递来的名帖上还有一个暗押,就是他是有奉密旨来的。

“师座,手枪排已就位。”贴身的警卫员在勤务兵出去引刘永诚入来时,过来向杨守随汇报。尽管刘永诚不太可能在这大明第二师的营盘里,暴起伤人对杨守随出手,但这是丁一很坚持要求在军队中落实的制度:高级军官在非常时刻,接见非直属上司,必须布置的防御手段。

杨守随点了点头,这时候外面已传来了缓步而来的马蹄声,下马的动静,还有勤务兵招呼刘永诚一行人入内的声响。进入公事房里的,只有刘永诚一个人,杨守随限他带五个人入内,他一个也没有带。

勤务兵上了茶水退下之后,刘永诚也没有客套,对着杨守随道:“不必跪接,奉太后旨意问话:杨守随,大明第二师,是如晋的兵,还是朝廷的兵?”

“回太后的话,按兵部公文,大明第二师从四年前开始驻守京师,便不再隶属于四海大都督府。大明第二师所领双额饷粮,皆由朝廷发放,第三份饷粮,由内库放发。”杨守随起身,恭恭敬敬地这么回答。

很显然,这个回答至少在刘永诚看来,是很满意的。

“维贞少年老成,日后前途是无量的,咱家有几个不争气的子侄,到时只怕是维贞来提携啊!”刘永诚点了点头,却是这般冲着杨守随说了一句客套话,拱手道,“咱家便也不叨扰了,宫里是有差事要办的,只不过和维贞投缘,随路过来走动、走动罢了。”

杨守随当然知道他是急着回去复命,自然也就依礼送得他出去。

只不过这一拔宫里的太监离去,马上就又有访客过来,却是六部的几位郎中过来,同样也是说私人拜访问,照着规矩递了帖子,同来的还有都察院的御史。这回杨守随就收了帖子,并且没有让对方进来五人,而是教着勤务兵说:“京华风云动,军务繁忙,不能当面谢过诸兄高谊,还请诸位推出一人,容学生答谢。”

“敢问杨师座,这大明第二师,是朝廷的兵马,还是四海大都督府的兵马?”

杨守随微微一笑,却是把刚才回怎么刘永诚的话,变着法子说了一番:“按兵部公文,大明第二师从四年前开始驻守京师,便不再隶属于四海大都督府。”这截是一样的,后面却就是,“虽宫中偶有赏赐,然大明第二师所领双额饷粮,皆由朝廷发放。”

来的郎中很满意的走了,出得营门与同伴说了,大家都是一副杨守随识时务的表情。

不过手抢排的士兵却就不满意了。

第十章依红傍粉怜香玉(十九)

杨守随的警卫员,在那郎中走后,就摘下佩枪放在桌上:“师座,当年编入大明第二师,奉丁制军均令,期满五年,非军官之职,便可申请退役。卑职已逾五年之期,今日向师座申请退出现役。”

丁制军,这是一个历史名词了,丁一早就不再担任督师的职务。

但在这些老兵心里,丁一永远是他们的丁制军,无可替代。

手枪排的排长也是扯下中尉军衔,拿出百户印信,连在佩枪一连放在杨守随面前,其他四十余名手枪排士兵,也纷纷仿效。毫无疑问,他们都是超过五年服役期限,而这位排长,更是用类似辞职罢官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华夏底层的百姓,用他们自己独有的狡黠,来应对官长,应对世间的风波,应对诸多的不幸和惨剧,若说底层的人便一定纯真,那是一厢情原;若说这时代的人,必就比千百年后的人仗义,那只怕也会被坑死——有人认一乞丐当爹,打扮之后引去金铺,将这“爹”留以为质,自己拿了金饰一去不往的事,也不是没有。

但对于大明第二师的这些老兵和基层军官,对于他们来说不是这样的。

人心里总有一点净土,丁一就是他们心中的这么一点真诚的初心。

天下没有无缘故的事,他们当时在云南,是第一次知道,当兵吃粮是可以不被克扣的;第一次见到,身为督师的大官,是能跟他们一起围着篝火吹牛打屁聊家常。替他们写信,借他们大衣。这可不是故作姿态的巡视,而是真如袍泽一样的尊重;他们第一次明白。为啥穷人会这么苦,就算是明太祖这穷苦人出身的皇帝,在位时制定那么多律令,最后穷人还是一样的苦难多灾。

丁一抹亮了他们的眼睛。

这也是北上之后他们会闹腾的原因:若不曾见到光明,也许可以忍受黑暗。

他们见过了光明,再也不能忍受黑暗了,就算身在黑暗之中,也难以抑制地去寻求光明。

而在没人理会他们的时候,是丁一。他并不是散布一些诸如真空家乡之类的乌托邦,而给予了他们所寻求的东西。实实在在的待遇、训练、军纪,还有尊重。

所以在这动荡的时刻,对于许多大人物来说,有着博弈,有着权衡,有着取舍。

对于他们来说,不用选择。

“先生为什么会让我带领大明第二师呢?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杨守随没有理会这些士兵和军官的话,而是用尽量平实。尽量以这些军人能理解的话,去讲述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不是丁君玥?为什么不是五师母?为什么不是世昌教官也不是展之教官?为什么不是安全局衙门的魏教官?为什么不是英国公?按说,他们与先生,都要比我亲近得多。”

“因为大明第二师驻扎在京师。”

“我。就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若你们还对先生保存着一点敬意的话,当记得先生所说过的: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现在。你们是不尊重先生的训示,还是认为自己比先生高明。比先生更会看人?”

话说到这里,那些士兵就张口结舌了。便是那手枪排长,也只能梗着脖子说道:“可是,可是,师座您刚才见那些个人,他们、他们不是好人!他们要害制军!”

杨守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