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闯三关 > 第60部分

第60部分(2 / 2)

但订了合同,到时交不了货,将遭到灭顶之灾,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怎么办呢?后来想到了家乡的李新民书记和众多的父老乡亲,于是把订货样品带了回来。

李新民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马上召开全镇党员干部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这一百万元生意,并不仅仅是王国生的事,也是于国于民都大有利可图的事,还有关系到国家的名誉的大事,关系到张家镇人民的名誉的大事,一定要全力完成,绝不允许丢了张家镇人民的脸。

于是李新民亲自挂帅,带领全镇干部组织力量投入生产,这等于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经过三个月的奋战,终于按时、按质、按量胜利完成了任务。

初战告捷,商行名气大增,订货单接二连三地送到手上,全镇人民团结战斗,帮助自己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987年的春天,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斗胆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以公司+代理商+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的中国南滨市竹芒编织工艺制品贸易集团公司,在中南七省区寻找竹芒编织工艺制品代理商,帮助代理商建立生产基地。按照一个代理商一个生产基地的作业方式,采取代理商对公司负责,农户对代理商负责的生产质量负责制,农户按样板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损失自负,代理商收上来的产品不合格,损失自负。

由于层层把关,公司的产品质量,在同行业中居于无人匹敌的地位,生意如日中天,越做越大。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每年向国家上缴税利超亿元。

九十年代末,将生意扩展到了商业、酒店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家具制作加工业。

王国生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能有今天,离不开家乡的党和政府的支持,离不开父老乡亲的支持。他想,到目前为止,自己的资产总值超过了十个亿,是张家镇改革开放后,走出去闯市场经济大潮的农民中,成绩最辉煌的一个。家乡的父老乡亲要干一件虽不惊天动地却是实实在在的奔“小康”的事业,自己理应回去看看,为乡亲鼓劲,看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

王国生这样一想,更加急着要赶回家乡了。

他算了一下,南滨市距家乡四百八十多公里,尽管现在已经有一半以上的路程是高速公路了,但还要走六个小时方能到达,这样,到达家乡的时候,估计都在下午五点钟左右了。

王国生这样一想,也不再考虑什么,当即把工作给秘书交待了一下,然后马上出发。

话分两头,李劲松此刻也正和秘书小刘、高志扬往张家镇赶。

他将头靠在座椅的靠背上,静静地思考着他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个问题。

明天中午11时,集团公司就要正式挂牌成立了,这标志着江州市荔枝果业生产将从此向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全市果农将从此摆脱“种荔枝难,卖荔枝更难”的局面,将有一个闯国内、国际大市场的依托和桥梁。

直到今天,李劲松才真正体会到: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领导工作者不是无事可做了,而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李劲松在青田镇调查研究的时候,一位分管种养业的副镇长曾经这样对他说:“李书记,不瞒你说,一度以来,镇村两级不少干部都认为,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干部没有什么工作可做了。”

李劲松记得,当时自己听了曾问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那位副镇长解释说:“因为搞不清楚干部应该管什么,做哪些工作?实行市场经济后,就更明显了,老百姓大胆地提出了:什么来钱种什么。全然不理会干部的意见,只凭意愿,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结果,农产品的质量就越来越差了,甚至连进入本地市场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闯国内大市场了。”

“这是为什么?”

李劲松记得,当时那位副镇长听到自己的反问,不知道怎样回答,想了想,才说:“我认为,这是因为单家独户的农民,在闯市场经济大市场和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没有强大的生产力和凝聚力。”

李劲松心里反复盘算着:

在中国,谁最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毫无疑问,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但话是这样讲,真正做起来就不容易了,这里面牵涉到党的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干部,如果不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怎么能去领导老百姓闯市场经济呢?

这样一来,党的干部不是没有事可做,而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干部工作,比建党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的工作都要难做得多。“打铁须得本身硬”,这就要求干部必须加强学习,迅速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不然的话,你拿什么去领导老百姓提高生产力呢?

李劲松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党在江州市的市委书记,是全市领导干部的班长。怎样当好这个班长?如果不学无术,又怎么能够当得好这个班长呢?

当前,从市委到镇一级的干部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镇委书记、镇长的家都安在城里,实行双休制后,他们每个星期待在镇里的时间,不超过五天。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些干部怎么能专心去学一门技术,为老百姓服务呢?

但是,要各镇的书记、镇长把家安在镇上也有难处,因为,他们基本上都在城里建有房子。

实际上,干部能不能适应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要求,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的关键,在于思想觉悟的提高、工作作风的转变,至于家安在哪里,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李劲松觉得,自己是“班长”,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如果连自己都不去学习新问题,钻研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科技素质,又怎么能领导干部们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奔“小康”呢?

李劲松深深地懂得:“小康”,并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得了的;“科技兴农”,更不是进行一次或者几次试验,就能成功了的。“政府搭桥,市场引路,百姓闯关”,虽说为干部指明了方向,但是,这座桥,怎么搭?这条路怎么引?这个关怎么闯?

李劲松心里时刻都思考着的就是这几个问题。

市场经济对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的党的干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稍有不慎,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李劲松心里想道:

成立江州市富民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把江州市荔枝果业生产发展成为一大支柱产业,进而实现江州市百万果农步入“小康”的一个重要途径,解决了江州市百万果农闯市场经济大潮的依托和桥梁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为江州市百万果农搭起了一座通向“小康”社会生活的“金桥”。

但是,今后的路应该怎样走呢?市委制定的“三步棋”,“三大战役”的决策是正确的,是一个民心工程,但是具体到一系列的工作中就很复杂了。

虽然,干部思想工作作风转变是关键,但是,市场经济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功败垂成,常常在一念之间。

集团公司成立后,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如何利用和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去完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必然要出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进程呢?中国加入世贸后,市场经济走向国内、国际一体化的趋势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谁能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谁就是强者。

中国八亿农民在农产品质量面前,没有退路可讲。

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

中国对农产品推行市场准入制后,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农村中的基层干部的工作就更加难做了,这不仅仅是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的转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干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闯市场经济大潮的能力的提高问题。如果干部没有过硬的科学技术本领和闯市场经济大潮的能力和胆识,又怎能去为人民搭桥引路呢?

李劲松觉得压在肩上的担子确实太重了。在领导班子中,自己是班长,大家都在盯着自己。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