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侃提笔在纸上写道:“臣不敢。 ”
郭侃忠臣,没有这种大逆不道地想法,忽必烈信得过,点头道:“忠和,你给朕说实话,你们这些汉臣有没有希望南朝取胜?”
点点头,郭侃在纸上写道:“臣也是汉人,汉人的朝廷北伐。 光复中原臣心中所愿!”
看了郭侃写地字,忽必烈并没有说话,而是沉默良久,叹道:“忠和,从你祖父追随太祖起,你们郭家已经三代在朝廷为官。 你们的汉人情结就这么难以斩断?”
“谢皇上隆恩眷顾郭家三代,臣无限感激!臣毕竟是汉人,这是臣的根,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臣的祖父是汉人,臣的父亲是汉人,臣也是汉人,臣的后人还是汉人!”郭侃轻叹一声,在纸上如是写道。
这话要是换个人。 必然会暴跳如雷。 忽必烈却只是微微一笑,很是赞许道:“不忘根本的臣子才是真正地忠臣!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 良臣择主而侍,现在的南朝皇帝是一个大有为之君,正是你们汉人期待了百年才出的一代明君,你就没有想过投靠过去吗?以忠和之才,要是回到南朝,必然是高官厚禄,还会有一个美好的名声,你为什么不做呢?”
郭侃缓缓摇头,在纸上写道:“南朝招臣数次,都给臣拒绝。 ”
这也是事实,忽必烈知道,问道:“忠和为什么拒绝你们汉人朝廷的招降?”他还真的有点难以理解。
“吾已胡服!”郭侃提笔在纸上写下李陵的名言。
李陵本是西汉名将李广之孙,曾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国境一千多里,匈奴单于亲自率领十多万大军围歼他。 李陵且战且退,一直打到快到汉境,匈奴单于都拿他没办法,准备放弃全歼他的打算。 就在这时,一个叛徒出卖了李陵,把李隽地困境告诉了匈奴单于,单于整军再战。 李陵不想让士卒无谓而死,把士卒遣散,投靠了匈奴。
李陵投靠匈奴,本来是想找到机会反水。 没想到历史和他开一个天大的玩笑,一个姓李的汉人军官教匈奴军队汉军的战术,这事给西汉的间谍发现了,却误以为是李陵干的,汉武大帝一怒之下,把他地家人全给杀了。 从此以后,李陵绝了回归的念头。
到了汉宣帝时,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国力又恢复了强盛,汉宣帝决定把汉武大帝击胡的大业进行下去,对匈奴大举用兵,进行战略追击,派人招降李陵。 李陵和汉使见面后,谈了一阵话,汉使提到要他重回汉朝一事,李陵什么话也没有说,沉默了许久,最后才说出了一句话“吾已胡服!”
这话的意思是说他虽是汉人,但他毕竟投降了匈奴,不打算再回归汉朝了。 李陵说到做到,他在匈奴过完一生,没有向匈奴出过一条计策,比起李广利这些叛徒好了许多。 他死后,他要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汉界,还立了一块碑,就是《杨家将》里面杨老令公撞死的那块碑。
可以想象得到,李陵在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荡,他真地是很想回到自己日夜思念地汉朝,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异国之地。
对于郭侃这种复杂的心情,忽必烈也能理解,沉默了一阵,才道:“有情有义,不忘根本,才是一个大忠臣所能具备地可贵品质。 忠和,南线之事朕就托付给你了。 ”感叹道:“朕之得忠和,无异于先主之得孔明。 ”
“谢谢皇上。 ”郭侃含着热泪在纸上写道。 要是换个人,可以想象得到。 在知道了郭侃心里的真实想法后,绝对是不会派郭侃去南线。 而忽必烈还非常放心,没有过人地气度是不可能做到这点,任谁都会感动。
让郭侃感动的事情还没有完,忽必烈接着道:“忠和,要是情况不对,你可以归顺南朝。 你放心。 朕不怪你,会善待你的家人。 会把你的家人送来与你团聚。 ”
郭侃这次没有写字,而是靠在软榻上哭了起来。
忽必烈也是鼻子发酸,拍拍郭侃的肩头,什么话也没有说。 离愁别绪之情笼罩在屋里。
也许是忽必烈感到这是他和郭侃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才说了这么多的话,其中有好多是不该说的话,但却是最知心地话。
XXXXXXXXXXXXXXXXXXX
“起床了!你们这些贪睡的家伙。 快点起床。 ”一个个军官在军营中大吼大叫,把那些在睡梦中地军卒给惊醒过来,手忙脚乱地穿衣。
一个军官大手一伸,一巴掌拍在一个正在打呵欠的士卒肚子上,骂道:“就是猪都给吵醒了,你还打呵欠,我帮你打。 ”右手一伸,就要再次拍下去。 士卒好象火烧了屁股似的,一下从床上跳起来,道:“不要打了,我醒了。 ”嘀咕道:“我又不是猪,干嘛骂人家是猪。 ”
“只有猪才象你这样贪睡。 ”军官反驳道:“动作快点,马上开饭了。 去迟了吃不了饭,战死了也是个饿死鬼。 ”大步走向另一张床。
在军官们的努力下,不一会儿功夫,熟睡中的军卒们全部起床,穿好衣服。
“全体集合。 ”军官一声令下,冲锋号一响,军卒们跑步而来,很快就拍好队列。
李隽在廖胜功,赵良淳的陪同下,站在当地。 看着集合的军队。 李隽在宋军眼中具有神明一般地地位。 也许他的地位比神明还要高上几分,士卒看见他无不是心气大振。 齐声欢呼道:“皇上万岁!”
挥挥手,将士们安静下来,李隽进行战前演说道:“将士们:你们脚下这片土地叫中原,是华夏的腹心之地!一百年前,女真南下,二帝被俘之后,这片土地就沦于异族之手。 现在,朕率领你们打回来了!经过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收复了广大的地区,这都是你们英勇行为的最好回报!现在,北伐以来的第一次会战就要开始了,你们的英勇行动将流传后世!你们地子孙将铭记你们的英勇!将士们,用你们的英勇行动报仇雪恨!”
大手一挥,在军官的指挥下,士卒跑向食堂,开始饱餐战饭。
“皇上有旨,只准吃八分饱,违令者打三十军棍!”军官在食堂巡视,一遍又一遍地传达着李隽的旨意。 一般来说,在大战之前,是要将士们放开肚子吃,但李隽考虑到这是大战之前的最后一顿饭,吃得太饱了反而不利,才下令只吃八分饭。
为了把李隽地旨意最好地贯彻下去,除了进行定量发放食物外,还派人专门监管。 因为人不同,食量也不一样,有的人吃得多,有的吃得少,要是仅仅是定量的话,会有遗漏,会出问题。
北伐以来,胜利不断,捷报频传,士气高昂,对于将士们来说打仗和喝南瓜汤一样容易,李隽下达了作战命令,那就是意味着胜利,无不是振奋异常,大口扒饭,吃得异常欢快。
饱餐战饭的将士们全副武装,在将领军官的指挥下进入出发阵地,消失在夜空中。
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太好了,伊儿汗率领军队来援救我们了。 ”巴布尔把巴掌大一块纸一下递给贴木儿,很是兴奋地道:“伊儿汗能征善战,策出无方,有了他的救援,我们必胜无疑。 ”
旭烈兀虽已二十年没有东归了,但是他的大名蒙古人没有不知道的,都知道他只带了十万人出发,却创造了扫平中东的军事奇迹,灭国无数。 旭烈兀也因此而成为蒙古人心目中地英雄,他来到中原。 那么也就意味着胜利,要巴布尔不高兴都不行。
贴木儿把情报看了一遍,也是振奋之极地道:“伊儿汗率领三十万大军压到东线来,南朝皇帝就是再厉害十倍也是无济于事。 来,我们来好好合计一下,我们接下来该怎么打?”
旭烈兀地名声太响亮了,桑哥。 史天泽,赛典赤。 赛音诺他们无不是眼睛里放出光来,好象快死的人突然见到神医似地。
兴奋中的巴布尔和贴木儿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旭烈兀给他们耍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