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佛山是中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
佛山改革开放初期,就确立了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呈现集约化发展趋势,成为推动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2005年底,全市共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1。51万家,民营企业生产总值1273亿元,增长2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5;;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19。2个百分点中,民营经济拉动了1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2。1;。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有16家企业进入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
〈3〉、佛山市是外源型经济发展迅猛的城市。
佛山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中国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佛山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近年来,佛山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出台优惠政策,降低营商成本,吸引外来投资,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2005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5。4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29亿美元,分别增长33。59;和34。32;;进出口总值257。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70。8亿美元,分别增长18。6;和23。5;。世界500强中的美国杜邦、泰科、科勒,加拿大北电,德国西门子、博世、克虏伯、赫司特,法国阿塞洛、道达尔,荷兰壳牌,日本丰田、爱信精机、松下、东芝、三洋、住友、本田、伊藤忠、双日、日立、三菱商事,韩国三星、浦项,中国宝钢等34家企业在佛山投资了57个项目;法国汤姆逊、意大利比亚乔、美国雅来、瑞典利乐、日本帝人、加拿大北电、台湾普立尔、香港溢达等跨国公司也在佛山兴办、合办了规模较大的企业。TCL、中海石油等一批国内大企业也纷纷到佛山投资发展。目前佛山共有外商投资企业6500多家,投资超过163亿美元。
〈4〉、佛山是广泛参与区域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广佛经济圈”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不断加强与粤港澳及全国其它地区的经贸合作城市。
佛山先后与吉林延边、广西贺州、宁夏吴忠、云南红河洲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地方政府间和民间的对外友好交往活跃,先后与日本伊丹市、毛里求斯路易港市、美国斯托克顿市、法国留尼汪省波赛雄市结为友好城市。
〈5〉、佛山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著名的制造业城市。
“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产业集群集约发展。佛山按照建设产业强市的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提升。目前,佛山有六大重点科技工业园区,进园企业2829家,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增长32。8;。南海区西樵镇纺织产业是国家级集群升级示范区,禅城区陶瓷产业、顺德区家电产业、南海区西樵镇纺织产业、南海区大沥镇有色金属产业是广东省集群升级示范区。
〈6〉、佛山是城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陆空立体交通四通八达的城市。
佛山公路、铁道和河运衔接配套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4025。5公里,公路密度104。6公里/百平方公里。广珠、广湛、广肇公路和广佛、佛开、广三高速公路贯穿本市,广湛铁路通过本市与全国铁路网联结,客运火车从佛山直通香港九龙。佛山市有对外口岸17个,其中客运口岸4个(顺德港、南海港、高明港和佛山火车站),集装箱码头11个。目前,佛山正在加快建设“五纵九横二环”主干公路交通网络,21项工程有8项已建成通车,2006年将竣工的佛山“一环”城际快速干线,全长99。2公里,环内面积达到600多平方公里,幅射范围超过1000平方公里,将成为沟通佛山各区以及密切佛山与广州联系的重要通道。珠江三角洲环形高速公路、珠江三角洲外环高速公路、广珠高速公路西线等也将成为连接佛山与珠江三角洲各地的重要通道。2006年总投资达240亿元、途经佛山约270公里的9条(俗称“7+2”)高速公路项目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佛山的高速公路网络。另外,中国首个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项目正在建设中。按照《佛山市水运发展规划》,计划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以“两纵三横”航道为骨架,8个重要港区为骨干,连接内陆、江海直达、四通八达的水运体系。佛山能源供应充足,2005年全市供电量308。64亿千瓦&8226;时,一批电网和电源建设项目也正在建设中。佛山规划建设天然气网络(LNG工程),计划于2010年在全市开通。
〈7〉、佛山是城市资源实现整合、人民生活日益便捷的域市。
佛山行政区划调整后,按照“同城生活,同城便利”要求,对城市公共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整合了路桥收费站、城市公交、邮政、电信、旅游、教育和传媒资源;特别是利用信息网络和结算系统比较完善的优势,在五区推广电子钱包“佛山通”,并将与“羊城通”兼容,逐步实现全市一卡通和广佛互通。
〈8〉、佛山是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和广东省信息化建设试点市。
佛山2005年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达80。5;。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电话通讯网、计算机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基础网络覆盖全市城乡。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向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和社会服务领域推进。佛山和南海两级政府被列为“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试点,顺德区被列为全国城市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试点区,三水区被列为省信息化建设试点区。信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佛山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9〉、佛山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
佛山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产学研联动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工程中心177家,其中省级38家。建立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8个、高校研究院12所、高校办事处18家、院士工作室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400项。2005年,佛山专利申请量达14500多件,均居全省前列。
〈10〉、佛山是“广东省教育强市”。
佛山全市共有教育强镇29个,5个区已全部建成教育强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事业各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全市有省一级中小学校168所,市一级中小学校241所;省一级幼儿园28所,市一级幼儿园80所。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优质学位分别达到69。5;、86。1;和100;;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校15所,省级重点学校5所,全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现有地方性综合大学佛山科技学院以及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教资源,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广东商学院等高等院校在佛山设有分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6。6;。
〈11〉、佛山是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构筑人才高地的城市。
佛山1995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全市现有博士后工作站11个。在全国较早创办了留学生创业园等科研开发和人才培育基地。目前,全市人才总数达55万人。
〈12〉、佛山是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加快的城市。
佛山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三级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卫生保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初步建立起药品、食品、农产品卫生安全监管机制。全市现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315家,卫生机构床位1。73万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92万人。
〈13〉、佛山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和“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
佛山初步建立起“五网络一中心”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