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明天就是环境监测站的动工仪式的日子,到时候里津市政府各个部门的一把手肯定会参会。苏炳言作为治理三十六湾矿区环境的主要负责人,要上台发表讲话的。
苏信耐心看完演讲稿,然后对苏炳言说:“爸,文章思路没什么问题,只是你这口气有点硬,毕竟参加监测站动工仪式的可不是你的下属,都是些大领导和著名企业家,你总不能把他们当作下属来训吧。”
苏炳言倒是没想这么深,在他看来三十六湾污染问题淤积多年无法解决,除了他这个主要负责人责无旁贷之外,市里面的那些领导也脱不了干系。
所以在写这片演讲稿的时候,苏炳言难免语气有点冲,直指以前市里领导的不作为让他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导致多年治污毫无进展,他这个负责人成了没用的摆设。此刻听儿子这么一说,倒是觉得真是这么一回事儿,毕竟那都是过去的事情,死抓着那些疙瘩反而让政府领导觉得他小心眼不知往前看。
一语惊醒梦中人,苏炳言缓过神来,心想多亏给儿子看了一便演讲稿,否则明天拿着这份演讲稿不惹得天怒人怨。
苏炳言对苏信道:“那你觉得要怎么改?”
一向听不进劝的老爸今天变得通情达理了,苏信实在是小怀欣慰,道:“我们可以打煽情牌,让他们意识到三十六湾污染问题迫在眉睫的同时,也不至于让市里的领导丢了面子。这样吧,我来改改。”
苏信坐在椅子上拿起笔,把一些过激的语句划掉,换成伤感却不滥情的词汇,使整篇演讲稿在开头是舒缓口吻,中间总结过去治污失败是沉痛的语调,最后展望未来保持在激扬、振奋人心的氛围。
苏炳言站在旁边看着一丝不苟地修改文章的苏信,心里有些感慨。不知不觉间,儿子已经可以帮他分担压力出谋划策了,当真是老怀欣慰。
就在前段时间,苏信的班主任武大成打电话来,苏炳言还以为苏信又在学校里闯了什么祸,当时脸就沉了下去,准备回家把苏信好好修理一顿。可没想到武大成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儿子这次成绩名列前茅,非常之好。
苏炳言以为听错了,反复询问了三遍才终于确定,他的儿子真的在卧虎藏龙的一中考出全校第十九名的成绩!
紧接着武大成还对苏信好一顿夸赞,说苏信是一个考清华北大的料子,一定要好好的用心栽培。
自己的儿子能考清华北大,这对苏炳言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不是不愿去想,只是想得太多,而以前的苏信也让他失望太多,以至于心里麻木觉得太过滑稽不现实。
可是现在,苏炳言认为的不现实的事情确确实实发生了,而且是那么地突如其然,就好像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夜里忽然看到一束光芒,晨曦破晓,沐浴在阳光下忍不住感慨万分。
说实话,他这个父亲做的很不称职很不尽责,常常忙于工作而没时间和苏信好好沟通,即使空闲下来也是黑着脸一顿臭骂。不过看着如今的苏信一点点蜕变,从以前那个胆小、懦弱的男生变成如今自信、坚强的小男人。苏炳言是打心眼里高兴。
养子强过父,总归是每个父亲的愿望。
苏炳言忍不住轻轻拍了下苏信的肩膀:“对了,明天的动工仪式肯定是名流汇聚,刚好又是周末,我带你去见见世面。一个人读死书可不行,考出一份好的成绩也不代表什么,要多去与人交流,要把理论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才能证明你的优异。”
“嗯,好。”苏信想也没想就点头答应,然后把润色好的演讲稿递给苏炳言,“老爸,我改完了,你看一下。”
苏炳言拿起演讲稿,在书房里边默念边踱着步子,读到苏信总结出来的个别精辟语句还忍不住连声叹好,“不错不错,真是画龙点睛之笔呀!”
见老爸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苏信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
其实在他看来,这个环境监测站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是里津市市委做出一个姿态给南召省委看的,同时也给里津市民一个交代,告诉所有人里津市市委在三十六湾的污染问题是有所作为的。
可实际上呢,这个环境监测站终归是死的,就算里面的那些先进仪器再怎么精确,把所有污染企业的污染程度全部检测出来,但是三十六湾的污染问题涉及到大企业和大人物实在太多太复杂,盘根错节纠葛不清。没有人敢把罪恶之源洗荡干净又什么用呢?
只能说,在这个问题上敢碰的没权,有权的不敢碰!
而老爸苏炳言和市长顾恺之在三十六湾矿区的核心产业上是属于没权的一派。
这就是现实,很残酷的现实!
这么多年来,老爸在三十六湾治污上殚精竭虑,可以说是把他的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那片浑沌污垢充满了罪恶和黑暗的土地。到了如今,三十六湾矿区污染问题就是他心口一块肿瘤,不挖出来死不瞑目!
所以,苏信不可能往老爸身上泼冷水。一个人能为梦想而活,是件了不起的事。这无关成功与否!
77。第77章 他是我儿子
苏信是坐着老爸苏炳言的专车去三十六湾的,同去的还有市长顾恺之的秘书黄承。
趁着环境监测中心站动工的契机,昨天市政府决定成立一个三十六湾的矿业治污调研小组,市长顾恺之担任组长,苏炳言和三十六湾矿务所所长何开男分别担任副组长,下面还有七名成员分别从西河环保所与矿务所抽调。而矿务所何开男控制着整个三十六湾矿区,权柄甚重,又是市委书记余建华的嫡系,所以顾恺之必须将另一个重要人物苏炳言彻底拉拢进他的阵营。
为了以示亲近,顾恺之特地让黄承专程前来把这个消息告知苏炳言。其实这里面还隐藏着顾恺之的另一个深刻用意,今天是环境监测站的动工仪式,里津市大大小小的官员来了近一半,他们看到苏炳言和黄承走在一起,肯定以为苏炳言彻底倒向了他。这正中顾恺之的下怀。
对于顾恺之对老爸苏炳言下的这些小心眼,苏信看得出来,不过他并不反感。在官场上,风吹两边倒,死的也很早。他坚决支持老爸倒向顾恺之的阵营,只有这样才有出头之日。
多日不见,苏信倒是和黄承聊得挺投机。黄承问起苏信的成绩,苏信还没说话呢,一向沉默寡言的苏炳言变得健谈起来,很是骄傲的告诉他苏信全校第十九名,惹得黄承再次对苏信刮目相看。
苏信抱以苦笑,看着苏炳言与黄承交谈自己的成绩的那副自豪的模样,心里挺开心,也不插话,目光望着车窗外。
多年未来过三十六湾,苏信对这片土地的印象已经渐渐模糊淡却,唯一能想到形容三十六湾矿区的词汇便是险恶、贫瘠、沙尘漫天。
可这一路下来,所见景色却大大出乎了苏信的意料。前方视野所见是看不到尽头的曲折柏油路,道路两旁砌起延绵几十里的文化墙,文化墙高有三米,完全挡住了视野,里面的景象无法一窥究竟,只能瞥见远方山脉上黑压压地模糊一片。
文化墙表面粉刷白色石灰粉,用红漆写着“三十六湾矿区欢迎您!”的方形大字,顶端盖上黄色琉璃瓦,在初升的阳光照射下,琉璃瓦闪烁着金黄的光泽,耀眼无比,煞是壮观。小车每前进三米,就能看到文化墙下竖着一根彩旗,在狂风吹拂下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