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195部分

第195部分(2 / 2)

正常情况下,给杀死的蒙古士卒顶多就是血水加上碎肉,那些碎肉块非常显眼,只要不是是瞎子都看得见,可是现在的情况与此大为不同,这个蒙古士卒不要是变成碎肉,别说碎肉,连一块骨头都没有,化为一滩涌动的血水,在地上流动。

这是蒙古战争进行四十多年来,蒙古士卒得到的最残酷报应!

这种情况太奇特了,不要说古人难以理解,就是现代人乍见之下也会给吓个半死,这个宋军士卒惨叫一声:“啊,有鬼!”伴随着他的叫声响起来地,还有一声响亮的耳光声,是郑静和正好在他旁边,打了他一个耳光,喝道:“胡说,他们是给震成粉末了,哪里有鬼。  ”

士卒给郑静和结实的耳光打得清醒过来,迟疑着问道:“将军,真的没鬼?”

这个士卒惊疑不已不说,就是其他的士卒也是一副见了鬼的模样,颤颤兢兢。  郑静和知道,要是这事不处理的话,恐惧就会象瘟疫一样传开去,那样的后果就是人人惊恐,后果会非常严重。

“你看着。  ”郑静和捡起一块土块,掷向不远处的一个蒙古军卒。  土块砸中蒙古军卒,这个蒙古军卒和刚才那个蒙古军卒一个样,马上变成了一滩涌动的血水。

郑静和镇定自若地道:“他们都是一个样!”也不理睬士卒地反应,率先走在头里。  一路行来,足有上千蒙古士卒给震死在地上,对于前面地一些尸体,郑静和用土块一掷,马上就化为血水。

见得多了,士卒们逐渐镇定下来,渐渐恢复正常,郑静和也就不再虐待这些尸体了。

郑静和猛地一下停了下来,看着一扇铁门,这扇铁门少说也有千多两千斤重。  这扇铁门不是立着,而是倒在地上,还弯曲变形,不用说肯定是给巨大的冲击波掀倒在地上。

向铁门后望了一眼,郑静和这个一向冷静沉着地战略家具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本色,也是忍不住尖叫起来:“天啊,这是真的?”

在他的身后也响起一片尖叫声,是士卒们惊讶赞叹之声,人人写满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一个个泥塑木雕似的。

他们之所以惊讶难置,是因为他们发现的事物足以让任何人为之耸然动容!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二十九章 突破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二十九章突破

(按:本章的史料多,不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不看。  )

“成吉思汗的勇士们:你们的敌人就在前面,艾因贾鲁的凶手就在前面,贝姗的刽子手就在对面的船上,他们是你们的敌人,他们杀死你们的兄弟,他们夺去你们的荣耀,你们要不要报仇?”一个悦耳的女声响起,这声音极是动听,好象明珠砸在玉盘上发出的叮咚声,让人心旷神怡。

声音的主人是要一个个子高挑,极其美丽动人的女人,这女人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除了成熟的女性特有魅力之外,还有几分清丽脱俗,戎装在身,更是英姿飒爽,一股勃勃英气自在其中。

这女人不是别人,是脱古思可敦。

说起这女人,我相信知道的朋友不会太多,不过要是说起另外一个人,朋友们就会很清楚了,这个人就是旭列兀。  旭列兀是拖雷的第三子,拖雷四子长子蒙哥,次子忽必烈,三子旭列兀,四子阿里不哥。

蒙哥和忽必烈不用介绍了,朋友们耳熟能详。  阿里不哥在后面会专门介绍,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旭烈兀年轻时勇毅过人,胆识不凡,异于常人,骁勇善战,十八岁时跟随拔都参加了蒙古的第二次西征,表现出了不凡的军事才干,建立了不小的军功,在蒙古年青一辈中脱颖而出,成了蒙古的年青俊杰。

蒙哥登上汗位后,继承先辈的志愿。  对外继续用兵,四处征伐,重点是对南宋用兵,想灭亡南宋。  对于蒙古第三次西征,按理说没有发起地动机,有很多人认为蒙古第三次西征是出于垂涎中东地区的富饶,其实不对。

据我手里掌握到的资料显示。  蒙哥之所以发动第三次西征,主要目的是转移蒙古高层的注意力。  因为当时蒙古实行分封制度,各地王爷拥兵自重,有尾大不掉之势,难以调动,发起一次西征,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同时还可以削弱他们的实力。  可以说是一石二鸟之计。  蒙哥在库里尔台大会上,成功地动员“黄金家族”发起第三次西征。

在各地王爷拥兵自重地情况下,调动起来不太灵便,蒙哥之所以取得了这些王爷的支持,有一个非常重要地理由,那就是中东地区的一个暗杀组织曾经派了一百多人去行刺蒙古可汗。  这次行刺并没有成功,给蒙古军队破坏了。

正是这次不成功的行刺事件,使得蒙哥可汗决心消灭这些暗杀组织。  蒙哥在库里尔台大会取得了各王爷的支持,要他们十人中抽出两人参战。

蒙古的第三次西征从此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征服行动之一,给蒙古人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灾难。

旭列兀由于拥有杰出地军事才干,又是蒙哥的亲弟弟,顺理成章地成了蒙古第三次西征的最高统帅。

跟随旭列兀西征的蒙古猛将很多。  其中有拔都的后人,最值得一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本书中多次提到的郭侃。

本书的读者中有不少认为蒙古人口太少,不可能组建起数十万大军,其实是一个误区,蒙古第三次西征就是很好地例子。  这次西征的军队不是某一支军队,而是从各地抽调来的军队,其中也有汉军参加,汉军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郭侃,他当时是史天泽的部下。

郭侃部是唯一一支参与西征的汉军。  这次西征。  郭侃杰出地军事才干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给他的指挥艺术、战略才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这次西征之后。  郭侃就成了“神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带兵打到地中海的唯一一个汉人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打败欧洲骑士团的将领。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脱古思可敦,她是蒙古人,是旭列兀的一王妃。  她精明强干,才能卓著,很得蒙哥的赏识,蒙哥曾告诫旭列兀,遇到问题可以和脱古思可敦商量。

事实也证明,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军事将领、战略家、演说家。  在西征过程中,她是旭列兀很好地助手,帮旭列兀解决了很多问题,对旭列兀地决策具有很深的影响,特别是在宗教问题上地决策,几乎是支配性的影响。

脱古思可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基督徒,她所信仰的基督教不是罗马教庭倡导的基督教,而是东正教徒。  罗马教庭倡导的基督教和东正教都是基督教,是基督教分裂后的两个分支,但是由于他们各自倡导的教义有区别,相互指责,水火难以相容。

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每当宿营后,在她的带领下,蒙古士卒就会支起帐篷教堂,摇响木铃,召唤教徒前来祈祷。  顺便说一句:蒙古本是信奉萨满教,到蒙哥时期,已经有不少蒙古士卒信奉基督教,这和蒙古多元的、开放的宗教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蒙哥在处理宗教问题时就说过一句很富睿智的话:“我们蒙古人相信世上只有一个上帝,主宰所有人的命运,但就象上帝让人的手生出互不相同的五指一样,上帝也允许不同地方的人们拥有不同的信仰。  ”

蒙古第三次西征虽然本意是清除暗杀教团,并没有打算向西征伐多远,由于诸多原因促使这次西征差点征服了埃及。

旭列兀在脱古思可敦的影响下,采取了偏向基督徒的宗教政策,对伊斯兰教进行无情地镇压,甚至屠杀,这可以从他在巴格达的所作所为看出。

蒙古人在进入巴格达后,旭列兀一次性赦免基督徒。  对于伊斯兰教徒实施无情地杀戮,伊斯兰教男子全部给杀死,妇孺给运回蒙古做奴隶。  历时十七天的大屠杀,有八十万人丧生。  要是算上失去家园地人数的话,就有一百二十万人要么给杀死,要么沦为奴隶,要么背井离乡。  (按:这是别人估算的数据。  我表示怀疑。  )

正是在这种偏向基督徒的宗教政策之下,蒙古这次西征具有极其强烈的宗教色彩。  有人戏称这支蒙古大军为“蒙古十字军”。

蒙古人进入圣城耶路撒冷的仪式基督教色彩极浓,可以说很夸张了,走在头里的是基督教将领怯地不花,让穆斯林教徒气愤的是,他们把一座清真寺改作教堂,并在里面庆祝胜利。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