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隽的问题真多,一个接一个地往下说:“第八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军官思想保守,军事素质低,不具备战术指军才干,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急务。我想过了,可以参照培训游击战的模式办一些培训班,把那些年轻有为、有进取心、忠诚可靠、头脑灵活、敢打敢拼、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官进行一次系统培训,合格者提拔到新的职务上。对那些思想保守落后、不敢打硬仗的军官一律淘汰。有了一支精干的军官队伍,我们的军队就会强大起来,我们的战斗力自然就会提升上去。”
这也是一个积弊,可以想象宋朝那样限制将军们的权力,中层军官的地位就更难说了,再者宋朝的**导致军官队伍良莠不齐,在赏罚不明的宋朝有才干的军官能获得晋升的有几人呢?
文天祥他们一齐称赞道:“皇上真圣明之君!”
“从兵部开始,进行一次大清理,全面查帐,凡是是贪污、克扣军饷的,一律送交刑部定罪,该杀就杀,对于这些蛀虫,决不能手软。”李隽顿了顿,接着道:“新的战争模式即将出现,兵部这个负责机关也要适应新的需要,我决定对兵部进行改组,就由廖将军负责日常事务。”
廖胜功虽然确立了在军中的威信,但他名义上还是高达的副手,突然入主兵部,套用一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火箭速度,太也让人难以置信,忙道:“皇上,为国出力,臣之本份,但臣负责兵部日常事务实非臣所能胜任,还请皇上另选贤能。”
李隽这一任命着实有些惊人,就是文天祥高达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吃惊地看着李隽。
李隽看了他们一眼,笑言道:“你们不必惊奇。你们想想,现在整训牵扯到方方面面,要是兵部与廖将军的步调一致,会扯后腿,所以廖将军负责兵部最合适。”
原来李隽是从这方面考虑的,是怕部门与部门之间不协调,相互扯皮才如此安排。这是深谋远虑之举,文天祥他们不得不佩服李隽高屋建瓴。
廖胜功仍是不敢接受新的任命,道:“皇上,高将军国之栋梁,比臣合适。”高达是他名义上的上司,由他负责兵部也说得过去。
高达忠诚,正直无私,就是不能跟上变革的需要,要是他来主持兵部的话,保守就不可避免了,这不是李隽最不想要的。廖胜功虽然没有经验,资历浅,但他的思想先进,才气不凡,一定能把兵部打理得有声有色,成为全军先进思想的发动机。
高达忙摇手道:“廖将军,你就不要给我脸上帖金了。别的不说,老夫接受新事物就没有你快,万万不能负责兵部,要是老夫去打理一通,说不定变得保守,死气沉沉,还是你去更合适。”
高达所言,正是李隽所想,道:“这事就这样定了。高将军年纪也大了,少担些挑子也是好的。”
廖胜功方才道:“臣遵旨。”
李隽接着往下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推崇用间,在情报收集方面,我们要下大力气。特种部队的投入必须要有准确情报,惩处汉奸夏贵就是很好的例证,要不是我们得到了准确的情报,万难成功。对于这点,廖将军要尽快成立高效的情报机构,负责收集蒙古人的情报。北方人民不甘为异族鹰犬,反抗不息,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必能建立一支精干的情报队伍。”
情报之于军队来说至关重要,现代信息战还不是打的情报战,只不过收集情报的手段在除了原始的人工之外多了高科技手段。李隽这个来自现代社会的人对情报的重要性自然是认识得很透彻。
对于这一点,不会有人有异议。廖胜功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尽快办理。”
“我们勿庸讳言,蒙古军队是非常优秀的军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武勇精神,他们的战斗技巧,他们的骑射技术都是一流的。这些都是我们缺少的,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既可以提高自己,还可以了解敌人,做到知己知彼。”李隽看了一眼众人,最后告诫说:“请大家记住一点,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的军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军队。”
第四十三章 建设宁波(VIP章节)
码头上,朔风怒吼,如刀似剑,刮面生疼,雪花飞舞,直往眼睛里掼,让人连眼睛也睁不开。
李隽身着皇袍和文天祥站在岸边看着进进出出,川流不息的船只,文天祥不无兴奋地道:“皇上,这码头是伯颜修的,他修这码头是为了运送补给,没想到反倒便宜我们了。伯颜兵败时,这里正好有一批补给品上岸,全给我们缴获了。除了武器冬装以外,还有不少肉干,马奶酒。”
伯颜后路有柳河子骚扰,补给很成困难,采取围困策略后就在杭州湾修了这么一个简易码头用来运送补给物资。焦山一战,张世杰兵败,损失了大部分水军,元朝水军确立了优势,从水路补给的话,反而更安全,伯颜几十万大军的用度倒也不缺。
当然,柳河子是一员良将,不会不作为,他组织了不少游击队专门侦察破坏元军船只,收效也不错,干掉不少元军船只。不过,元朝水军毕竟太强大,不是他那点游击队就能阻止的,并不影响伯颜大军的补给。
自从伯颜败退,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了宋军的战利品,文天祥当日带人来到码头惊奇地发现这里的物资堆积如山,武器被服盔甲之属自是不用说,多不胜数,还有不少肉干、马奶酒这些蒙古食品。当日临安解围一战是前后夹击,搞的是奇袭,完全出乎伯颜意料,这里的物资根本就来不及处理,没有销毁。伯颜一番苦心,白白便宜了宋军。
更重要的是,伯颜修了这么一个简易码头正好派上用途。广州和福州的船队到来,就在这里卸货,正好解决了没有码头的烦恼。要是没有这个码头的话,货物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卸了,再运回来,就麻烦多了。
“肉干、马奶酒有多少?”李隽看着忙碌的船只问道。
文天祥不无兴奋地道:“很多,好象一座山,足够我们军队吃上半月。皇上,臣以为可以发给将士们,让他们也尝尝自己缴获的战利品,这是对将士们的最好奖赏。”
“那是自然。”李隽非常赞同文天祥的主意,想了一下接着道:“不过,只能给他们一部分,不能全部给他们。”
临安现在什么都缺,武器之类自是不说,粮食也是奇缺无比,唯一不缺的就是困难,要是发下去可以解燃眉之急,李隽却不同意,文天祥就想不通了,奇怪地问道:“皇上,这是为什么?”
李隽看着文天祥笑言,道:“履善,你说我们要是把这些食品分发给老百姓,会是什么效果?”嘴角泛着一抹笑容,文天祥看着有点象狼外婆的笑容,不能理解,心里想的是还能有什么效果,用来填肚子呗,道:“皇上另有玄机,还请皇上示下”
“哪里是玄机,不过有一个主意罢了。”李隽笑着谦逊,道:“我是想,要是把这些食物每家每户都分发一点,就说是临安大捷的战利品,你说老百姓会不会高兴?”
文天祥轻拍一下脑门,兴奋得快尖叫了,道:“皇上,此计大妙,妙不可言。”
蒙宋战争进行了四十多年,就没有象样的胜仗,缴获蒙古的战利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象这样的大缴获更是绝无仅有。要是把肉干和马奶酒趁过春节时发给百姓,要他们亲口尝尝,对民心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