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仅“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和本地三个养殖基地与养殖户;就年可向社会提供瘦肉型商品肉猪和仔猪15万多头,年产值8950万元,公司和农户纯收入1939万元。使一大批加入协会的养殖户实现了养猪致富的愿望,全县5585户会员户仅饲养瘦肉型猪一项就实现人均纯收入2306元,辐射带动10615户,人均纯收入1826元,分别比一般农户增收590元到960元不等。
石头镇有一位农民,从鸿大公司购回300多头瘦肉型种猪繁殖仔猪出售,仅一年就出售给公司仔猪5400多头,纯收入78。6万元,成为全县有名的养瘦肉型猪致富的农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海泉终于不负朱基美所愿。
公司现拥有员工183人,专业技术人员128人,固定资产1015万元,年销售产值预计将可达到5600万元,实现税利265万元。可带动两省8市县30000多农户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致富。
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了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
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科技型企业”,
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种养大户”;
区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玉林市授予“玉林市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配合饲料全国统检合格企业”;
区科技厅授予董事长陈海泉“科技种养能手”称号。
鸿大公司被国家科技部定为“无公害养殖瘦肉型猪产业化及技术示范”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承担单位。
刘新风心里想道:陈海泉,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真正地具有卓越的产业洞察力的创业成功的杰出的农民代表之一;他所走过的道路;很值得李居安借鉴,但不知道李劲松了解得怎样,江洲市虽然办起了凉亭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了“中国凉亭鸡”;但要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还必须发展养猪业;人们可以不需要天天食鸡肉;但不可以一天不食猪肉;这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况且农民如果不养猪;建起来的沼气池也没有原料;这与生态立市的战略是不相合的。
此外;刘新风还想起了广西容县六旺镇政府有个退休干部韦桂深与“鸿大”结盟发展养殖业的动人故事,他认为很能启迪人;不知道李劲松是否知道;心里产生了一个意欲考他一下的念头,于是认真地说:“小李子;你认识容县的韦桂深吗?”
“怎么不认识?”李劲松知道刘新风的用意;笑了笑;不假思索地说:
说起韦桂深;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他是容县六旺镇政府的一名干部。1999年,他刚好55岁。这一年,政府机构改革,按有关规定,提前退休。
他回到家乡的那天。破旧的瓦房,窄小的庭院里,挤满了闻讯赶来的乡亲。他们真切地对韦桂深说出了一直藏在心中的话儿:
“深哥,您退休了;我们打心里高兴。”
“深哥,您回来就好,领着我们干吧。”
“深哥;我们信得过您;领着我们干吧!”
韦桂深环顾了一遍村里零零星星的破瓦屋,坑坑洼洼的充满着臭气的屋沟;知道很多乡亲还没有真正脱贫,心如刀割;望着乡亲们清瘦而又非常渴望富裕的目光,韦桂深的眼眶湿润了;泪水夺眶而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要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不要说是一个共产党员,在这种情景下;谁还是无动于衷?只见韦桂深举起右手;用衣袖擦去泪水;坚定地说:“农民富;中国富!干吧!决不辜负乡亲们对我的信任”。
韦桂深先是带领乡亲们养鸡、種沙田柚;然终不成气候。
2002年,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老总陈海泉,招聘了60多位有高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无公害畜禽绿色饲料的研究与开发。进行生猪品种改良的研究,进行科学饲养技术、防病治病的研究。培育成功的三元瘦肉型“鸿福猪”,具有瘦肉率高、抗病力强、长膘快,日长肉1。5斤以上、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全国各地欢迎,。
2003年,鸿大绿色饲料有限公司再投入3000多万元在本县石头、城北、办起二个现代化良种猪养殖基地,花巨资从河北、湖北等地购回杜洛克、大约克、挪威长白等瘦肉型原种公猪和母猪2500多头,大力发展养猪事业。
韦桂深知道后;觉得要使乡亲们尽快富裕,必须养鸿福猪。
于是;韦桂深去县城找到董事长陈海泉;将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动机告诉他。
陈海泉被深深的感动了,答应由韦桂深牵头成立“六旺鸿大种养协会”;通过协会举办瘦肉型猪养殖技术培训班,传授瘦肉型猪养殖技术,交流养殖经验,诊治猪的疫病;派出畜牧兽医技术员深入到养殖户中去;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行统一的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从技术、资金上全力支持他们养“鸿福猪”。
于是,韦桂深走东家串西家,说服众乡亲参与创办容县“六旺鸿大种养业协会”。
韦桂深的一颗赤诚之心;感动了方圆数十里的农民,当年就有880多农户加入了协会。饲养鸿福肉猪和良种母猪6300多头,商品肉猪30000多头,种植沙田柚等水果6000多亩,会员人均纯收入2660多元,比非会员增加580元。带动周边3000多农户种养致富,人均增加收入300多元。
不到三年,协会就拥有了会员1845人,会员人均收入3500多元,比非会员增收580多元,辐射带动周边五县十八镇农户达20000多户养殖“鸿福猪”致富。
乡亲们富裕了,韦桂深心里又打开了新的算盘。
他凭着当了几十年干部的经验和眼光;到各地考察取经;体会到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备条件。
他认为:农民养猪多了,猪粪多了,必须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合理利用猪粪,增加农民收入。
他听说江州市兴业镇创建的“兴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成绩最显著;很值得学习;于是马上租车前去采访;考察取经。
参观了兴业镇后;又听说广西恭城县也搞得好;于是又搭车去恭城考察。
回来后;他进行对比分析;觉得“兴业模式”是在“恭城模式”的基础加多一个小养鸡场、一幢小楼房;更合本地实际;目标更有号召力。
于是逢人就说:中国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最成功的是:远的要算恭城县,近的要算江州市兴业镇,恭城的发展模式叫做“养殖-沼气-种果”三位一体,他们的目标是要求农民按“一池带四小”的规划进行发家致富,扎实地打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