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少府,你看这里,基本都是成双成对的,你是不是也加紧一点。明年大飨的时候,也 …”共尉挑了挑眉毛,向旁边的人眨了眨眼睛:“诸位,你们说是不是啊?”
侧耳倾听的臣子们一听,先是一愕。随即哄堂大笑。宝珊的脸腾的一下红了,一直红到耳根,她万万没有想到,身为天下之主的共尉会在这个场合和她开这么一个玩笑,当时就羞得无地自容。
共尉转身,冲着大笑的臣子们大声说道:“我说那些尚未成家的几郎们,你们也要多多用心,早日立功封侯,要不然,你们怎么才能配得上我大楚的这位女陶朱公?”
“大王说得正是。”未成家的大臣们再次哄堂大笑:“臣等一定努力。”
灌婴排众而出,举着酒杯大摇大摆的来到共尉面前,嘻笑着说道:“大王,你可诺到臣的心眼里去了,看着宝少府一个人,我……们都着急啊。大王,你看是不是下一道诏书
“一边凉快去。”共尉瞪了他一眼。“这是能下诏书解决的事吗?再说了,你灌婴已经有了妻妾,这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唉,你夫人怎么没来?”共尉指着灌婴冷笑了两声。佯怒道:“我看要让主爵中尉查一查你的事了。”
“臣冤枉。”灌婴大叫,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样子:“臣的黄脸婆正准备给我生二小子,这才没来,可不是臣家事不宁啊。再说了,周将军他的夫人也没来,大王怎么不查他?”
众人再次哄堂大笑。
项羽一边笑,一边连连摇头,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没想到居然会是这个样子,堂堂的大王和臣子当着这么多的面开玩笑,而且其他人好象也习惯了,一点惊讶的样子也没有,就连老孔跗都自愕其乐的喝着酒,眯着一双老眼笑眯眯的看着共尉,并无起来说两句的意思。
礼崩乐坏啊,真正是礼崩乐坏。
共尉不理灌婴,灌婴是标准的狗脾气,你越是打骂他,他越是来劲。有点恃宠而骄的味道。他回过头对还尴尬的站在那里的宝珊说道:“这件事就拜托宝少府了,我先干为敬。
宝珊手足无措,看着共尉一饮而尽。连自己怎么坐下的都不知道。治票内史萧何的夫人坐在她左边,郎中令虞子期的夫人坐在她右边,见她这么窘迫,都笑着过来开导她,这才算把这个场面给圆过去了。看看旁边一对对的同僚,宝珊也十分感慨,她知道,共尉之所以要求大臣们带家属赴宴,有一部原因就是担心她一个女子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不方便。对于共尉的体贴,她感激得五体投地,这也是她愿意竭诚为共尉效忠的原因所在。
第二天,新封的五个十万户侯入殿谢恩。共尉将他们留了下来,又请来了三公和另外两个柱国吕释之和桓酶。上柱国白公虽然没有十7户。可是昨天也增加了一万户食邑。总共达到五万户,陆贾、哪食其都各自增了食邑,陆贸四万五千户,哪食其三万户,吕释之和桓腑增得比较少,各加了三千户。但是他们知道,东线南线的战事已经基本结束。下面主要的战事就是北面和西面,是他们立功的时候了,因此也是信心满怀,并不因食邑增加得少而伤感。
“在座的诸位,都是我大楚的栋梁。”共尉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说道:“四个柱国,两个已经成了十万户,剩下的二位,当努力
”。
吕释之和桓腑互相看了一眼,同时拜倒:“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负大王所望。”
“嗯,我相信你们的能共尉摆摆手,请他们起身,然后看了一眼白公他们:“今天请诸个来,就是商量一下西线和北线的战事。为了东线的战事,我们对匈奴人已经忍了很久了,现在东线平定,该要考虑匈奴人的事了。”
吕释之和桓腑大喜,竖起耳朵倾听。
“大王。”陆贾欠身行礼:“请容臣先报告一下今年上计的粗略结果。” 共尉点点头,示意陆贾说。陆贾从袖子里取出几张纸摊在桌上,推到众人面前。“上计虽然还没有最终完成,可是我大楚主要的郡已经统计出来了。关东诸郡,今年基本没有收成,再加上大王施恩救济。反而要从关中运粮,因此,今年的收成虽然比去年略有增长,但考虑到对关东的抚恤,以及原东楚将士的遣散、安置,综合下来看,今年的净收入只有去年的三成。”
随着陆贾的解说,吕释之和桓酶兴奋的心情渐渐的冷了下来。关中的形势虽然不错,可是关东的形势不好,地盘大了,要顾及的面也多了,远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们也看到了,根据目前的情况,一两年之内对匈奴大举用兵,还是不可能的事情。”共尉最后说道:“因此,我们虽然要积极做好对匈奴用兵的准备,但是在真正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前,我们还是只能以守为主,以攻为辅。竹
“臣……明白。”吕释之和桓酶虽然有些失望,还是通情达理的赞同了共尉的意见。陆贸的帐摆在面前,他们不得不承认事实。
“虽然暂时不可能开打,但是,我们却可以将兵力做一些调整。”共尉将目光转向韩信和周叔。韩信和周叔都是聪明人,共尉一开始说这件事,他们就明白了意思。不用共尉将话说得太明白,主要防区是关东的韩信便俯身说道:“大王,东线战事已经结束,无须那么多大军镇守。臣以为,这些将士如果只是驻守内郡,实在是可惜了,也容易生事,不如将他们调往边关。戍守边境,以防胡族入侵。”
主要防区在东南的周叔也说道:“臣也以为,东南一带虽然事态复杂。百越杂呈,但是也不用十几万大军驻守。臣建议,当以兵威为辅。而以施恩吸纳
张良抚着胡须,缓缓说道:“南越已平,大可不必再留大军镇守,依臣之见,巴蜀只需五万人足矣。夜郎等国,也当以利诱为主,是个渐渐渗透的过程,不是大军能够济事的。”
公子婴也附和道:“大王,臣也觉得,南越现在有赵诧的一万余人。足以应付。臣虽然不才,可是仰仗着大王的天威,再有张将军、周柱国为后援,纵使有事,也应付得来。”
共尉看着这几个臣子,暗自松了一口气,封他们为十万户,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们有大功,可是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封赏,让他们能更容易的接受自己削减他们兵权的举动一以富贵换兵权,这是赵匡胤用过的招数,他只是变通了一下,不象老赵那么极端,一下子把能打的将领都闲置了一 现在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特别是自己的亲信韩信和周叔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诸位爱卿这么体谅国家的难处,我十分高兴。”共尉赞赏的说道:“韩柱国的兵,调一部分到燕的。我要先行扫清东胡和乌桓,周柱国的兵,调一部分入南海。具体数目,上柱国你们几位仔细商量一下。左尹,赵诧新降,其心不稳,你手里要有一些精锐,才能镇得住场面,我看不能削减,相反,我还要给你增一些兵。”
公子婴吃了一惊,别人都是削兵,他却是增兵,这是怎么回事?共尉对他信任,可是这样会引起别人的猜忌的。虽然说不是让他就地征兵,也不是拨给他关中子弟兵,而是给他周叔的旧部,这同样有用周叔这个亲信牵制他的用意在里面,可是共尉作为一个王,怎么可能不防着一点呢?这个作法无可厚非。
“大三,臣…”
“你不用担心。”共尉笑着说道:“不瞒左尹,南海郡虽然暂时不会有事,但是在我的计戈小中,南海将是我大楚向大海要宝藏的通道之一。左尹在南海,要多多费心,尽快把南越化为我大楚的真正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