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重生之大明国公 > 第95部分

第95部分(2 / 2)

温如春和何宽二人也不是不知道,只是对于这种情况,二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不管这件事是因为什么,如今当务之急是保证后面归来的船只能够安全回来。”张凡道,“大批的归海船只已经进港,剩下还未回来的船只也没有多少,然而就是如此,才会让他们形成孤零零的情况,很容易在落单之时被倭寇袭击。”

“这……大人觉得此事应道如何是好?”这件事就要何宽出力了,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可是一直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如今张凡提出来了,何宽以为他有了什么计策,赶紧问道。

“还请何大人派出福建的战船在海船归来之时会行走的航道巡逻,万一遇到了倭寇袭击海船之事,也好援助一二。”张凡道,“还有,分出一半的战船派往鸡笼,也好让两边都有个接应。”

“大人,这……”何宽听到了张凡的话,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不是下官不愿,也并非下官调不动战船,而是朝廷有严令,不得战船随意出航啊!”

的确,何宽并非故意刁难。自从朱元璋下令闭关之后,大明的海疆域更是片木不得如海,而直到隆庆开关才允许。可是大明从来都是有战船的,但是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朝廷严令,除了平日里训练之外,战船严禁出海。东部沿海各省的巡抚或者总兵虽然有权利调动战船,但若是私自下令战船出海而且未向朝廷禀报,将来是要被治欺君之罪的。何宽虽然正直的很,但是还没有到这种不顾自己脑袋的地步。

“何大人还请放心,张某并非让何大人故意违抗朝廷严令。”张凡立刻道,“一来,如今事态的发展已经于往日里有所不同了,倭寇在海作案,我大明空有军队却无法包围商贾和船那些身为百姓的船员,实在是不过去。二来,张凡又此物在手。”张凡着,示意一旁的王猛将尚方宝剑拿了过来。

温如春和何宽并非不识货的人,自然认得此剑。不过二人并不认为这是张凡故意拿着它来压自己。毕竟见此剑犹如见皇帝亲临,张凡现在的话就代表着大明朝最高权力统治者,二人丝毫没有拒绝的理由和可能。而且就何宽来,他也不是没有想过派战船去巡逻,如今张凡给了他一个绝好的理由。更何况,现在要是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朝廷绝对不会找他二人,而是去问张凡了。但是……

“大人为民之心只得赞扬。”何宽恭维了一句,道,“可是这样一来,若是被大人的对头知道,定然会参大人一本,仗着陛下信任,私自调动战船,违反朝廷族制。”何宽也是在替张凡着想。

“多谢何大人关心。”张凡谢了一句,道,“何大人所言我早有计较。待今日回到住处只是,我便会立即向皇奏,奏明此地情况,并且请皇同意派战船前去护卫。”

“这样恐怕不妥。”温如春听了张凡的话,有些疑问,“奏折要通过司礼监批红,当今司礼监掌印太监猛冲听与内阁首辅高拱关系部一般,而高拱也与大人有些过节,若是……”

“唉,温大人这就是多虑了。”何宽在一旁阻止温如春继续下去,“你莫非忘了大人的身份不成。”

听何宽这么一,温如春立时恍然大悟。张凡现在是什么身份,锦衣卫都指挥使,锦衣卫是皇帝亲卫,指挥使奏从来都是直接放在皇帝的龙案的,哪里轮得到司礼监那帮阉人观看。想到这,温如春不由得有些羡慕起张凡的这种“特权”起来。他们这些做官的每年都要有数不清的折子要奏,可是万一有什么言辞不当或者要弹劾某人的折子被司礼监事先看到了,倒打一耙,御前恶人先告状,那可就是把自己搭进去了。正因为如此,很过本是正直清明的官员也都渐渐的不问“闲事”起来。

想到这里,温如春不由得又看了看张凡。这个年轻的锦衣卫指挥使不同以往,丝毫没有以前那些人的嚣张跋扈。温如春和张凡站在一起,丝毫没有压力,甚至就如刚才那样,自己都险些忘记了张凡的身份。“也许,陛下让他掌管锦衣卫,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个性。平日里能够不温不火,关键时刻要当机立断。”温如春心中这么想着……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

第一百四十六章 御书房中(上)

顺天府,大明朝的都城,紫禁城中。剩下的季节让这地处北地的城中也感受到了极度的炎热。这段时间里算得是用冰的高峰期,特别是对于紫禁城这个无比庞大的地方,还有这京城里住着大批的达官贵人来。由于古代可没有什么制冷技术,储存冰块也不过是在阴凉的地下室中存放着。这时候,一块冰的价格实在是让寻常人家望尘莫及,然而对于达官贵人、王宫显贵来,这些东西不过是一种生活必需品罢了,再大的价值也比不过让自己觉得舒服来的好。

紫禁城中,朝完毕的隆庆又开始了自己的一天较为悠闲的生活。隆庆虽然骄奢淫逸,但是与他的钱粮任大明皇帝有所不同。

明武宗正德一生绝对是贪玩的紧,从小就喜欢玩闹嬉戏,甚至当皇帝之后,居然自穿戏袍台“献艺”,起顽劣的性子由此可见一斑。成年的正德皇帝为了自己的享受,专门修建了在后世颇有些臭名昭著的豹房,白了就是他圈养女人和动物供他享乐的地方,对女人圈养二字或许有些不妥,但是绝对就是这个性质。朱厚燳最后甚至就死在那里。

再到隆庆的前一位,就是隆庆他老子,鼎鼎大名的嘉靖皇帝。武宗朱厚燳由于并无子嗣,死后便留下遗诏,有和其同辈的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承皇位。这对于其他人来件天大的好事,然而对于生性多疑的朱厚熜来,这可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整日整夜地恐惧,唯恐有人觊觎自己的皇位,朝都不,弄得朝廷下、皇族内外是人人自危,最典型的受害者就是嘉靖自己的儿子,朱载垕。

朱载垕被自己老子这种无形的精神压力折磨了这么多年,当皇帝的他除了喜欢挥霍度日之外,就剩下另外一个发泄自己的办法,那自然就是女人。要到了什么程度,从徐阶为何会不顾君臣礼仪还当着面指正他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偏偏朱载垕还有着那份做明君的心思,因此即使这皇城中再热,他也还坚持朝,没有躲到什么避暑山庄,或者专门给自己修建个娱乐场所什么的。这,也许就是朱载垕不同于其他皇帝的地方,竟然很自然的将享乐与勤政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因素完美地结合在自己身,让那些想挑刺的官员和御史大夫们还真没有什么好理由来指责他。

这几日,朱载垕的生活可算是安稳舒服的很。天下看似太平,但终究沾了太平二字,没有烦心事。俺答已经与朝廷议和,边疆之地也没有烦恼。总是要自己以身作则的儿子不在,没有人来烦自己而且还不能还口。自己的皇后体弱多病,每日只需要去看看就可以了。而最主要的是李贵妃如今一颗心思全都扑在自己新出生的儿子朱翊镠身,哪里有空来管自己昨夜在哪座宫中留宿,实在是快活的很,隆庆甚至觉得,这才是一个皇帝应该享受的生活。

当然,除了一个张凡不在身边。想到张凡,隆庆也觉得开心些。要张凡刚一入仕的时候,隆庆不知道怎么的,一看见这个年轻人就很喜欢,随即也是有心提拔栽培他,要不是徐阶从中作梗,张凡现在估计都可以在每日早朝之时,站在一个隆庆能清楚看见他样貌的地方了。

不过实在的,隆庆也并不在意徐阶促成的这种情况,甚至还有些感谢他。若是当时徐阶没有出来阻止,张凡现在充其量也不过是个三品朝臣,当然,这对于刚入仕途的人来,能在一年之内升到这个位置,那简直是皇恩浩荡的无以复加了。然而隆庆却不想这么慢,那时候张凡无法再在那些站班的队伍中混了,隆庆所幸将他调入了锦衣卫。除了弥补张凡以外,也是做给徐阶看的,你徐阶不是不喜欢看到张凡平步青云吗,我是大明皇帝,对于皇帝来,办法有的是,这条路不行换一条就是了。

而且,张凡毕竟是个进士出身,又是状元,让他去当锦衣卫本就是委屈了他。只是如此一来,隆庆想要赏赐给张凡什么东西也就理所当然起来。就像张凡去北地与俺答谈判一事,虽然功劳不小,不仅促成了谈判的成功,还免去了大明与鞑靼的兵灾之祸,甚至暗地里还为隆庆办了不少“私事”。归来之后的张凡更是被隆庆提了指挥使的位置,甚至加了太子太傅这么荣耀的称谓在他头。按理,张凡功劳虽大,却还不应该到如此地步。然而朝臣们虽然多有不满,可是终究也没有几个站出来些什么。想想也是,当年这些人也都是跟着徐阶起哄的,你们把人家有着大好前程的官给弄下了台面,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