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闯三关 > 第106部分

第106部分(2 / 2)

刘新风觉得:正是学者的这个不经意的人生的生活小插曲使他深刻地明白了:一个地方,一个省、一个国家要实现富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一种坚定正确的核心理念。

作为共产党员,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就是核心理念。

但是,光是党的干部、共产党员具有这种理念就能动员起千千万万的人民行动起来,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中去吗?

刘新风觉得不行。

他认为:一对小夫妻为了请保姆这件小得不能再小了的事情,因为各自的文化核心理念不同,都解决不了,更何况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单位呢?

刘新风心里想道:“就拿“三农问题”来说吧,有的人的理念是搞几个特色的农业园,生态园样板,就可以带动人民起来建设新社会新农村的伟大斗争了。

当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光这样成吗?作为省委一级,就必须要清醒地对这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必须在树好典型的基础上,开展扎扎实实的工作。

通过调查研究,刘新风清楚地知道了当前的农村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几种情况:

一、农民综合科技素质不高,闯市场应变能力差。

人们常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描绘当今年社会发展模式,这样说对吗?农民有八仙的真本事吗?如果没有真本事,他们能过得了“海”吗?当然,有真本事的农民是过了“海”,实现了富裕,但是,没有真本事的呢?有的不但过不了海,甚至连起码的衣食住行都不能解决,更不能谈什么增收致富了。

刘新风心里想道:如果自己不认真想一想这个问题,抓住实质性的东西能成吗?国家为了保证中国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经济发展接轨,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设置了技术门槛,但是,必须明白,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能说有了这种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农民能够生产合格的农产品来了。作为全省最高行政官员,必须在全省的干部队伍中建立这样一种发展经济的理念: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三个代表的理论,以变应变,以动制动,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寻找成功的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模式,调动千千万万的农民群众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斗争。

二、全省树立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仍然停留在普通的水平上,它们的崛起只能带动一小部分人走上富裕道路,并不能实现大规模的全部的走上富裕道路。一个市,一百多万人口,只靠一两个龙头企业能成吗?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怎样来干呢?比如:某县有个公司,实行“四统一”发展瘦肉型种猪养殖业,按他的实力,现在公司有种猪5000头,有三个养殖场,年产仔猪80万头,但是,能全部解决这个县的农民致富吗?没有,全县16个乡镇,他的能力只能发展6个镇的部分农民跟他搞养猪,其它10个镇呢?假如其它10个镇也全部行动了起来呢?产品的走向又怎么解决呢?

三、在农村树立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后,又应如何保证这些民营企业能够生存、发展下去呢?有人统计过,中国民营企业中有不少的寿命不超过三年。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刘新风心里认为:要真正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并不是树几个龙头企业就能全部解决。

高大河关于天堂村三位干部的想法,使刘新风心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念。

他认为:

必须对每一个市的地域资源来一次检验,核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区域性布局,一体化经营,开发不同的特色农产品,避免引起恶性竞争的想法是正确的,比如:天堂村、全南江市所辖的巨大区域中,就只有这一块土地最具生产天然净菜有机菜的条件,开发它,还愁不富吗?

此外,关于天堂村三位村干部提出的问题是值得考虑的,一个人或几个人承包天堂村这块不可多得的资源开发特色产品,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领工资干活,固然好,但不能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象“孙秀才”那样,他一个人,每年就轻轻松松地靠这些资源赚上300万,他靠什么,不就是捕捉到了那么一点商机吗?

这样做,尽管给当地部分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但终能实现全村农民共同富裕吗?只不过造就了一个靠这点小聪明和胆色迅速富裕起来的一代富豪罢了。

刘新风认为:

天堂村三位干部的想法是正确的,发动引导拥有这些土地的农民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股份制公司,创建天堂村有机菜天然净菜生产基地,向省城农产品批发市场供货,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将这个公司运作起来呢?作为党和政府的干部应该组织协调他们成功地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

刘新风觉得,当前有的干部注重于引进那些象“孙秀才”那样的有胆色有实力的人到来开发当地的资源,却不注重组织,协调当地人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地域资源联合起来将事业做强做大。

要知道:当地的老百姓如果只是出租资源能实现富裕吗?只靠帮老板打工能实现富裕吗?

新农村的新字,就要体现在造就一批新的科技型农民,而不是引进一两个象“孙秀才”那样的新农民,新农民必须有闯过三关的能力,只有农村中90%的农民有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实现新农村的新境地;而要达到这样的境地;就必须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广西恭城农民的新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什么叫农业产业建设?什么叫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什么作用?

刘新风认为:

农业产业建设;就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用工业的理念办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水平的过程。

农业产业化经营;这种大生产发展,并不是把土地集中起来“归大堆”,而是采取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办法,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化生产为龙头,实行区域性布局;集约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带动中介组织、专业大户、农户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把“小”变成“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促进生产发展的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

刘新风心里想道:

目前全省农村基本上都是沿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方式。

在市场经济发展走向全球化的情况下,再沿用这种小规模的经营方式已经不可能得到足够的市场信息。

农民在一系列的生产活动中,往往出现很大的盲目性;出现挫折后;又无法解决再生产发展的问题;

现在,农村中可利用的资源投资较少,没能使用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确保增收,难以适应现代“大市场”发展的要求;更不会适应市场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要求了。

所以,加强农业产业建设,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必然的选择。

刘新风觉得,高大河这次下去,一定收益不少,最重要的就是捕捉到了“中国凉亭鸡”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天堂村有机菜生产基地这两个商机,它不同于荔枝产业,荔枝产业虽然已经动了起来,但是没有短期收入的产业来弥补;这是不行的,省委应该力促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实施。

但是,要实现省委的意图,必须要农业厅动起来,而农业厅能否动起来,又首先必须要高厅长这个第一责任人动起来才行,所以,刘新风必须用一种可以剌激高大河自身振作的办法来。

用什么办法来促使高大河将这个问题真正认识透彻?

刘新风使出了他的拿手戏,看高大河能否猜得中他要说的这句话,如果猜中了,一切就不须再说,也能促使高大河身体力行的去拼搏了。

高大河呢?想了几分钟,也不知道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好。

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在江州市与国际农产品安全质量认证机构的美国人理查德一同参观检查江州市各个荔枝生产基地后对他透露出的一点感受。

理查德—约翰对他说:“今天,我参观了你们江州市和农村,我觉得你们的江州市很美丽,到了市区,就象到了欧洲,但微中不足的是,到了下面的个别村庄,却总有那么一点好像是到了非洲的感觉。”

当时,高厅长以为是理查德—约翰说话风趣幽默的表现,现在想起来却不是这样,他是在暗示我们的农村有的地方还很落后,城乡还有差距。

说真的,江州市的城市建设的确是很美丽了,尤其是城南开发区的建设,理查德说到了江州就象到了欧洲这话一点不假。

高大河猜想和刘书记说话的外国人说的话一定与这句话有关。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