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 第2部分

第2部分(1 / 2)

>    换句话说,在当时还认为王侯将相有种的环境下,陈胜怀疑这个公认的规律,有点在这个时代怀疑相对论是否正确的大无畏精神。

如果陈胜没有失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比书中的主角共尉更象一个穿越者。当然了,他虽然失败了,可是凭着这几句话,他也足以在历史上留下他的足迹。人们也许淡忘了他的张楚国,也许忘了他曾经做过几个月的王,但是不会忘记他这几句话。

“苟富贵,毋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陈胜是立了言的。

但是陈胜败了。

关于陈胜的失败,历朝历代,理由已经给得很多了,有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说是贵族反动势力太强的,有从仁义角度说是陈胜杀戮诸将,失了人心的,有从性格角度说陈胜骄傲自满,自取其咎的,还有说陈胜能力太差的,这些当然都有道理,但是老庄个人认为,这些理由都流于表面。

吕思勉先生在《秦汉史》里曾做过怀疑,依他的分析,他认为陈胜的才能不下于后来的楚怀王熊心。(现在有很多人替熊心翻案,却没有人为陈胜翻案,也算是个遗憾。)从他初期的举动来看,他的能力和大局观也不差,他的失败,必然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而我认为,这里面很大的原因还是当时对血统论的认识水平。陈胜认为王侯将相是没有种的,可是其他人未必这么认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陈胜的思想觉悟太超前了!^_^)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葛婴,符离人,陈胜的部将,他是第一个被陈胜派出去徇地的,当时陈胜的势力还不强,就能让他单飞,算是可以相信的心腹一类。但是他很快就立了襄彊为王,而且没有请示陈胜,大概他潜意识里觉得,陈胜一定也是会这么做的。陈胜自立为王后,他杀掉了襄彊,显然是意识到了自己和陈胜的思想觉悟的差距,力图改正,可是陈胜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杀了他。

周巿,魏人,陈胜为王后派他徇魏地,应该也是可以信得过的。但是他在取齐不成之后,就返回魏地,众人劝他自立为魏王,但是他不同意,反而要立魏咎为王,甚至因此和陈胜差点翻脸——魏咎在陈县,陈胜不同意,周巿“五反”,其坚决的意志可以想见。我觉得这已经不是做秀了,如果真是想做个秀,然后还是自己干,他大可不必“五反”。我们大致可以推定,他是不同意陈胜的那个血统论的,至少他的思想水平达不到那个层次。

还有范增。项梁接受了召平的矫诏任命,做了上柱国,过江却不救陈胜,而是到了“知陈王定死”才出兵击杀了自立为王的景驹,他的心思大致也可以想象了。要知道景驹可不是陈胜,他是正儿八经的楚国贵族,但是项梁并没有放在眼里,他利用陈胜的名义,把景驹和秦嘉赶尽杀绝,又用秦军的刀,杀了朱鸡石,然后尽召诸将会于薛,他想干什么已经很明显了——陈胜不是用项燕做号召吗,现在项燕真正的后人来了,你们还不俯首听命?不过从后来立了楚怀王来看,项梁的算盘显然是落空了。这里面固然有范增的建议之功,但项梁心里的担忧也不能忽视:项家虽然贵族,但是离王还差得太远。

项梁立了楚怀王,这才重新整合了楚人的力量,在除后的大战中数破秦军,项羽巨鹿一战,更是奠定了楚在诸国之中不可取代的位置。这当然与项氏叔侄的过人能力分不开,但是楚怀王的号召力,也不可忽视。

楚如此,魏如此,我们再看其他诸国。

齐,田齐代姜齐,已经近二百年,其根基已稳。田儋闻风而起,轻松的自立为王,民心所向已经很清楚。

赵,名士张耳、陈余一开始就向陈胜提出要立赵后为王,后来武臣被李良所杀,大权落在张耳、陈余的手里,他们终于实现的愿意——立赵歇为王,而不是自立。

韩,张良大智大勇,可是他一直在为韩报仇,从项梁处求得支持,立韩成为王,韩成死后,他也没有想过自立为王,大概在他的心里,也一直以韩臣自居的。投靠刘邦,为韩报仇尔,个人的功名还在其次。

山东六国之中,只有燕是个例外,韩广是武臣的部将,并不是正宗的姬姓子孙,燕国之后。

到此,可以大致明白当时社会上对于血统论的认识水平。

再一次为陈胜感慨,他太超前了。

超前的人,往往是孤独的。所以他接二连三的被手下人叛变,大好形势也急转直下,最终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这是客观环境。

再来看看主观环境。

应该说,陈胜虽然有能力,但是离君临天下还差得太远。在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他有些忘乎所以,大肆分兵,四处略地。细想起来,我们也可以理解,他既然不愿意让六国之后出来分桃子,当然要自己全部拿下,不仅要尽收六国之地,还要击败强秦,一统天下。可是他对形势的认识过于乐观了,置孔鲋等人的建议于不顾,对自己手下的实力也有过高的估计。说他有些骄傲了,也不是空话。他让周文领大军入关,可以说是个很魄力的举动——要知道周文可不是他的亲信(由此可以证明他不是任人唯亲的,比项羽高明),同时也是个识人能力不足的昏招——周文只是个视日者,充其量是个科技工作者,有一定的军事经验,但远远不是个指挥大军的合格指挥员。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陈胜的手下是没有多少人才的,那些能将兵的名士,要么是不愿意为他所用,要么是他不愿意用,不敢用,不能用。

形势好的时候,忘乎所以,形势变糟了,又沉沦沮丧。周文大败,在曹阳呆了两个月,陈胜在哪儿?他做了什么补救措施?他躲在陈县的王宫里不出来,什么反应也没有。就连最亲信的战友吴广被田臧所杀,他也没有处置葛婴时的勇气了,不仅没有处置田臧,反而让人送上了令尹的印信。那个意气风发的英雄已经不见了,现在只剩下一个自欺欺人的鸵鸟。

他只剩下了一个躯壳。

其后的情况就越发的混乱了。

章邯一路攻到陈县,陈胜出兵监战,张贺战死,陈胜先是向东南的汝阴方向逃跑,后又向东北折回城父,并在下城父被庄贾所杀。他的意图是什么?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大概只能理解为他已经乱了方寸,根本没有了方向。

胜而不骄,败而不馁,陈胜在这两个方面都很失败,他最终的命运,说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也不为过。

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不如刘邦。刘邦打了那么多的败仗,连老爹、老婆、孩子都被人抓去了,自己还被人射成重伤,可是他从来没有气馁过。一想到这一点,我就想到刘备,他们老刘家的血统里小强的基因还真是强,汉家能延续四百多年,也是有道理的。(等等,这是不是血统论?)

有超前的思想觉悟,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面,却没有足够的行动能力,能大胆设想,却没有小心求证,陈胜的悲剧就在于此。他和后来的项羽正好相反,项羽有超强的行动能力,但却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觉悟。后面还有他的专题,我们到时候再说。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