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他得到了一丝希望,心中狂喜和激动,然后就扑向了杨成,但是此时明白过来的他知道事情不是那么回事。
就是知道大武元还说着,而且被杨成藏起来了,杨成也绝对不会说出来的,毕竟事情牵扯到两国之间的关系,杨成自然是不会去惹这个麻烦,此时也没有人知道大武元究竟是死还是活,索性不如编造一个故事,然后将大武元弄死了,这样杨成也和这件事情没有关系了,而且毕竟是大武元理亏在前,所以李隆基也会站到杨成一面,毕竟不会为了一个已经死去的人在惩罚一个活着的人,而且杨成还是李隆基的心腹。
此时,渤海国副使立刻跪在地上,然后哀求地说道:“请陛下宽恕,饶了小人的狗命。”
李隆基心中一阵的怒火,此时他也不准备在大武元的事情费神了,不再准备对那个尸体在进行什么鉴定了,索性就认定那个人就是大武元好了,已经死了。
然后李隆基冷冷地说道:“大武元图谋刺杀大唐节度使,咎由自取,被大火烧死,你回去告诉大钦茂去吧,顺便把那句尸体也带回去,让大钦茂好好看一看,是不是他儿子。看好了,不要在丢了。”
李隆基的话充满了怒火,虽然大唐的敌人不少,但是在面对这些敌人的时候,李隆基还是有高傲的资本的,他是大唐帝国的主宰,世界的中心,完全可以将这些敌人全部打败。
而且对于渤海国,李隆基也知道渤海国从来就没有安分过,所以也就不怕和渤海国撕破脸皮了。
此时,那个渤海国副使听了李隆基的话之后,心中顿时一阵的冰凉,他知道如果按照李隆基的说法去做,他是必死无疑了。
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毕竟带不回去大武元,他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所以他还要努力一下,不然真的就死死绝了。
然后渤海国副使朝着李隆基恭敬地说道:“尊敬的大唐皇帝,小奴知道某家王子并没有死,只是被杨成藏起来了。”
渤海国的副使的这句话顿时让大殿上的众人再次陷入了震惊之中,他们惊愕地看着杨成,不知道那个渤海国副使说的话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杨成的罪名可就大了。
然后这个渤海国副使接着说道:“陛下,大武元王子武艺超群,千人军阵在轰出入自由,怎么可能被一场火烧死呢?事情一定有蹊跷。”
但是,此时渤海国使者的这句话一出,顿时让在场的百官冲惊愕中醒了过来,然后就是满脸的嘲讽,如果这位渤海国使者不说这样的话,那么众人还以为他有什么依仗认定杨成将大武元藏匿起来了。
但是,此时竟然被告知大武元是武艺超群,不会轻易失败,所以认定不会被火烧死,所以才认定是杨成藏了起来。
众人感觉一阵的好笑,大武元的武艺在这些人看来简直就是一文不值,当初可是在华清池中见到过的,众人看到杨成两拳就将大武元打的起不来了,这样的武艺也敢说是高手,而且还说是千人军阵轰出入自由。
这在众人看来绝对是笑话,既然有这样的武艺,怎么还能被杨成制服藏匿起来呢。
随后,大殿上就是一阵的嘲讽的笑声,就是李隆基也开始笑了起来。
在众人看来渤海人丝毫都是这个样子,当初在华清池中,大武元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势要将杨成打败,但是两拳就被杨成打倒了,此时这个渤海国副使竟然说大武元武艺高超,绝对不会被烧死,是被杨成藏起来了,众人心中只有好笑,没有别的。
第319章蓝田关外
夜幕徐徐降临,一切都回归了平静,路上的行人也都匆匆地赶回家中,纷纷闭门入户,开始休息了,长安城外的郊野也渐渐地清冷了起来。
王忠嗣透过驿馆的窗子,看着外面朦胧夜色下的一座雄关,眼神中充满了淡然和平静,自是当初那个一身铠甲,威武霸气的边军战神,此时则是一阵的淡灰色布衣,脸上留着络腮胡子,额头上已经多了一丝白发,透着一丝英雄暮年的感觉。
王忠嗣看着窗外的雄关,心中感伤不已,他们刚刚出了关门,然后关门就关闭了,自从王忠嗣就离开了长安地界。
此时,王忠嗣已经离开长安城三天了,至于朝堂上发生的一切,他已经不在意了,此时他正在赶往汉阳赴任的路上。
王忠嗣刚刚出关的这座关隘名为蓝田关,是长安城东南的一座重要的关隘,出了这座蓝田关,就等于是离开长安城的地界了。
王忠嗣此时就在蓝田关外的驿站中休息,此时看着雄壮的蓝田关,王忠嗣心中多了一份忧虑。
大唐的都城长安城是汉朝所建,当年汉高祖刘邦决定定都关中,认定关中之地地面临山,易守难攻,是定都的最佳地点。
随后大汗就兴建了长安城,但是再好的地势也需要关隘来固守,于是大汗围绕着长安城就兴建了众多的关隘,其中蓝田关就是其中之一。
东面的潼关历来就有,已经是东面进入关中的必经之路,然后就是东南的蓝田关和库古关,南面的子午关,骆谷关,西面的大散关,这些关隘大部分都是汉朝时期真是确立的,以此来拱卫长安城。
但是,围绕着长安城建立或者修缮的这些关隘中有一个特点,就是长安城北面没有一个关隘,全部都集中在东、南、西三个方向。
这也是当时汉朝局势所知,在汉高祖刘邦看来,大汗最大的威胁即使南方的各王的诸侯国,虽然刘邦封赏的王中都是刘姓的居多,但是刘邦知道现在这些人对他忠诚,但是不保障他们的子孙就对他的子孙也忠诚,于是主要的关隘全部面向东南西三个方向。
至于北方的匈奴人,虽然刘邦当初也被冒顿单于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但是匈奴人生性掠夺,对进攻中原加固的城池没有任何的经验,只是掠夺一番就离开。
所以刘邦认定大汗最大的威胁还是在内部,于是正对南方诸王的准备从来都没有松懈过,于是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关隘相继建成或者修缮完毕。
此时,王忠嗣看着夜色中的蓝田关,心中充满了忧虑,此时大唐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来自南方了,而是北方的游牧部落,虽然突厥人已经是灭国了,但是回纥人又崛起了,他们的强盛已经超越了突厥人。
但是大唐北方没有关隘,长安城北方只有一条渭水和阻隔,此时北方游牧民族和大唐打了数百面了,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不懂中原王国的匈奴了,那些北方的游牧部落对中原文明异常地熟悉,之前的突厥王国就已经大力发展耕种了。
此时的回纥人也绝对不是乌蛮别种,未开化之人,他们对大唐异常地熟悉,甚至很多部族的权贵子弟都在大唐的长安城中。
王忠嗣心中忧虑,他其实是准备在平定突厥之后,将回纥人分散安置,这些回纥人都是由铁勒九姓组成,之前都是突厥人的附属部落,也就是家奴,此时随着大唐打败了主人,他们也就占据了主人的地盘了。
王忠嗣本来是准备将这些回纥人全部打散分开,按照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做法,将归降的突厥人迁移到河北一带安置耕种,削弱他们的力量。
同时,王忠嗣计划在北方修建一些城堡,作为控制这些地方的据点,放弃之前大汉修建长城的做法,这样就可以将整个北方草原控制在大唐的治下。
但是,王忠嗣的一切想法此时都已经无法实现了,他此时已经不再是北方战事的统帅了,而是一个待罪被贬之人,他此时只能去荆湖的汉阳赴任,虽然太守也主管军备,但是那里没有战事,他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此时,看到漆黑夜色下雄壮的蓝田关,王忠嗣又开始担忧北方的战事了,他知道此时估计郭子仪应该已经攻破白眉可汗最后的残部了,突厥应该是沉底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