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闯三关 > 第55部分

第55部分(2 / 2)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十年前的一天,李祥生带女儿到省城一间著名的医院看病,根据病情的需要,他和女儿在医院住了几天院,在住院的几天里,结识了一个带孙子来这里看病的老人,相同的遭遇,使他俩成了朋友。

三天后,李祥生要带女儿出院了,而老人的孙子还要再住两天,临别时,两人难分难舍。当时李祥生见老人多次欲言又止的样子,知道他一定有不能解决的难处,于是问道:“见你欲言又止的样子,莫非遇到了什么不能解决的困难?不妨说出来,看我能不能帮你。”

老人犹豫了一下,道:“不瞒你说,我现在正为一事犯难。”

“什么事?”李祥生见老人这么说,连忙追问道,“说出来听听,看我能不能帮你一把。”

“刚才医生说,我的孙子还要再住两天才能出院,而我却把钱用光了,在这里我举目无亲,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本欲向你开口,但我已经知道你的难处比我更大。你说,这叫我怎么好呀!”

李祥生听老人这么一说,毫不犹豫地将身上仅剩下的100多元钱,全部塞到老人的手上,说:“兄长,你我虽是萍水相逢,但我知道出门在外,谁没有个难处?现在将剩下的钱全部留给你,看够不够用。”

“这怎么成呢?”老人将钱又塞回李祥生的手,说,“你现在都这样困难了,怎么能要你的钱呢?”

“我的孩子今天已经出院了。”李祥生一边将钱塞回老人的手里一边说,“我们只要回到家就有办法了,而你在这里怎么行呢?”

就这样,三番五次地让来让去,老人终于拗不过李祥生的诚心,收下这一百多元钱。当时老人激动地说:“祥生兄,大恩不言谢,他日定当厚报。”

三个月后的一天,老人按李祥生留给他的地址前来找他,老人在李祥生家住了三天后,非要请祥生到他那里去一趟不可,李祥生拗不过,只好同老人前往。

在老人家里,李祥生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招待。老人有一个小果园,种有大约一百多株荔枝,其中有一株挂的果子与众不同,其价钱比起其他品种高出十倍,当地人将其视为稀世珍品,老人更是对其珍爱至极,精心呵护。十几年来,谁也休想从这株树上嫁接走一条苗去种植,想不到这一次他亲自接了十几株树苗送给李祥生种,并叮嘱李祥生要仔细护理好它。

李祥生深知这十几株树的价值,从此与这十几株树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十年来的精心护理,终于长成了。近几年来,这十几株树,真正成了李祥生的摇钱树,每斤果子卖到了50元,方圆百里,无人不晓李祥生有这十三株果中之王。

听了李祥生的故事,我觉得李祥生拥有的十三株稀世珍品,多少带有点传奇色彩。本想问他是否肯给嫁接几株树苗或让我取芽条回去嫁接,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于是心生一计:“祥生兄,这十几年来,你的果园扩大了不少,像这种稀世珍品,想必已经发展很多了吧?”

“没有。”李祥生似乎有所察觉了我的用意,用一种十分肯定的语气说,“老人送我树苗的时候,曾要我立下一个毒誓,为了保证此树种成为稀世珍品,永远不向外界或自己多发展一棵,否则就是王八蛋。”

听李祥长这么说,我的心凉了半截,又是一场空欢喜。

用什么样的方法说服李祥生答应发展这种果王呢?我一时也全无了主意。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三日阴间多云

自从结识李祥生后,我就三天两头地往他那里跑,帮他侍弄这侍弄那,渐渐博得了老人的好感。

老人今年六十五了,老伴前两年病逝,三个女儿早已出嫁。平时大多是他一个人在家,偶尔外孙来玩玩,能给他带来一些乐趣,然终不能解寂寞之苦,好在他的全副身心都扑在呵护那十三株果王上,日子也算过得清雅。

他给我算了一笔账,这十三株果王,近几年来,平均每年都能结果1000斤以上,每斤能卖50元,年收入不会少于5万元。

十三株树,年收入五万元,而且连摘果都不用自己动手。这个数字,有谁听了不目瞪口呆?我的二千多株黑叶,年产果2万斤,纯收入尚不够1。5万元。真是天壤之别啊!

一天,我对老人说:“您这十三株果王,真是无价之宝,将来中国加入世贸后,您的果子一定会卖到国外去,到那时可能会卖到一百元甚至二百元一斤。如果给这些果子起个好名字,打上一个品牌,也许还能卖上更高的价钱。到那个时候,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中国有果王,而果王就是您老人家栽培的,您说有多风光啊!”

说到这,我卖了一个关子:“可惜!”

“可惜什么?”祥生听我这么一说,连忙追问道。

“这个嘛!”我故意吊祥生的胃口,慢吞吞地说:“说出来怕你不高兴。”

“这怎么会呢?”祥生真有点耐不住了,“看你婆婆妈妈的,直教人恼。”

见他那样子,我心里觉得好笑,正想说,不料他竟也是学我的样子用个反激将法,站起来,冲着我说:“你小子不说就算了,走,我们去看果王去。”

这下可急死我了,连忙走上前去扶老人坐下:“您老别急,我这不是正想说吗?”

“这还差不多。”老人开心地笑了。

“祥生兄,我说了,请您老别见怪。”我生怕惹恼他,如果翻脸,那就一切都完了,于是小心翼翼地说,“我的意思是说,果王这品种,产量太少了,如果外国人要向我们订货,我们拿什么给他们?”

“哦!”李祥生一听我的口气,知道我想说什么了,马上打断我的话,“原来你小子常到我这里来,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您老千万别这样说。”我一听老人这么说,心里就慌了,“这只是我的一点想法,绝对无别的意思。”

“哈哈!”李祥生见我这样,忙说,“我这是逗着你玩的。其实我也早已想到了这些问题,只是十三年前,已经向老人起过誓,我总不能做不忠不信之人呀”。

听老人这么一说,我心里高兴极了,知道有希望啦。

于是我清了清嗓子,说:“话也不能这样讲,在当时的情况下,老人是从经济角度来考虑的。他不可能会考虑到,将这果子卖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去,更不可能考虑到会给这些果子打造个响当当的品牌,成为中国的果中之王。他只是考虑到如果您不大量发展,全中国只有您有这十三株果王,您就将永远都拥有十三棵摇钱树,永远不愁无钱用了。这就是当时他要您起重誓的原因,也是他对您的最大回报。”

“哦!”李祥生听了我的这番话,似有所反应了。只见他慢吞吞地说,“话虽是这么讲,但我既与他有了重诺,终不能失信于他,况且老人早已作古,他的那株果王也死了,我总不能失信于一个九泉之下的恩人吧!当年他赠我果王,是因我有恩于他,今天他更是有恩于我,没有这十三株果王,我的后半生还不知道怎么过呢,违背了与他的诺言,这不是忘恩负义了吗?”

“是呀!”见李祥生这么说。我也只好同声附和。

怎么办呢?我心中想道:刚才已经将我的想法透给老人了,如果不将我的意图讲出,也许今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讲了。

于是我站起来给老人斟了一杯茶,说:“话也不能这样讲,如果您将果王发展了,方圆百里、千里的老百姓因此得到了莫大的收益,国家、集体、个人皆得其利,到那时,党和政府不会忘记您,老百姓不会忘记您,那不是更好吗?”

我说到这里,见老人不出声,知道事情有了一线生机,于是更加认真地说:“我相信早已作古了的恩人,也不会怪您,相反,他在九泉之下还会赞扬您,赞扬您为党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了贡献,为中国争了光,还会向您检讨当年不应该要您起那个誓呢?“因为,他那个想法太自私了。只想到自己个人的利益,没有考虑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您老想想看,如果我们将‘果王’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的拳头产品,那将为中国争来多大的光荣?为人民带来多大的收益?”

我说到这里,朝老人看了看,觉得老人脸上还没有转机,于是索性在老人面前跪下,真诚地说:“不瞒您老说,如果您肯按我的计划实施,将来您一定会成为中国的‘果王之父’,党和国家、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您,您老的名字将与‘果王’永远载入史册。到那时,您那早已作古的恩人绝对不会责怪您,反而会在九泉之下,引你为荣呢。”

“这个,得让我好好想想。”李祥生似有所心软,要我先站起来再说。

大约过了一袋烟的工夫,李祥生向我招了招手:“你把你的想法先告诉我,看看能不能搞。”

“好!”我知道有希望了,于是一五一十地将我的发展计划说了一遍,末了真诚地表示,“我这样做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个人发家致富,而是想通过这样,为‘科技兴农’的国策,寻?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