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闯三关 > 第26部分

第26部分(2 / 2)

“庄主!你这样说是太谦虚了。江湖上谁不知道你是江州市中部三十万果农荔枝果品交易市场的霸主?全国各地经销荔枝的客商的‘小财神’?”

“别听他们胡扯!”

“这是铁的事实!不论走到哪里,人们都是这样说。”

“哈!哈!真是胡扯!”朱国亮不屑一顾地笑了起来。

到了会客厅,分宾主坐定后。李劲松估计:看来今天要说服他们,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果然不出所料,大家分宾主坐下不到一刻,张国生首先开了腔:“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如今李书记出任江州市委书记已有六天了。老百姓日盼夜盼李书记能够给他们带来福音,可是,直到今天尚未见有动静。敢问李书记能否先与我们一个惊喜?”

李劲松素闻张国生足智多谋,必须小心应付,对他提出的问题必须出奇才能制胜,于是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立国之本。作为党在江州市的市委书记,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的行动准则。因此,我一到任,就主持制定了发展江州荔枝果业生产‘三步棋’,‘三大战役’的战略决策,下决心带领全市人民闯过‘三关’,一定要把江州市建成‘中国荔枝第一市’,把冰荔山庄建成‘天下第一园’!”

李劲松说到这里,朝朱国亮和他的手下盯了一眼,那眼神分明是在暗示:在中国,在江州市,共产党永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中流砥柱,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的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就创造不出人间奇迹。

“李书记!你的‘三把火’乍一听起来,的确令人心动。”张国生觉得李劲松此番说话是以势压人,抢占政治上风,必须压一下,看李劲松怎么回答。

于是又冷笑着说,“李书记,我觉得这‘三把火’还只是得一个讲字,第一,送科技下乡是一厢情愿,如果科技特派员技不如人,果农怎么会领您的情?第二,成立果业集团公司,打造一个经济实体作为果农闯市场的依托、桥梁,这是一个道理,但是,南、中、北三大果业势力能不能走到一起又是一回事,如果他们不加盟公司,此把火又将是点不燃的火,如果这两把火烧不起来,第三把火就不用说了。”

张国生说完,斜着眼,瞅了一下李劲松,那意思仿佛是说:李书记!怎么样?无话可说了吧。

李劲松没有考虑到张国生会来这一招。

李劲松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李新民书记生前多次对大家讲过:江州人民要想早日步入小康的生活,农业、养殖业尤其是荔枝果业生产这条‘巨龙’能不能腾飞是关键。这已经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试问:市委面对着李新民的重托,面对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要求,能无动于衷吗?”

张国生一怔!无言以对。

“李书记,奋斗目标,人皆有之,只不过大小而已。”李正毅站起来说,“就拿庄主来说吧,他的奋斗目标是要做江州市中部荔枝交易市场的霸主。十年奋斗,实现了。这是事实,但是,必须知道庄主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了多少代价?想尽了多少办法?历尽了多少艰辛?而‘三把火’怎样才能烧得起来呢?敢问李书记是否可以讲具体点?”

“这就要看你们庄主和在场的十大谋士、五虎十八将了。”

“此话怎讲?”朱国亮忍不住插了一句。

“别急!”李劲松慢条斯理地道,“我手里有三张王牌。”

“你何来三张王牌?”王国智冷笑了起来,说,“不说李居安,刘兴信与他手下七十二弟子,就说我们庄主也未必是你手里的王牌。要知道,你这样一搞,实际上就是要断了庄主与我们的财路,你说庄主会答应吗?就算是庄主答应了,我们这一班兄弟也未必会答应。”

“兄弟此言越发没有道理了。”李劲松得理不饶人,“吃水须记挖井人。试问:除了你们的努力奋斗外,没有党的好政策,大家能有今天吗?”

李劲松这一反问,王国智无言以对。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党中央并没有规定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必须要联合起来,成立集团公司呀!”张一彪一开腔,所有的人都附和着说:“是呀!”

“我们现在干得不是好好的吗?”张一彪继续虎着脸说,“江州中部每年一亿斤荔枝都是靠我们庄主运筹帷幄销售出去的。试问,十多年来,有哪一个外地客商来找到庄主不是满意而归的?哪一个客商不是因为找到庄主,才轻而易举地发财?有哪一个客商说过庄主半个不字?”

张一彪话音一落,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是呀!李居安他们有他们的干法,刘兴信他们有他们的干法,为什么要把大家扯到一起?”

“还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后,老百姓种什么,怎样种,怎样卖都由自己做主,成立果业集团公司,是不是又要搞大锅饭?”

“如果又搞这一套,是不是政策又要变了?”

李劲松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觉得不容忽视,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态,于是说:“今非昔此,不是政策要变,而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此话怎讲?”陈剑锋虎口一张,大家都附和着说,“既然政策不变,江州市何以要搞这一套?”

李劲松一愣,要不是昨天晚上梦游“科技城”后,作了一番思考,几乎答不上来,于是提醒大家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的发展将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外国人将仗着其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出大量的优质产品抢占中国的市场,意欲占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国人是知难而上,一比高下,还是甘拜下风?”

“这是国家的事,用不着我们操心。”龚光辉不动声色地说。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光辉兄弟,听说你也是共产党员,何以说出此等话来?”

龚光辉一怔,无言以对。

“这个道理,谁不晓得?当官的尚不知道怎样做,更何况我们这些山村野夫?”红鼻子张锋皮笑肉不笑地顶了一句。

“兄弟这样说,更没道理。”李劲松这次不容张锋再往下说,“李新民书记,为了实现江州人的梦想,献出了生命的全部,他这是为啥?为了谁?还不是为了带领大家闯过‘三关’?今天,市委提出‘三步棋’,‘三大战役’的战略决策,难道不是在行动吗?”

“就算是行动了,又怎么样?谁知道这样做有没有作用?”梁兴旺不紧不慢地说。

看梁兴旺说话的神态,李劲松觉得分明是嘲笑自己无能,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可又细心一想,这也怪不得他们,市委做出这个决定也还是几天前的事,就连我们的干部都还不是很清楚。于是耐心地说:“我们先别理它的作用,大家且来想一想,外国人已经向我们宣战,亮起了屠刀,我们应该怎么办?”

“李书记,你这未免是危言耸听了吧?”杜少甫不服,“中国打开大门做生意,是吸引外资,借以发展经济,如果他们胆敢胡作非为,我们就来个关门打狗,岂不痛快?”

“此言差矣。”李劲松觉得这种思想认识,不单在他们身上有,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看来不解决,“科技兴农”的国策难以实现。于是说,“打开国门做生意,是一着好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变化证明了这一点。”

“这种大道理,谁都懂。这是政府的事,我们只知道该怎样搞好山庄就是了。”李万山虎眼圆睁,厉声说。

李劲松一瞧李万山那说话的口气,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决计杀一下他的傲气:“这样说也有道理,但是,大家应该知道,你们山庄,在一些人的眼里,是佼佼者,是英雄……”

李劲松说到这里,故意把声音拉长,话锋一转,“可是,在有的人眼里,你们山庄到现在为止,还不值一提。”

李劲松说到这里,拿出张国梁的信给大家念了一遍。然后冷笑着说:“你们的果子,人家只换转一个箱子,二万斤,就净赚了四十万元人民币,这说明了什么?”

李劲松这一手,压下了李万山的傲气,而且在大家的心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他奶奶的,非操他祖宗十八代不可。”曹福贵,双眼斜视着大家,吼了一句。

“此事如果让人们知道,山庄的英名何在?脸面往哪里放?”张国生此时也觉得问题的确很严重。

“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谁叫我们这么蠢?舍不得给自己的‘孩子’添件新衣裳?”说话的是共产党员杨锋。

“他奶奶的!简直是奇耻大辱。如果是赚外国人的钱,还可以不管它,偏偏是中国人的钱。”张伟,一边骂娘,一边摇头晃脑地吼了起来。

“可笑!可笑!我们的产品变成了假洋鬼子。如果说他们是汉奸,我们也有脱不了的干系。”杜少甫这回把衣袖往手臂上一捋,气狠狠的样子。

李劲松斜睨了一下朱国亮,发觉他也有点沉不住气了。于是,再加一把火:“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过,没有套狼的本事,即使舍得孩子,也套不了狼。”

李劲松这样一个生动、贴切、富有幽默感的比喻,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朱国亮心里明白:李劲松是在暗示山庄还没有具有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能力,闯不过“三关”。

“此事并不怪外国人。”张国生,此时头脑清醒了许多,他觉得李劲松说得没错,没有套狼的本事,即使你舍得了孩子,也套不到狼。于是接住说,“山庄的果子并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质量检验,完全是奸商为了赚钱,借用或盗用人家的品牌,偷龙转凤,赚国人的钱,这是一种侵权行为,如果打起官司来,吃亏的还会是我们。由此可见,我们也应该学会包装自己,应该建立自己的品牌。”

“对!”李劲松此时觉得张国生的话说到了点子上,应该趁机展开攻势,于是说,“市委的意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江州市的荔枝品牌应该怎样定呢,是单家独户来搞,还是全市统一来搞呢?”急性子赵大强这样说,是怕别人的产品玷污了山庄的名声。

“我认为,单家独户建立品牌没有作用,江州市的荔枝品牌应该是集中所有的力量,形成一个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才有条件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龚光辉这么一说,大家的气似乎顺了许多。

“敢问李书记,刚才你说的‘江州红’这个品牌,是代表了全市的品牌。但是,果树分散在千家万户,品种又不相同,你怎么去保证质量。”红鼻子张锋觉得这条路行不通。

“这个请大家放心。市委制定的‘三步棋’,‘三大战役’,就是为了这个保证。”李劲松说到这里,再将昨天晚上的梦中情景和自己的想法同大家讲了一遍。

“你的这些梦想,并不能说明什么。”生得五短身材的韦万隆一直未开声,这时站出来说话了,“农业、种养业,向企业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打造一个地方的拳头产品的品牌,是一个最好的途径,但是,今日不比人民公社化的时代,命令下到千家万户,并没有多少作用,怎样做,自主权在老百姓手里,干部心里想的,企业要推行的,很难落到实处,在这种情况下,‘三步棋’到头来还不是成为一句空话?”

“‘三步棋’中的第二步棋,说的是以公司为培训基地,吸引农户加盟,学技术,闯商海,奔小康。敢问李书记,公司的基地在哪里?用什么去吸引?怎样学技术?怎样闯商海?”刘国华盯着李劲松,皮笑肉不笑地等着回答。

李劲松盯了众人一眼,发现大家都在望着自己,那目光分明是在说:怎么样?没有话说了吧?

其实,刘国华提出的问题,代表了当前很多干部群众的思想,是李劲松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三把火”就无法点燃。

好在李劲松早已胸有成竹。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

“第一全市从生产组到村、镇三级集体,都有果园承包给个人,可以通过减少承包金额或政府补贴的方式,从中抽出一部分做培训基地;

第二,有了基地,就在‘吸引’两个字上做足文章。”

李劲松说到这里,瞧了一眼大家,发现他们的神态,都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