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皇帝的御驾被刺客包围了,担任护甲的飞龙军骑兵顿时惊骇不已,然后就惊恐地朝着御驾冲了过去,但是此时看上去已经晚了。
十几名黑衣人已经经手中的长剑朝着李隆基的御驾上刺去,虽然隔着檀木的车身,但是十几柄军中长剑,依然可以将这样脆弱的车身刺穿,里面的人也绝对活不了。
眼看着皇帝就要被人杀死了,整个队伍就陷入了极端地惊骇之中,然后众人的心就彻底跳了出来,一时竟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帝李隆基被杀死。
但是,就在这样万分危急的时刻,一道白光闪过,然后围着李隆基御驾周围的十几名刺客手中的长剑全部都断掉了,同时身体上也闪过一道血光,随后这十几人就倒地了。
此时,一个白衣长须的道人落到了李隆基的御驾之上,伴随着的是一声巨响,然后一个华丽的御驾就飞裂开来了,只身下一个地盘了,里面出现了一副惊骇模样的李隆基,已经是全身是血了。
白衣道人就是张果老,此时已经躲到了李隆基身边了,然后依然一脸清冷地看着远方几个胆怯犹豫不敢上前的黑衣人,然后冷冷地说道:“陛下可还好?”
李隆基一只手握着肩膀上伤口,此时鲜血已经染红了身上的龙袍,然后李隆基吃痛地说道:“多些道长相救。”
此时,李隆基身边的众人才明白过来,然后争相地来到了李隆基身边,但是李隆基却是愤怒地挣扎着说道:“一群废物,要你们何用?”
但是,虽然李隆基震怒不已,但是身边的人依然还是上前将李隆基抬下了车,然后开始给李隆基治伤,众人知道此时虽然皇帝震怒,但是看着不管那才是真的找死呢。
随后,还活着的几名刺客也被飞龙军的骑兵们包围了,然后一顿长枪之后,这些刺客也都纷纷倒地。
大唐的皇帝李隆基竟然遇刺了,庆王李琮重伤,还有数名朝中大臣死于刺客之手这件事情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然后整个大唐都知道了。
随后就是漫天的谣言传开了,有人说是杨成派来的刺客,有人说是吐蕃人,也有人说是一些朝中权贵不满皇帝让他们出钱,于是才会出手刺杀皇帝,一时间谣言四起,虽然官府已经下令散布谣言者斩,但是依然挡不住谣言四散开来。
但是,随后,很开就传出了皇帝李隆基病危的消息,然后还是皇帝李隆基已经死了,于是谣言越来越厉害,甚至还有人传言太子已经登基了。
但是,面对谣言,此时的李隆基确实已经没有力气出来辟谣了,因为李隆基身体已经是六旬之年了,收到了很重的剑伤,此时这个时代对于伤口的处理还没有达到后世的程度,所以李隆基的伤势也会很快好起来。
于是,整个长安城就变的诡异凝重起来了,众人都在思量着皇帝能不能活过这一劫,但是很多人都认定这是不可能,皇帝年事已高,所以很多人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太子身上了。
只是,太子已经是一个废人了,于是长安城中就开始暗中盯着太子的言行了,庆王李琮此时也受伤了,而且庆王早朝中没有力量,一时又受伤了,自然是坐上皇位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而且众人知道,此时手中握着重兵的陈玄礼倒是成为左右大唐局势的人了,只要皇帝李隆基死了,那么他就可以作用皇位的继承人了。
但是,此时的皇帝李隆基依然没有彻底病危的样子,众人知道陈玄礼对李隆基的忠诚,只有皇帝李隆基没有死,他就不会支持任何人,只会听命于皇帝李隆基的号令。
于是,本来雄心勃勃的征讨陇右的计划也具彻底泡汤了,陈玄礼的大军开始沿着长安城布防,而且长安百官的注意力也全部都指向了皇帝李隆基,看着皇帝李隆基什么时候驾崩,于是时日一托就进入了秋季。
但是,皇帝李隆基依然没有消息传来,伤势是好还是坏,只是偶尔会有人说皇帝的伤势很不稳定,说不好。
此时,一个人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这个人就是安禄山,安禄山没有想到竟然没有杀掉李隆基,派出去的人凭借着庆王李琮是身份已经接近了李隆基,但是最后时刻还是被人搅乱了。
第395章安禄山的计划
李岩冷冷地看着远处的夜空,此时他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个冲撞的少年了,父亲李复的离开让他独自承担了所有的事情,同时也让之前有些青色自傲的少年此时已经变的更加沉稳成熟了。
当初李复自信地带着吐蕃国师墨迪一同前往杨成的府上,准备将杨成除掉,但是结果是却是取得所有人都没有回来,这必然引起了李岩的警觉,他当然知道父亲李复是去那里了,也知道是谁抓了父亲。
当时的李岩也曾经冲动过要去杨成的府上将杨成抓捕回来,但是最后他还是忍住了,他知道父亲身边人手的厉害,还有吐蕃国师墨迪,既然这些人都被抓了,那么他去了也是没有。
于是李岩忍着心中的剧痛,开始接管李家的事业,随后就将李家的事业开始全部转为地下,然躲避了起来,他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是在犹豫的时候,父亲被抓了,弄不好他们明天就会被抄家了。
随着李岩转入地下,李家的产业也渐渐地被他开始接手,但是随着李复被杨成抓捕的消息传开,之前投奔李复的人开始离心了,他们对李岩这个傲慢的“太子”没有信心,然后就纷纷离开了。
当李岩将李家的所有事情理顺之后,李家的基业已经少了一大半,留下都是忠于父亲李复的老人了,于是李岩忍着心中的悲怆,在没有救出父亲的情况下,和李家的老人商量了之后,决定暂时引人了起来。
此时,李岩的身份不再是李家基业的继承人,这个身份已经被他深深地掩埋了起来,此时他只是一个安禄山的幕僚。
李岩最后决定投奔了有野心的安禄山,然后送上了大量的金银和兵器,资助安禄山造反,同时开始和安禄山的另外一个军师高尚两人开始为安禄山出谋划策。
但是高尚对于李岩这个心机颇深的少年还是非常防备的,最后两人经过暗中较量,高尚最后留在了安禄山身边,成为了首席军师,李岩责备安禄山派到了长安,负责刺杀李隆基之事。
对于这样的安排,李岩心中也非常高兴,李岩自然不想留在范阳那个不是自己地盘的地方,离开范阳,然后以安禄山的名义行事,这样也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同时也可是方便他指挥李家的基业。
对于安禄山让他刺杀李隆基,李岩心中也非常赞同的,他知道这件事情对于此时大唐王朝的打击,如果李隆基死了,那么大唐的二十万大军就不敢离开长安城,这样陇右的杨成就可以做大,同时安禄山也可以在范阳起兵,随后配合史思明的平卢军马,就可以攻占中原之地,那时出于对陇右杨成神策军的防御,陈玄礼的大军就不敢支援中原之地。
安禄山心中此时已经按捺不住了,他渴望能够尽快地起兵反唐,他已经看到了大唐的孱弱了,大唐的精兵全部都在边地,而且此时又被杨成搅合的丧失殆尽,此时只身下他一家还有十万胡骑骁勇善战,只有胡骑南下,中原之地必然沦为他的囊中之物。
此时,安禄山的野心极具膨胀,身边的人也都是好战之人,渴望中原的大好世界,于是就鼓动安禄山出来造反,提议攻占洛阳,占据中原,成就帝业。
而且令安禄山心中激动的是,渤海国皇帝大钦茂已经暗中联系他,准备出兵五万协同安禄山一同进攻大唐,并且已经说服了和安禄山是仇敌的契丹人和奚人一同出兵,东北诸族胡人将会以安禄山为首,协同起事,最后成就胡人的霸业。
同时安禄山也看到了大唐的危机,那就是大唐此时已经四面楚歌了,北方草原回纥人已经崛起,回纥可汗此时正在慢慢地安抚治下的部族,只有草原一稳定,必然会出兵大唐,攻占已经名存实亡的北方的朔方军镇和河东军镇。
况且北方军镇中的河东节度使仆固怀恩也是胡人,安禄山知道仆固怀恩也可以被争取过来,最差也能脱离大唐,不予他为敌,这样大唐就沉底失去了依仗,只剩下北方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了,到时候郭子仪和陈玄礼两人都不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的行动,他们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