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龙锁上门后就跟了上来。
还张卫健那一千块钱的事,三人都自觉的没有说。
不过上了酒桌后,吃了一会菜,酒到兴头上的时候,宗无上突然笑着问张卫健道:“建哥,这次过来是不是还有什么好事找我们两个啊?”
张卫健脸色有些尴尬,原本想说没有的,但“没有”两个字在宗无上的注视下立即就吞了回去,转而自嘲的说道:“既然啊上你开口了,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是这样的,你也知道我是个歌手,而一个歌手最重要的那就是出唱片了。可是你看看我,拿了歌唱冠军到现在,却是一张唱片都没有出过,成天在这里打下混,那里又打下混,一事无成。”
“这次我过来,就是想找啊上你帮忙写几首歌的。我想过了,就趁这次担纲主演《日月神剑》的机会,出上一张唱片。”最后,张卫健终于说出了这次的目的,长松了口气的道。
而且说完之后,很是灌了几杯酒,满脸的落寞。
“咳咳咳,噗!”
宗无上刚刚喝下一口酒,听到张卫健的这话立即就咳嗽着喷了出来。
“不是吧,找我写歌?”宗无上指着自己的鼻子问道。
张卫健的窘境,宗无上还是知道的。虽然是歌唱大赛的冠军,但依然没有人捧他的场,唱片公司也不肯为他出唱片,只偶尔请他在杂锦唱片里唱上一两首歌曲,相当于客串,可有可无的地位。另外,为了生活,张卫健只有到歌厅、酒廊当驻唱歌手。那些客人根本就不是来听歌的,使他在唱歌的同时还要留心茶杯、烟灰缸会随时飞上台。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早上九点开始拍戏,晚上七点完工后再搭末班车到深圳登台,可忙来忙去,他所得到的酬劳却不及其他歌星的三分之一……
虽然他受过张卫健的恩情,报答也是应该。但要他为张卫健写几首歌,这个要求实在是出乎了他的实力范围之外。
“呵呵,没关系了,我说手而已的。”见宗无上酒都喷了出来,张卫健以为他不愿意,心下失望不已。不过虽然如此,但还是强撑了笑脸,边喝酒边故作无所谓得说道。
“小上?”胡龙忍不住在一旁皱眉喝道。
做人当讲义气,宗无上这个样子那是忘恩负义,在胡龙眼里,没有当场拍桌子大骂已经是看在是兄弟的份上了。
宗无上见他们两个如此神情,不由苦笑不已。”你们误会了,建哥向我邀歌,这是我的福气,我答应都来不及,怎么会拒绝?只不过我自己白丁一个,连五线谱都分不清楚,还怎么写歌啊?”宗无上连忙摆手解释道。
“怎么会?”张卫健和胡龙两人脱口道。
胡龙跟着又说:“你那天不是唱了一首‘飞的更高’么,那还是你自己写的呢,你怎么会不知道写歌?”
而张卫健却是摇了摇头,只道是宗无上的推脱,脸色更是苦涩了。
“哎,都是出风头惹的祸。我跟你们说了吧,我是真的不懂写歌,我只会唱歌,不会写歌。要我唱一些歌我会唱,但要我写真写不出来。”
宗无上见两人还不相信,不由急了,跟着又道:“要不这样吧,建哥,我唱几首歌,再把歌词写下来,你再去找些专业人士将他们谱曲?我是真的不会写歌,而且要是我会写歌的话,我早就写了,哪里会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宗无上又是发誓又是找理由解释的,忙活了一通之后,两人终于是相信了他的话,不过就是这样,两人也没放过宗无上,直到他应承了一张专辑的全部作词之后,两人这才罢了,没有再提此事。
“我晕啊,要我这个歌盲去当作词人,这不是赶鸭子上架么。”宗无上是欲哭无泪。
第二十二章 帮我写几首歌?
第二十三章 金庸的评论文章
第二十三章 金庸的评论文章
“谢谢你,啊上。”张卫健诚挚的道了一声谢,声音都有了些哽咽。
窘迫的境遇,让张卫健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会来找宗无上为他写歌,完全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的。宗无上只不过是一个新得不能再新的新人,之前也没有作过任何歌曲。唯一的,就只有《日月神剑》杀青的那天晚上唱了一首震撼人心的“飞的更高”。
现在宗无上答应为他写一首专辑的歌曲,虽然不抱多少希望,但终究是高兴不已,有了个另外的臂助。不好没关系,但如果都非常好的话,那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发达了!
“不用谢,我只是把歌词写下来,然后再把曲调哼一下而已,至于谱曲方面,你还是得去找专门的音乐制作人。至于歌词么,我就一个礼拜后送到建哥你家去,顺道拜个晚年。”既然答应了,宗无上也就彻底的放松了下来,笑着回道。
“来,我建议为了我们的以后,共同干一杯!”胡龙站起了身,高声提议道。
“好!”宗无上和张卫健齐齐站了起来,大声应道。
“干!”
三人端起酒杯,在空中碰了一下,随后一饮而尽!
·······
三天之后,《明报》年后的第一期刊印发了出来。
而在武侠版块,赫然有着属于宗无上的一个专栏:东方明珠。而且这一期专栏中,不仅有《铁血天骄》的第二回连载,更加有的是,金庸亲笔题写的评论文章《论铁血天骄与昆仑》!
文章称:东方明珠之大作《昆仑》,堪称武侠经典!只是看过这篇前传《铁血天骄》以及第一集,已经感觉到自己的确老了。文笔老道细腻,思路开阔,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特别是对华夏传统文化很有研究,许多道家思想贯穿其中。让人欲罢不能。期待后续故事发展。
虽然有人说是我把武侠写尽了,后人全然超脱不了我已经设定成熟的武侠体系。而且在这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在看到东方明珠小友的这本《昆仑》之后,我才意识到,我没有把武侠写尽,也永远写不尽。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史诗,怎能写得尽?
我相信,《昆仑》之后,不是武侠没落的开始,而是武侠重新振兴的开端!
落笔是金大侠的亲笔签名!
金大侠可是很少发表评论文章的,更别说专门针对一本武侠小说发表文章了!因为其本身就是武侠宗师,泰山北斗般得存在。一本武侠小说能够让金大侠亲自发表文章称赞!这本武侠小说会有多经典?
一时之间,香港各大报纸第一时间纷纷转载金庸的这篇评论文章,并在其后洋洋洒洒评论若干,惊奇者有之,盛赞者有之,质疑者有之·····。
香港销售量稳居第一三十多年的《东方日报》在转载这篇评论之后,称:“金老是武侠界的泰山北斗,射雕中的中神通,而《昆仑》能得到金老的称赞并特写一篇评论,相信除了是金老对后辈的鼓励之外,这本《昆仑》的精彩应该也是毋庸置疑的。至少来说,《昆仑》的前传《铁血天骄》就是一本近年来少有的佳作!”
之后的《星岛日报》《文汇报》也对金庸的这篇评论文章发表了看法,立场与《东方日报》相差无几。
这是大众、正统性的报纸对评论文章的看法。
但另外的一些小报纸,却纷纷发表嘲笑了言论,说道:“到底是真才实学还是纯粹性的提携后辈,这个问题值得考较。”
不过金庸在香港的威望毋庸置疑,即便这些小报社想尽了办法,甚至不惜于拐弯抹角的说金庸徇私来抓住香港人的眼球,但这些评论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淹没了,甚至于出来之后,香港人买都不买,有的更是直接大骂了出来。
评论,几乎是一面倒的肯定和表示期待!
常年订阅《明报》的梁树龙,是香港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平常除了教学,最感兴趣的便是在《明报》上阅览一些时事文章和看看武侠小说。前几天他刚刚看到《铁血天骄》的时候就感觉很不错,有股侠气扑面而来,令他一时之间竟入了迷。
不过这天拿起报纸翻到原来的版面时,竟然没有找到《铁血天骄》的连载,一时之间不禁嘀咕了出来:“不会吧,《明报》也会做这种这种事,好好的连载突然取消了?真是可惜了。”
摇了摇头,之后他便一页一页的翻阅了过去,也没有专门去找,同时心里也是惋惜不已。
但是,就在翻到专栏作者板块的时候,看着看着突然眼前一亮,《铁血天骄》。
“怎么会,《铁血天骄》居然会出现在这里?他的作者是谁,难道是哪个大作家?”梁树龙不由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看花了眼。
事实就是事实,看了许久还是《铁血天骄》四个大字,梁树龙一时之间不由愣住了,立即转眼朝旁边瞧去,看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