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推进农业产品市场化。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农资配送超市,“三电合一”农业信息网络,构建农产品交易网络,为农民搭建好闯市场经济的平台。
五建:
①农村中的路、水、电、沼气、基础设施建设。
②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设施建设。
③农村广播电视电信设施建设,村级文化中心活动等文体建设。
④村屯卫生室、卫生所设施建设。
⑤村屯房屋、村窑等人居环境建设。
六新:
就是培育农村新经济、新生活、新风尚、新村貌、新机制、新农民。
大家听了郭向明的发言,受到很大的鼓舞,于是纷纷抢着发言。
有的说:“工业反哺农业的决策是正确的;全省按十百千万的比例,抽调万名机关干部下乡三同,支援农村经济建设,打响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战役,是完全正确的,非常及时的。”
有的说:“300多万共产党员干部一齐行动起来带领广大农民起来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实现。”
有的说:“既然农民都认为跟着共产党干没有错!我们这些当干部的,如果不想法子带领他们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搞好,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我们还配做人民公仆吗?”
还有的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为老百姓做一件好事,办一件实事,各地都有各地的资源和特色产品,我就不信你郭向明能干的我们就不能!”
……
刘新风听了大家的发言,很高兴,觉得这次会议的目的已达到,只是作为县级市一级领导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提出自己今后的战略发展思路,于是想到了李劲松,马上高声说:“李劲松!”
“到!”李劲松听到刘书记叫他,连忙站起来回答。
“你把你的发展思路说一下,看能不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好!”李劲松是有备而来的,只见他拿出一份计划;声音宏亮的说了起来:
江洲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发展规划
〈草案〉
“天地衙门流水官,群众利益大于天;洞察先机知进退;鞠躬尽瘁永向前。”这是江州市委、市政府全体干部历来坚持的一个理念。今后;继续坚持市委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个中心: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中央各级领导关于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个基本点:
1、坚持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原则,以沼气为纽带,引领山区农民按‘一池带五小,五小连一楼’的模式,发展生产,建设生态家园。〈即:农户中有条件的每户建一个沼气池,带出一个小果园,一个小菜园,一个小猪圈,一个小鸡栏,实现建造一幢小楼房。市委市政府认为:这是农村中每家每户至少应拥有的生活保障,也是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的基础,如果这“五小一楼”都不能实现,还谈什么过小康生活?〉
2、根据地域资源的实际,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农民走上农业、种养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工厂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的道路,搭建好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技术综合素质的平台,搭建好农民闯市场经济大潮的平台,闯过“三关”,建设美好幸福的生活。
当前,首先支持李居安利用百万亩荔枝园这个资源,实行区域性布局,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全面开发“中国凉亭土鸡”、瘦肉型“鸿福猪”这两个项目;
接着,根据江州市南、中、北的经济发展状况;组织人民群众开展“三四二一”、“五改、六通、八型、十化、十有”工程”,全面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潮。创建十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十大名优农业特色产品;打造农业特色产品十大全球知名品牌,打好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战役十大攻坚战。
何谓:“三四二一”工程?
三,就是党和政府给农民兄弟送温暖,送科技,送平安。”
送温暖:就是把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无比关注、千方百计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努力奋斗的一份真情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让农民真切地感受到党和祖国这个母亲对孩子深深关爱的情怀。
送科技:就是建设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农技110报警中心,把科技送到农民手里,引领企业搭建好广大农民学科学、闯市场不断提高科技综合素质的两个“平台”,培养一代新型的文武双全的农民,同心同德闯三关。
送平安:就是为农民创造良好的平安的学习科学技术环境,政治环境,创业环境,为农民闯市场经济大潮搭桥、铺路、保驾、护航。
四,就是全市按现有公路网络所到之处以及各镇特色的生态家院工程战略的四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家园建设示范线,
1、江广高速公路周边的6镇25村为生态农村家园建设示范线。
全线推行“养殖――沼气――种果、种菜”三位一体的“一池带五小”、“五小连一楼”的生态家园建设最具规模,单兴业镇的罗村,就建成沼气池547座,达到“一池带五小”生态家园户457户,“五小连一楼”生态家园户238户。
支持兴业镇党委政府和市政协、教文科委策划在“中国第一所”刘兴信和他的七十二弟子的146个小丘岭;73个百亩荔枝园;18张百亩鱼塘;共计9000亩山地水塘;连成一体;筹建“中国青春大世界”欢乐园,建设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生态家园旅游娱乐景点;拉动各项经济发展;走上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2、江南走廊4镇18村30里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线。
全线商铺林立;工厂遍布;楼房耸立,仅木器半成品加工厂就超过120家;通过此线建设;以带动4镇18村更多农户走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