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了外籍兵团四个团在对马,由丁君玥领了警卫团一个连的老兵驻在严原;原来的第二团解散之后,被补充到了第一团,由着第一团经历了战阵的士兵充当基层军官,然后第二日上午就进攻伊岐,这一次跟对马岛的战斗有些不同。
丁一批准了二十发迫击炮弹给苏欸,只用了十发,一发标定,然后三门迫击炮,三发急速射,伊岐上面的军队就溃散了,外籍兵团第一团、第三团、第四团,总共三千余人,所做的就是服从命令,到处追巢残敌,到了日过中天之时,伊岐已定,半日而下。
在伊岐驻了一夜,第二日兵临筑前的时候,于下令第一团抢滩登陆之时,丁一命令东海舰队提督马文升,以两艘驱逐舰,提供火力支援。因为倭人不是待屠的羔羊,他们是狼崽子,九州地区的家督,已结成联军,他们得了使者的回报之后,知道明军肯定是会来筑前找大内家算帐的,所以不论是那一派,都抛开嫌隙,聚兵筑前。
如果没有炮火支援的话,登陆抢滩的伤亡会很大。
不过有二十四门线膛火炮的轰击之下,港口的九州联军在火光和爆炸之下伤亡惨重,立即陷入混乱与崩溃之中,完全没有人去干扰第一团的抢滩行动。
而刘吉草拟的讨倭檄文,方才得派人送将出去。檄文列明了倭国罪状“不臣之心昭然,谋逆之举肆行”,又以丁一的口吻,对于孙太后和李舜臣的死,进行控诉,“先有弑母之仇,后有杀徒之恨”,所以“倭王无行,教化无方”,而檄文所提的要求,基本上,日本人是不可能答应的,不单要“永废天皇之位”,还要“源氏族诛”。
如果只是废天皇之位,老实说,现时的天皇,只不过是一个精神象征,只要倭人被打痛了,打怕了,也不是不能谈,但要源氏,也就是足利一族全都杀了,这就是要断幕府的根了,难道要足利义政自杀来求和?
所以接到这封檄文之后,细川胜元和大内政弘的人马,难得抛开所有的意见,坐到一起商量对策,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那二十四门线膛火炮在码头的齐射,尽管只是二十四发炮弹,但黄*色装*药的高爆弹,对于密集阵的杀伤力,真的不是一般的恐怖。
但日本人也不是这样就束手就擒,细川那边的使者就出了主意:“引其入城,毁城而战!擒其军兵,以逼和谈!敌我纠结之中,彼之天雷,必不敢招!”就是引入巷战,然后近身肉搏,觉得这样,大炮就不敢轰下来。
虽说也是一条办法,但大内家的家老和臣子听着就不乐意了,敢情这筑前不是细川家的地盘是吧?这毁城而战,输赢不说,这筑前不就完了?不过没等他们起来谩骂,大内政弘就喝止了他们,提出另一方案:“假意依附,以歌舞盛宴迷其眼,擒其首领,明军必退!”(小说《重启大明》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二章明敕星驰封宝剑(六)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重启大明》更多支持!
筑前国此时驻集了九州各地大名的许多军队,伊岐倒是没有军兵能逃得回来,不过肥前那边因为也要防止明军登陆抢滩,所以只派了五千多人;筑后和丰前、丰后是很清楚一旦筑前被陷,接下来就到他们了,所以派了数万人过来;日向、萨摩、大隈也各出了上万人马。
于是小小的筑前国,就有五千肥前军、二万大友亲繁的筑后军、二万菊池重朝的肥后军、一万岛津忠国的大偶军。这些是守护大名派出来的部队,另外还有九州的豪族,如名和氏所领的数千人;相良氏的二千足轻、土持氏的一千侍弓兵、伊东氏的二百武士等等。一时之间筑前米贵,倒是很让商家赚了一笔。
六、七万军队驻扎在这筑前,号称十万是必须的了,没称二十万都算收敛了,这个情况古代哪国都差不多,谁也别笑谁,于是乎,在各方头领商量对策的时候,他们就对丁一的檄文里提到的:“提虎贲四千、义士三万,踏平富士山缺!”那是极为不屑的,下意识就把这打了个对折,觉得说义士三万,最多一万;虎贲四千,最多一千。
所以他们得出个结论,所谓义士,就是民夫,也就是说丁一能打的兵,不过一千人上下,还有万把民夫手动辎重。安营扎寨。无论是几位守护大名,还是地方豪族的首领。听着都纷纷点头道:“哟西!”
这年头大家都这样啊,从罗马到大汉。从大食到大唐,谁不是这么整?
于是伊东氏的领军人物伊东浩二就挺直了腰,跪坐在那里,扶着案几说道:“若是这样,先前主公先说的,毁城而战,就不必要了!浩二身为国人,愿出城,一骑讨!”这个主公跟华夏的意思可不一样。只是对守护大名的称呼,其实上,守护大名对于地方武士,也就所谓国人的支配和控制,是很有限的。
要不然这伊东浩二怎么可能这样反驳先前几位大名讨论出来的结果?不过大内政弘和菊池重朝都没有发火,连被伊东浩二称为主公的岛津忠国,都摇了摇扇子,点头道:“哟西,那就拜托了。”
因为伊东浩二带来的兵最少。但可以说是最精锐,也就是尽皆是所谓的国人,地方武士。
武士要比起足轻和侍弓兵来说,那高得不是一个段数了。
用最精锐的部队。去试一试丁一麾下军队的成色,当然是一件必要的事。
如果伊东浩二能杀败丁一自不必再说,毁城而战之类的事。也就不必提了。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还没什么巷战的概念。守城就是守墙,能让他们想出毁城而战。也算是被两艘驱逐舰逼出来的战术了。但终究这么干,筑前就毁了,不论是否能打得赢都好,所以如是伊东浩二能杀败丁一,自然是极好,一众大名、豪族自然引兵掩杀上去。
若是伊东浩二失败了呢?那对于刚才定计的几位大名来说,也是好事,国人皆败,然后做出低伏之态,也更容易取信丁一啊。不然打都没打,就说降了,就说愿意按丁一的要求,永废天皇,再族诛幕府?这也太儿戏了!
所以伊东浩二来做这个试金石,大家都支持,便定计用了饭,下午就出城去,一骑讨。
一骑讨,就是武将单挑了。
【这在华夏早就没人干的事,倭国还流行着。这不是说瞧不起倭人或是仇倭情结,然后故意作贱人家。历史上再过一两年发生的应仁之乱,河合藤八郎、福岛正成、骨皮道贤等等都是死在武将单挑。甚至到了百来年后的箕轮城合战,还很流行,流行是指有史载的就发生了十次以上。】
在旗舰上的丁一此时并不知道,那些倭国守护大名准备和他玩儿一骑讨,只是跟水兵一起吃完了中午饭之后,丁一觉得有些馋了,日式饭团他不喜欢,但日式拉面丁一倒是爱吃,所以吃完了饭下了船,去到滩头阵上坐定,教曹吉祥煎茶,就向苏欸问道:“你看这筑前什么时候能打完?看看晚上能不能给兄弟们改善一下伙食。”
苏欸看着,脸有难色地向丁一道:“筑前号称一国,看着也就是个县城,几万大军……”
“打住,我说的是荣一团和警卫团,外籍兵团管饱就是,哪来那么多伙食补助?你望我也没用,这伙食补助是内库出的、江浙的富商捐的、两广那边万安筹过来的,你问问他们,有给外籍兵团备上一份么?”丁一倒是不尴尬的,他从来就没把外籍兵团和自己华夏的部队,放在同一地位上过。
苏欸虽然他也理解丁一的意思,但毕竟现在外籍兵团他是部队长,为下面士兵争取点福利,是必须的,要不这司令官也太不称职了。不过丁一这么一口回绝,听着也不好再说,便向丁一说道:“先生给个荣一团的连来支援吧,两个基数的弹药,七天之内,拿下筑前,卑职敢立军令状!”
“你这浓眉大眼的,什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