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昆志听了“笑佛”的说话;心里十分高兴;连忙电话告诉李福权,要他明天晌午赶到深圳,晚上参加同乡会专门为他准备的酒会,争取在后天早上在同乡会的会馆与江洲市在‘珠三角都市经济圈’创业的老板见面。
李福权大喜,依照谢昆志的要求,与杨光宗副市长,市政协主席苏爱英,带着几个同志依时来到了深圳。
是晚;张一彪在深圳大酒店热情的接待了李福权一行。
第二天早上八点三十分;珠三角同乡会的会馆里座无虚席。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珠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江洲市的同乡会的代表。共计有500人之多。
江洲市在珠三角都市经济圈中开厂办企业获取创业成功的老板有十万之多,农民工有40多万人。他们这班人在很多年之前就在张一彪的提议下;在深圳成立同乡会,其它各市县成立分会,为在珠三角这个都市经济圈中创业的江洲人排忧解难。以使在珠三角这个都市经济圈中创业的江洲人有一个家的感觉。
这500多人都是江洲市在珠三角都市经济圈中同乡会的主要成员。
昨天晚上;李福权来到深圳后,觉得此行如果仅仅是筹集“教育城资金”是不足取的;如果不能使人们生发出一种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不忘回报社会之情感,也不能筹集到资金。这不同于做报告,必须随机应变,在相谈之中不知不觉的让人们感受于一种知恩图报的氛围中;从而生发出一种捐资兴教助学的行为。
于是连夜和杨副市长、苏主席、谢昆志定下了“一石射三鸟之计”。
这“一石”是什么呢?大家一致认为是:一个“情”字。
这个“情”字所饱含着的是什么呢?一是江洲人对党和国家无比忠诚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民族大义之情;二是江洲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支持家乡建设的赤子之情;三是江洲人企望国家繁荣富强;后继有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之情。
至于“射三鸟”呢?这就是再明白不过的了。一是为“教育城”筹集建设资金;二是使江洲人更加了解江洲市委市政府这几年为江洲人民的事业发展做出了多少值得人民敬佩的实事、好事;三是彰显党和国家的各级政府增强公仆意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富民政策,
会议开始前,“笑佛”首先绍大家与李福权、杨副市长、苏主席、谢昆志等同志相识。
大家寒暄了一番后,会议马上进入了主题。
首先由“笑佛”做了个简单的开场白。
接着是杨副市长和苏主席分别代表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作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
然后;李福权代表教育局作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先生们,女士们:
您们好!
值此新春之际,我很荣幸在深圳与大家欢聚一起。首先恭祝大家合家幸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万事如意。
古有云:世间多少喜庆事;不如他乡遇故知。我们能在这一年一度的佳节中欢聚一堂,实乃荣幸之极,我衷心地感谢大家的热情接待!衷心地感谢大家能给我向您们汇报江洲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这个机会。
我深深地地知道:江洲市不仅仅是我的家乡;也是在座各位先生们、女士们的故乡。我深深地知道您们对家乡的事业发展充满了无比关爱的深情厚意。
江洲市现有中小学校344所,其中,有小学291所,初中43所,高中10所,全市现有公办教职工8565人,市代课教师3173人;有在校中小学生22952人,其中,在校小学生150266人,初中生65404人,高中生17530人。全市10所高中中,有4所被评为自治区一级学校,有2所被评为自治区二级学校,江洲高中去年的年底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方面,不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小学的检测,这几年都是一年一大步,历年位居南江地级市所属各市县的前列。高考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上重点线为421人,上二本线以上1693人,上三本线以上2732人,本科上线率排在全省所属县(市)区的第10位,其中江洲高中二本以上上线率为86。58;,在全省591所高中中排第23位。最令人振奋的是江洲高中学生林先以675分、陈权以669分高考分数居南江市理科第一、二名,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中考方面,连续6年名列南江市第一。
我深深地地知道:江洲教育可以说是与时俱进,成绩斐然,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在硬件上还十分落后。尤其是高中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延误了江洲“教育城”的建设,致使我们的高中教育还很落后,每年初中毕业生能够进入高中读书的只能是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的学生失去深造的机会。每当想及到此事;市里乃至省里的领导都十分不安。
今年的大年初六,市委书记李劲松在省委书记刘新风等领导同志面前立下重誓:以一年为期把原江洲市委书记李新民牺牲前就已经规划好了的“江洲教育城”建成。若不如期建成;将自动革职为民。
市委、市政府为了“教育城”的建设;果断地对市教育局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以竞选的方式在全市23个镇委书记中竞选出一位同志担任教育局长,由新局长组阁;完成“教育城”建设。
我十分感谢党给了我为江洲人民教育事业出力的机会,光荣地被任命为江洲市教育局局长。
建设江洲“教育城”是一件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伟大事业。必须投入资金5。8亿元。江洲“教育城”的建成;可以实现江洲市人民的子弟享受高中义务教育。
但是;按江洲市现在的财政能力还不能一下子拿出5。8亿元。而省里的要求是一年建成,且李书记也立下重誓。我本人担此重任;也甘愿卖掉房子;省吃俭用;倾尽所囊;尽力如期建成教育城,然杯水车薪;谈何容易?左思右想,不得其法;三日之中,添白发数百根。
我真后悔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却不能一展平生之志。
我常常想:李劲松书记是外地人,尚能如此;难道我一个堂堂江洲子弟竟如此无能?如果不能如期建成“教育城”而累及李劲松书记革职为民,将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仁人志士;他们都说江洲市有数十万子弟在珠三角创业成功,他们都是江洲市的精英,何不到他们那儿去拜访一下;与他们共商大计?兴许他们会有奇招;助你出奇制胜呢?
我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向大家请教来了。诚望各位积极出谋献策,为如期建成“教育城”出力。
谢谢大家!
再祝
大家身体健康,事业宏发!